2019年华为被老美制裁到现在全球缺芯以来 , 芯片制造业落后是悬在国内众多企业头上的一块巨石 , 不仅高端芯片无法自产连低端芯片供应同样不足 。 据悉2016年中国芯片进口金额达到1.2万亿 , 是国内进口金额最高的产品 , 已经超过了进口石油的两倍 。 在2020年这种情况虽然缓解了很多 , 进口总量5435亿片 , 金额减少到3500亿 , 但是仍然超过石油的进口金额 。
原本如此大量的芯片需求量应该受到国外市场很大欢迎 , 但是我们的芯片产业却处处需要看别人的脸色 , 例如华为 , 老美不仅不让它自生产芯片 , 连买也不让买 。 为了对抗这种霸权行为 , 国内企业同仇敌忾 , 在芯片设计上我们面对老美也没有落后很多 , 中芯国际已经向5纳米芯片发起冲击 , 而华为更是已经在摸索3纳米芯片设计技术 。 但是眼下最令人担忧的是光刻机技术还没有完全掌握 , 哪怕有高端芯片的设计技术 , 但是没有高端光刻机提供生产能力一样是白搭 。
这就是老美制裁的“战果”?国内单月产芯片299亿颗 。
但是因为这种外界的压力 , 让国内企业不仅释放芯片领域的研发能力 , 同样超额地释放了芯片产能 。 据悉在全球缺芯的2021年 , 国内的芯片生产不仅没有受到影响 , 反而超长发挥 , 仅在今年上半年的前5个月中 , 国内生产芯片量1399亿颗 , 同比去年增长将近50% , 5月份一个月生产了299亿颗芯片 , 同比增长37% 。 虽然这些芯片中几乎都是中低端芯片 , 但是仍然能够看出我国的芯片技术的稳步提升 , 不仅能保量同时还能保质 , 我们的芯片良品率已经达到了先进水平 。
国内5个月生产芯片1399亿颗!老美制裁效果“真好” 。 虽然芯片产量和质量都上来了 , 但高端芯片的生产能力还是有所欠缺 。 众所周知在芯片领域28纳米芯片就是一个分水岭 , 28纳米芯片本身就是用在通讯 , 计算 , 人工智能 , 家电等产品上 , 再往下比如14纳米 , 7纳米 , 5纳米等都是用在更精密的产品上 。 而往上则是用在一些重工 , 特殊行业等产品上 , 而28纳米芯片也仅仅只有数个国家可以完全自主生产 。
正如工程院院士吴汉明所说 , 国内芯片不仅缺少7纳米 , 5纳米 , 像28纳米和55纳米同样是我们欠缺的 。 目前崛起的新能源汽车就非常依赖28纳米芯片 , 而中国又是新能源汽车制造大国 , 不仅特斯拉在中国建厂造车 , 国内新兴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也如雨后春笋一样崛起 。 现在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比例还不大 , 还有一部分空缺 , 同时相比较于以前的每辆汽车只要十几片芯片 , 而现在的每辆汽车则需要一百多片芯片 , 所以我们对芯片的需求量还没有到最顶峰 。
今年上半年有号称“芯片之城”的江苏和“东方芯港”的上海等地 , 累计生产的1399亿片芯片中却少有28纳米 , 14纳米等中端芯片 , 并不是没有设计能力 , 而是量产的产能跟不上 。 但是无法大规模量产28纳米芯片也即将成为过去时 , 近期中芯国际宣布 , 已经准备深圳投资150亿建设28纳米芯片厂 , 预计明年正式投入使用 , 届时28纳米芯片产能会有巨大提速 , 以缓解相关企业需要高价进口芯片的现状 。 同时 , 14纳米和7纳米芯片的量产工作也在有序进行 , 预计在2024年正式投入使用 。
按照现在芯片的产能和未来还要继续增加的芯片工厂来算 , 我国的芯片产业在2025年应该可以实现70%自给率 , 而在2019年时期我国的芯片产能自给率仅仅只有30% 。 现在就算老美突然停止制裁 , 中国也不会停下芯片研发的脚步 , 结局从发布禁令就已经注定 。 中国自主研发攻克关键技术只是时间问题 , 最终定会摆脱垄断实现反超 。 那时候ASML将失去垄断的资本 , 台积电同样会在市场上失去优势 , 高通的专利费无法支撑其高昂的研发成本 , 这种结果可能会晚到 , 但一定是能够预见的 。
虽然现在被多方围堵制裁是中国 , 但是做困兽犹斗的却像是老美 , 只能通过制裁来减缓中国的发展速度 , 让自己在国际市场上话语权在延续几年 。 面对百年中半导体产业的巨大变革 , 国内企业一定要抓住机会 , 实现技术追平甚至反超 。
【芯片|这就是老美制裁的“战果”?国内单月产芯片299亿颗】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 快来关注互联狗
推荐阅读
- 代码|GGV纪源资本连投三轮,这家无代码公司想让运营流程变简单
- 建设|这一次,我们用SASE为教育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
- 年轻人|人生缺少的不是运气,而是少了这些高质量订阅号
- 生活|气笑了,这APP的年度报告是在嘲讽我吧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Samsung|三星预告1月11日发布Exynos 2200芯片组 RDNA 2 GPU加持
- Samsung|新渲染揭示Galaxy S22 Ultra几乎就是Galaxy Note复刻版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人工智能|聚焦车载人工智能计算芯片研究 推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