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原题是:经济观察:告别无序竞争 , 电商行业需要“破局”
来源:工人日报
<经济观察>告别无序竞争 , 电商行业需要“破局”
【新浪科技综合|经济观察:告别无序竞争 电商行业需要“破局”】本报采访人员 杨召奎
近日 , 中国消费者协会利用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 , 对6月1日至6月20日期间相关消费维权情况进行分析并发布《2021年“618”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 《报告》显示 , 监测期内共收集“消费维权”负面信息576804条 , 占“消费维权”信息总量的3.57% , 同比显著下降 。
“618”消费维权舆情是特定场景下消费者情绪与意见场域的风向标 。 《报告》分析认为 , 今年“618” , 不断“破圈”的供给端与不再冲动的消费端叠加 , 将成为电商行业告别无序竞争的拐点 。
今年“618” , 众多品牌销量大增 , 亮眼的数据印证了国内市场潜力大、韧性强、活力旺、后劲足的良好势头 。 与此同时 , “消费维权”负面信息占“消费维权”信息总量的比重同比显著下降 。 一增一降 , 说明今年“618”上演了一场“可喜”之变 。
这一变化源于3方面的因素 , 首先是强监管带来的压力 。 无论是7部门联合下发的《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3部门联合召开的互联网平台企业行政指导会 , 还是招招重拳的反垄断政策 , 都彰显了监管部门对平台合规经营的约束决心与凌厉手段 。 比如 , “二选一”问题不再出现 , 先涨价后降价问题也收敛很多 。
其次是平台与商家理念的转变 。 一方面 , 平台开始“破圈” , 重视对新品牌、新渠道的赋能与加权 , 并加快供应链“数智化”“全链路”的提质升级 。 另一方面 , 平台和商家开始注重实施简规则、弃套路、求黏性的“消费者(会员)争夺与留驻”策略 , 这都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好的购物体验 。
最后是消费者变得更加理性 。 被“算法”“玩法”套路后的气愤与失落 , 使得消费者从“盲目冲动”、吐槽“剁手”向理性围观、审慎出手转变 。
不过 , 要想告别无序竞争 , 电商行业还需要除痼疾的“破局”之变 。 《报告》显示 , 今年“618”期间 , 消费者的“吐槽”信息集中在假冒商品、产品存在质量问题、骚扰短信仍大量存在 , 网红产品高价是否高质、快递不送货上门、乡村取件加收快递费等方面 。 例如 , 主播“驴嫂”被指售卖山寨手机等 。
假冒商品的存在与消费者对商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形成反差 , 这警示部分电商平台、带货主播 , 对集中促销期间商品质量的把控措施与手段、识假辨假打假的决心与策略必须顺势而变 。
送货不上门、乡村取件加收快递费等问题虽不合理 , 但仍被诸多消费者频频吐槽 。 这就要求 , 无论是平台、商家 , 还是投递网络 , 不能只注重上游供给端的渠道完善 , 而忽略下游消费端更细、更复杂的投递链条的有效畅通及其映射出的品牌温度 。 那种只注重向“送出去”要效率 , 而无视用户“接过来”的感受的做法必须改变 。
此外 , 部分电商平台、商家等对新规则举棋观望的投机心理与行为习惯必须改变 。 例如 , 一到大促前夕就短信轰炸 , 即使消费者多次回复“TD” , 也无济于事 。 其实 , 这种短视的做法就算偶有收益 , 其“变现”能力也有限 , 更多的还是惹人烦、讨人厌 , 最终也必将遭人弃 。
总之 , 无论平台、商家还是带货主播 , 必须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理念 , 在提供优质产品的同时 , 还需以有温度的服务模式、有诚意的促销规则赢得消费者的认同 , 如此才能体现出网络大促的真正价值 , 促进电商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
[编辑:陈海峰]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