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世界机器人大会|人工智能VS人类】现在经常有人问这样的问题:未来数字世界中 , 人与智能机器是何种分工模式?人与机器的边界将如何划分呢?实际上 , 当前人机的关系主要是功能分配 , 人把握主要方向 , 机处理精细过程 , 而未来的人机关系可能是某种能力的分工 , 机也可以把握某些不关键的方向 , 人也可以处理某些缜密的过程 。 人机的边界在与should——“应”和change——“变” , 即如何实现适时的弥散与聚焦、跨域与协同、反思与创造 。
文章图片
9月10日 , 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开幕 , 本次大会的主题为“共享新成果 , 共注新动能” , 包含论坛、博览会、机器人大赛等内容 。 图为博览会现场的骨科手术机器人 。 (新华社采访人员 任超 摄)
人类学习的秘密在于数据信息知识的弥散与聚焦 , 人类使用数据信息知识的秘密在于跨域与协同 , 人类智能的核心在于反思与创造 。 人有内外两种态势感知系统(Situation Awareness)耦合而成 , 共振时最强 , 抵消时最弱 , 另外还有一个非智能(即智慧)影响决策系统:想不想、愿不愿、敢不敢、能不能……这些因素虽在智能领域之外 , 但对智能的影响很大 。
文章图片
9月10日 , 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开幕 , 本次大会的主题为“共享新成果 , 共注新动能” , 包含论坛、博览会、机器人大赛等内容 。 图为博览会现场的智能化生产线 。 (新华社采访人员 任超 摄)
真正智能领域的瓶颈和难点之一是人机环境系统失调问题 , 具体体现在跨域协同中的“跨”与“协”如何有效实现的问题 , 这不但关系到解决各种辅助决策系统中“有态无势” , 甚至是“无态无势”的不足 , 而且还涉及到许多辅助决策体系“低效失能”的朔源 。 也许需要尝试把认知域、物理域、信息域构成的基础理论域与陆海空天电网构成的技术域有机地结合起来 , 为实现跨域协同中的真实“跨”与有效“协”打下基础 。
文章图片
9月10日 , 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开幕 , 本次大会的主题为“共享新成果 , 共注新动能” , 包含论坛、博览会、机器人大赛等内容 。 图为博览会现场的教育机器人 , 它可以用于智能网联汽车模拟教学 。 (新华社采访人员 任超 摄)
人工智能中的强化学习不能够实现人类强化学习后的意图隐藏 , 比如小孩被强制学习后表面上顺从但实际上是隐匿想玩的意图 , 机器深度学习容易实现局部优化却很难实现全局优化和泛化等等 。 电脑先驱阿兰 · 凯伊(Alan Kay)说过:“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创造未来 。 ”判断力和洞察力 , 是广域生存最核心的竞争优势 。 判断力和洞察力 , 常基于‘直觉’ 。 正是这样的直觉 , 使‘企业家’完全不同于‘管理者’ , 使“优秀者”不同于“普通者” 。
推荐阅读
- 最新消息|世界单体容量最大漂浮式光伏电站在德州并网发电
- 人物|马斯克谈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有性格 明年底或完成原型
- 四平|智慧城市“奥斯卡”揭晓!祝贺柯桥客户荣获2021世界智慧城市治理大奖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硬件|Yukai推Amagami Ham Ham机器人:可模拟宠物咬指尖
- 王者|布局手术机器人赛道,谁是王者? | A股2022投资策略⑩
- 科技创新平台|云南:打造世界一流食用菌科技创新平台
- 堆芯|全球首座,世界领跑!
- 孙自法|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喜迎新年和人机共融时代
- 国际|微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获国际创业大赛冠军,获价值千万元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