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人员从中科院合肥研究院了解到 , 9月7日11时01分 , 搭载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研制的4台卫星有效载荷的高光谱观测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 进入预定轨道 。 标志着我国大气环境领域的高光谱观测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 将满足我国在环境综合监测等方面的迫切需求 , 为全球大气环境遥感监测的业务化运行提供国产高光谱数据保障 。
该卫星共搭载了7台遥感仪器 , 其中4台大气监测载荷由合肥研究院研制 , 分别是大气主要温室气体监测仪(GMI)、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EMI)、大气气溶胶多角度偏振探测仪(DPC)和高精度偏振扫描仪(POSP) 。 GMI和EMI仪器入轨后将开展全球温室气体和污染气体监测 。 GMI可实现1~4ppm的二氧化碳探测和20ppb的甲烷探测 , 为我国“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提供技术支撑 。 EMI具备0.5纳米的紫外高光谱探测手段 , 可实现单日覆盖全球 , 实现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和甲醛等污染气体监测 , 服务于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及“臭氧和PM2.5协同探测”等国家战略 。 DPC能实现全球大气气溶胶和云的光学及微物理参数探测 , 为全球气候变迁研究及对地观测高精度大气辐射校正提供有效数据 。 POSP可与DPC协同配合 , 用于PM2.5、雾霾监测 , 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 。
【探测仪|安徽造“天眼”随卫星进入预定轨道】今后 , 4台载荷将在高光谱观测卫星上同步运行 , 对于动态监测我国大气污染状况、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任务等具有重要意义 。 除此之外 , 合肥研究院目前还承担了大气环境监测卫星等多颗卫星载荷的研制任务 , 将为我国大气环境的综合治理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 。
推荐阅读
- |南安市司法局“加减乘除” 打造最优法治营商环境
- 网络化|工信部:2025年建成500个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 人物|造车三兄弟的“喜与忧”:销量暴增但问题加剧,一人舒服两人困难?
- 研究院|传统行业搭上数字化快车,施工现场变“智造工厂”
- 科技创新平台|云南:打造世界一流食用菌科技创新平台
- 制造业|稳健前行开新局 制造业未来五年转型升级迎来“加速度”
- 解决方案|蓝思科技:两智能制造项目入选工信部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和优秀解决方案榜单
- 技术|无锡东亭:智慧创造生活 科技点亮未来
- 风险|筑牢安全线 打造防护堤 中国移动为5G业务发展保驾护航
- 圆角|诺基亚3310圆角设计,造型依旧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