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刊|工赋开发者社区 |中国工程院院刊:《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发展态势及路径研究》( 五 )


(四)结合多领域、新技术的工业互联网安全解决方案不断涌现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AI)、5G、边缘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快速应用 , IT 和 OT 融合加速 。 与此同时 , 融合了新技术的工业互联网安全环境将变得更加复杂多样 , 安全风险呈现多元化特征;安全隐患发现难度更高 , 安全形势进一步加剧 。 这一系列技术和形势的变化 , 对安全理念和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 将促使安全态势感知、安全可视化、威胁情报、大数据处理等新技术在工业互联网安全领域不断取得应用突破;促使定制化安全产品加速出现 , 满足客户不同产品形态、性能的需求;安全服务将由现场服务为主、远程服务为辅转向远程化、云化、自动化、平台化发展 。 整体而言 , 围绕设备、控制、网络、应用、数据五大安全领域 , 结合多领域、新技术的工业互联网安全解决方案将不断出现 , 为工业企业部署安全防护措施提供可参考的模式 。
(五)安全产品的国产化替代需求促进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快速发展
我国的重要工控系统较多采用国外技术和设备 , 存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 。 大量工业企业的工控系统依赖国外厂商提供的运维服务 , 企业对系统运行的可控性较低;缺乏对国外产品和服务的必要监管机制和技术检测措施 , 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 工业互联网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 重要工业数据一旦被窃取、篡改或破坏 , 将对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 频繁爆发的窃密和攻击事件 , 使得各国在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对抗态势进一步加剧 。 需要高度关注信息安全产品的自主可控 , 将信息安全产品的国产化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 , 依靠自主创新 , 积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安全产品 。 近年来 , 在信息产品国产化政策的推动下 , 信息安全产品的国产化替代趋势趋于显现 。
四、我国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院刊|工赋开发者社区 |中国工程院院刊:《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发展态势及路径研究》
文章图片

随着我国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 网络安全威胁日益向工业领域蔓延 。 我国工业互联网安全领域仍存在体制机制尚不健全、综合保障水平偏低、关键核心技术产品不成熟、高端技术人才匮乏等突出问题 , 工业领域面临的安全风险态势十分严峻 。 另外 , 随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 , 工业系统需要防护对象的数量大幅增加 , 工业系统的受攻击面不断扩大 , 防护要求和难度也不断提高;新技术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应用伴生了新兴安全问题 , 数据要素的共享流动则加剧了潜在安全风险 。 这些新挑战推动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产品加速变革 , 防护工作逐步向动态协同转变 , 促进安全生态体系创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