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陆场|层层接力护归途( 三 )


此前 , 东风着陆场曾两次执行航天器返回任务:2016年6月26日 , 我国首次在载人航天工程中启用东风着陆场 ,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搭载的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在此返回;2020年5月8日 , 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 。
东风着陆场三大优势
1 仅需一支搜救力量即可满足各任务段的搜救任务需求 。 依托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建设东风着陆场 , 部署一支搜救力量 , 就可在发射、运行、返回各个任务段执行多样化搜救任务 , 不仅可以搜救飞船回收舱 , 还可以搜索火箭残骸和完成航天员应急搜救任务常态化值守 。
2 东风着陆场建设维持费用低 , 搜救能力强 。 可以依托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人力资源和测控、通信、气象、医疗、运输与后勤保障等设施设备 , 以规模有限的专业搜救力量为主 , 随时可组成功能体系完备、专业门类齐全的搜救队伍 , 能更好地统筹利用资源 , 既可降低着陆场建设和维持费用 , 又可保持强大搜救能力 。
3 可带动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 东风着陆场位于戈壁沙漠 , 这里人烟稀少、草场和耕地很少 , 暂无大规模经济建设规划 , 着陆场不仅不会影响地方原有的经济建设 , 还可通过发展航天旅游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
搜救力量知多少
为圆满完成这次搜救任务 , 着陆场系统组建1支直升机搜救分队、1支搭载伞降队员的固定翼飞机搜救分队、1支地面搜救分队 , 着陆区以外周边3旗3县1市地方政府准备了近20支搜救预备队;组建了专业的航天员医监医保医疗救护团队 , 建设了以直升机、车辆为载体的医监医保医疗救护平台 , 设计了舱内、舱旁、载体内医监医保流程 , 演练了舱内防航天员跌落方案 , 训练了舱外搬运航天员动作 , 准备了大风和沙尘环境救援保护措施等 。
为应对异常情况 , 参加搜救的直升机上加装了大功率探照灯 , 具备夜间搜索的能力;直升机上加装电动绞车 , 在直升机无法降落地域可将救援人员施放至地面;地面搜救队装备了履带式全地形车、配备轮式全地形车 , 具备了全地域搜救能力 。 着陆场系统还组建水域救援队 , 具备水面、水下搜索和救援能力等 。
A14-16版 统筹:周全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南都采访人员 刘苗 张林菲
【着陆场|层层接力护归途】文图来源:新华社 央视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