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新冠疫苗第三针加强针率先落地河南 “加强”的是啥?靠谱吗?( 二 )
回到国内,我国主要接种的是国药和科兴的新冠灭活疫苗,近期这两家公司都报告了第三针疫苗的临床研究结果 。结果显示,第三针疫苗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仍像接种第一针和第二针一样安全 。同时,第三针接种后,受试者的中和抗体水平快速大幅提升,这预示着疫苗保护效果可能大幅度提高 。
中国国药集团中国生物首席科学家张云涛8月23日接受媒体采访,他表示,国药集团去年在开展Ⅰ、Ⅱ期临床研究时,就已经设计了加强针试验,相关数据近期已经对外公布 。在18至59岁、60岁以上、3至17岁三个年龄段,设计的接种程序是第三针与第二针间隔56天 。
“整体的安全性数据还是非常好的,不管是局部的反应和全身的反应,都符合预期,和两针的没有什么区别 。”张云涛说,在免疫原性方面,接种第三针后,抗体增长的幅度在30%左右 。
此外,国药集团在阿联酋开展了9300人的加强针研究,第二针与第三针的间隔时间在6个月左右,安全性数据同样符合预期,且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免疫原性结果正在监测过程中 。
张云涛认为,从这些数据来看,加强针的安全性没有问题,根据相关研判和一些非典型的成队列的研究数据来看,未来可能会在形成全人群免疫屏障、应接尽接第二针之后,择期开展加强针的接种 。
在加强针的选择方面,张云涛认为,中国发布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建议使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 。“第一针接种完灭活疫苗,那么第二针也要接种灭活疫苗 。如果接种第三针,也是同一个机理 。”
“加强”的是啥?
病毒这种古老的“生命体”从发现至今也仅有120年左右 。据估计,至少有数百万种病毒存在于地球上,至今为止被人类发现和研究的仅仅5000多种 。病毒被认为是生物界横向的基因传播者,在生命进化上扮演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人类基因组中就至少组合了50多种病毒基因,而至少有一部分这样的病毒来源的基因参与了人类的生命过程 。但是这种基因传播者在首次进入宿主时,一般并不受到宿主的欢迎 。
一部分原因是宿主细胞对自身基因完整性的保护,另一方面病毒在复制和传播过程中通常会造成对宿主细胞的破坏,并可能导致宿主的死亡 。因此,除非在进化过程中经过上千万年的整合,一般来讲, 病毒的侵入对于宿主而言必然导致疾病 。
为了抵抗这种病毒的侵入,低等生命体(细菌)到高等生命体(哺乳动物)先后进化出可以识别和切断病毒基因的能力,高等动物发展出完整的免疫系统,以抵抗和歼灭病毒 。例如人类的TLR系统,可以快速识别病毒组分的特定“模式”,从而迅速启动抗病毒免疫,这类免疫能力可以通过垂直遗传给下一代,因此被称为“固有免疫” 。而更多的针对不同病原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则需要通过病毒感染或者疫苗免疫而获得,被称为是“获得性免疫” 。
推荐阅读
- IT|全球供应25亿剂疫苗 科兴上半年营收110亿美元
- IT|巴西两艘邮轮共计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46例
- 蛋白|二代新冠疫苗来了!打了一代,还需要它吗?
- 国药|二代新冠疫苗来了!打了一代,还需要它吗?
- IT|以色列正式批准开放第四剂新冠疫苗接种 限免疫力低下人群
- IT|美国CDC:无论接种疫苗与否 民众应避免邮轮旅行
- 疫苗|中国生物:全球首支获批使用二代新冠疫苗将在阿联酋用于序贯接种
- IT|世卫组织:2022年或将成为新冠疫情危急阶段的终结
- realme|Counterpoint:realme 成为第三季度增长最快的 5G 智能手机品牌
- Windows|Windows 11“Sun Valley 2”将引入对第三方Widgets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