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 , 中国剩余定理还被用到了信息加密上 。
2018年 , 哥伦比亚大学的学者们发明了一种可以在文本中加密信息的方法 , 其中就应用了中国剩余定理来确保信息复原时的准确性 。
文章图片
只要手机对着一段文字扫一扫 , 算法就能给出加密后的信息 。
这种方法名叫FontCode , 它是对普通字符进行微小的调整 , 然后再对调整后的字符重新编码信息 , 从而实现对信息的加密 。
比如以下5种不同颜色的“a” , 它们分别代表了1-5的数字信息 。
如果不用颜色区分 , 肉眼很难分辨出它们和常规字体之间有什么不同 。
但是机器可以 。
只要通过扫描和分析 , 算法就能推断出哪些字母被特殊处理过 , 处理后的字母又表示了什么信息 。
文章图片
因此 , 在一段看似普通的文本中 , 可以很好隐藏这些特殊的字母 , 从而传递出一段加密的数字串 。
然后 , 再对这些数字进行计算 , 就能得出真实想要传递的信息 。
文章图片
但是这样的加密方式还不够保险 , 毕竟字符出现在屏幕或纸面上时 , 它的格式都有可能发生一些细小的变化 。
这时就需要中国剩余定理登场了 。
在上面我们已经介绍了 , 通过线性同余方程组就能计算出数值 。
如果想求解3个未知量 , 那么需要3个线性方程才能做到 。
现在为了保险起见 , 科学家们把线性方程的数量增加了 。
比如为了求解出3个未知量 , 他们会设置5个线性方程 , 5个方程中只要知道3个 , 就能求解出想要的答案了 。
显然 , 1000多年过去了 , 虽然我们不会再像韩信点兵一样隐藏士兵数量 , 但是现代数学、计算机等领域的研究者们依旧能从中国剩余定理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启发 。
参考链接:
[1]https://www.quantamagazine.org/how-ancient-war-trickery-is-alive-in-math-today-20210914/
[2]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8/05/180510150231.htm
[3]http://www.xinhuanet.com/science/2018-08/07/c_137372635.htm
— 完 —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特色内容激励计划签约账号【量子位】原创内容 , 未经账号授权 , 禁止随意转载 。
_原题《韩信竟是数学大师?中国古代数学启发计算机加密算法》
阅读原文
推荐阅读
- 设计|虚拟世界里的仓颉,竟是我自己?
- the|美国新冠病例激增:老牌香薰蜡烛频遭差评 真相竟是嗅觉失灵
- 警告!|炒币神器现形 竟是庞氏骗局
- 化石|罕见,全球最完整恐龙胚胎亮相福州!成年体竟是是一只“偷蛋”的贼?
- 虚拟|伪概念?真未来?元宇宙究竟是什么?
- 古代|研究揭示东亚家猪遗传历史:黄河流域是独立的家猪驯化中心
- Intel|英特尔Z690主板溢价剖析:LGA-17xx CPU插槽成本竟是LGA-12xx四倍
- AirPods|换个角度看苹果 AirPods,每一代究竟是如何变化的
- 黄彩芝|神秘、新奇的?重点实验室究竟是做啥的?今天为你揭秘
- 库克|究竟是苹果吃相难看,还是另有实情,国产安卓机道出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