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条|广东东莞松山湖科学城完善政策体系——打通创新链条上的梗阻

无尘车间里 , 一台台等离子体设备静静运作 , 一颗颗指甲盖大小的“小方块”整齐排列着 , 那是正在生长的金刚石 。 在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科学城清华东莞创新中心大楼里 , 广东优普莱金刚石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普莱”)的科研团队经过4年研发 , 突破了金刚石生产制备“卡脖子”技术 。 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 对资金、场地等的需求开始增长 。 在松山湖相关政策的扶持下 , 如今优普莱已获得了位于中小科技企业创业园的3000平方米用地 。 近期 , 公司生产设备已经陆续搬迁至新厂区 , 生产和科研工作正有序开展 。
这样的创新故事每天都在松山湖科学城上演 。 日渐完善的科技政策体系 , 营造出了生机勃勃的创新生态 。 优普莱所在的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 , 一年间成功招引了16个优质新项目入驻 , 成立了5家创新工场 , 推动1100余台(套)设备实现开放共享 。
近日 , 松山湖重磅发布《东莞松山湖促进源头创新实施办法》《东莞松山湖支持技术研发实施办法》等七大科技政策 , 为科学家、科研机构和企业奉上了一套真金白银的“政策大餐”——每年超2000万元支持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单个项目最高资助5000万元 , 全方位支持技术创新;企业上市最高奖励1700万元……
今年4月 , 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全面启动 , 如何在新起点上当好大湾区科技创新“领头羊”?松山湖开启了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上的新探索 。 此次出炉的七大政策 , 围绕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融资、上市、创新环境等构建了全方位的扶持政策 。
“一系列政策充分吸收了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科学家等创新主体的意见 , 目的是搭建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集聚科技创新全要素的政策体系 。 ”松山湖科技教育局有关负责人告诉采访人员 , 为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 松山湖高新区管委会已制定《东莞松山湖科技计划体系方案》 , 提出构建具有松山湖特色的科技计划体系 。
这是培植创新沃土、激发创新活力的迫切需要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随着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大装置、大平台建成并发挥磁石效应 , 目前松山湖科学城已聚集新型研发机构30家、高校4所 , 高端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机器人、新材料、生产性服务业等产业蓬勃发展 , 形成了“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全链条创新发展态势 。
不久前 , 中国散裂中子源公开面向所有用户征集下半年开放运行的用户课题申请 。 在此之前 , 中国散裂中子源注册用户已超过2000人 , 完成了来自全球众多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课题超过500项 , 覆盖新型储氢材料、锂离子电池、新型超导材料等众多应用领域 。 全球顶尖科学家来到松山湖 , 依托大科学装置开展前沿课题研究已成为常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