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ncent|腾讯为何向《原神》“低头”?( 三 )


毕竟,只有当整个链条上的利益模式变得合理化——玩家为快乐付出合理时间和金钱,渠道按劳赚取合理的推广费,游戏开发者拿大头分成还能获得 IP 等收益,游戏厂商才不至于为了生存疯狂推换皮手游 。
被“异化”的游戏风气
从制作成本角度出发,国外的游戏环境,那些质量过硬的单机游戏分分钟卖出百万套,既赚口碑又能回本;而在国内,再好的创意也要向网游低头,赚 (pi à n) 钱优先于游戏品质(品质意味着足够的资金、技术、人才支持),换皮游戏早已成为业界常态 。
一位贴吧用户就表示:“进入这个行业是因为想成为小岛秀夫一样伟大的人,想改变一下大家对游戏从业者的偏见 。结果,三年之后只希望自己做的项目月流水更高一些;五年之后找工作就只看工资和加班了 。”
至少大多数游戏制作者觉得这样做没问题,所以大家才会抱着啥类型火抄啥的心态,将人家上千万甚至数亿研发出来的游戏心安理得“套娃”,就算被投诉下架,换个马甲又可以重新上线 。
况且,好游戏比之换皮游戏所需成本及承担的风险无疑更高,如果只能做到一样的受欢迎程度,决策者自然会选择去做换皮游戏 。
再从渠道商的角度出发,即便国外游戏一样参差不齐,但最终进入国内玩家视线的游戏已经经过 AppStore 的精心筛选 。等于说,AppStore 的抽成除了用在产品开发、安全维护等方面,还要从技术上阻拦大量小厂的垃圾游戏进入生态,进而保证应用的相对纯净和生态的稳定 。
至于Android渠道,抽成比 AppStore 高不说,游戏在其眼里不过是“流量变现”的工具——比如被渣渣辉洗脑的贪玩蓝月、一刀 999 级的伪传奇,而这些品质堪忧的游戏长期寄生于应用商店的推流和导量,在其不计成本做渠道推广后,难免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不正之风 。

Tencent|腾讯为何向《原神》“低头”?
文章图片

图源:文化产业评论
所以,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那些制作能力堪忧的游戏厂商为争抢有限的Android渠道资源主动将分成比例从 7:3 降到 5:5 甚至更低,使得中国游戏产业沦为渠道商的买方市场,渠道的话语权一再被抬高 。
而且,国内游戏厂商在分成时还要被扣除通道费,还要面对各种渠道的 SDK( 软件开发工具包)及频繁变动的接口协议 。如果头铁不上渠道又会被破解,直到被山寨盗版吸干最后一滴血 。难怪有游戏从业者戏称,“国内游戏小厂为了生存疲于奔命,即便出了爆款也是在为平台打工 。”
好在《原神》等优秀国产游戏,如今正在改变这一局面 。
“如果试用新的分成比例能够为玩家创造更好的游戏体验,并探索出一套更活跃的互动模式,这对于传统渠道而言意味着整个生态的流量保持活性,等于牺牲短期利益换取长期利益,一定是一项利大于弊的改变 。”某游戏推广负责人对虎嗅表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