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未来已来 2021中关村论坛亮出大批“黑科技”( 二 )


此外 , 气溶胶新冠病毒监测机器人也在中关村论坛上首次上岗 。 它可以对会场内的空气进行采样 , 实现新冠病毒气溶胶预警 , 针对重点控制区域实现24小时不间断在线监测 。
局部气象分析系统可提供5公里范围内2- 48小时气象预报
气象变化 , 瞬息万变 。 此次论坛上线了局部气象分析系统, 会议开始前及会期对会场周边局部天气进行预报分析 , 在会场进行可视化展示 , 不仅有温度、体感温度、气压、相对湿度 、空气质量的常见参数 , 还能基于定位位置5/10/15公里范围内 , 提供2- 48小时气象预报 。
“云上中关村论坛”让观众身临其境
本届论坛诸多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应用场景不胜枚举 。 主办方将高新技术在智能服务、科技防疫、现场效果、云上论坛、互动体验等五个方面作了充分部署 。 据介绍 , 在论坛筹备期 , 大会主办方就面向全球征集适用于论坛服务及场景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 , 使论坛更加科技化;运用更先进的科技手段 , 把“云上中关村论坛”升级为MR混合现实云上全景会场;在线上模拟全流程实景 , 打造虚拟与现实交互并存的精彩场景 , 让观众身临其境参与盛会 。
【中关村|未来已来 2021中关村论坛亮出大批“黑科技”】手语播报有了“虚拟主播”
除了MR全景会场 , “虚拟主播”也来到论坛现场 。 据悉 , 中关村论坛首次引入手语播报数字人 。 这项成果由清华大学教授、智源研究院副院长唐杰教授团队研发 , 将被用于北京冬奥会进行手语播报 , 而本次论坛是她的首次亮相 。 该技术是以“悟道2.0”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为底层核心技术 , 提供智能化的数字人手语生成服务 , 展现科技带来的信息无障碍 。
本届论坛的“高科技范儿” , 不仅体现在会务应用场景 , 更是贯穿于大会议程 。 论坛期间 , 围绕人工智能、绿色设计、量子科技、区块链与数字经济等领域举办与前沿科技、开源开放、人工智能相关主体的平行论坛 。
文/北京青年报采访人员 程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