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中关村论坛丨14人、150项成果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开启新征程( 三 )

“髋膝关节置换诊疗新技术的建立及推广应用”项目荣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北京积水潭医院与北京爱康宜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单位通过产学研用联合创新 , 提出特定关节疾病新分型与复杂关节置换诊疗新技术 , 经成果转化与应用 , 为髋膝关节病患提供了从初次到翻修、复杂骨缺损处理到重建的系统解决方案 , 手术并发症率由65.4%降至6.25% , 产品费用降低31% , 使数十万患者受益 , 累计节省医疗费用150余亿元 , 增进了人民生活幸福感 , 推动了医疗健康产业发展 。
“高性能商用车燃料电池系统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荣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清华大学与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突破了氢燃料电池低温冷启动、长寿命和高功率密度等关键技术 , 形成了氢燃料电池系统设计和测试体系 , 建立了国内首条万台级氢燃料电池系统自动化生产线 , 产品在北汽福田、宇通、中通等30余家整车企业推广应用 , 开启国产氢燃料电池技术的商业化历程 , 为产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
疫情防控凝聚新力量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 科技创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大战大考中发挥重要作用 。 获奖成果涉及新冠病毒感染机制研究、“北京健康宝”、AI辅助医学影像诊断、AI红外测温、AI识谣、新冠筛查系统等 , 在疫情防控各类场景中得到广泛应用 , 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科技支撑 。
“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肺癌/肺炎早诊早治的创新体系建设及推广应用”项目荣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推想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陈宽等人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医疗服务 , 通过分析完整的胸部CT医学影像 , 实现肺癌及新冠肺炎的早发现早诊断 。 开发的新冠筛查系统在武汉同济医院、中南医院、雷神山医院等上线使用 , 辅助医生快速诊断及量化评估 , 提高了疑似病例筛查、确诊病例诊断与疗效预后评价的速度 , 推动了“AI+医学影像”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 。
“远场声学信息人机交互关键技术及其应用”项目荣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中国科学院声学所杨军等人突破了远场语音交互的声学感知和语义理解关键技术 , 开发了远场声学信息人机交互系统 , 为行业上下游企业如小米、百度等提供了前沿技术支撑 。 产品应用于国内首款AI数字人红外测温与监管系统、智慧电梯与安全监管平台等多款非接触式抗疫产品 , 并在北京、武汉、上海、青岛、深圳等地的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投入使用 , 减少了公共场所交叉感染 , 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
各类创新人才迸发新活力
科技创新最重要、最核心、最根本的是人才问题 。 我市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营造更优创新生态 , 激发各类创新主体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 获奖成果第一完成人中 , 45岁以下的青年人员有49人 , 占比32.7% , “80后”女性科技工作者曹娟、首位“90后”第一完成人张道宁等各类创新人才的涌现 , 彰显了创新力量的蓬勃朝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