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第一代高山宇宙线探测器
在云南东川落雪山建成
到西藏羊八井第二代探测器技术沉淀
今年“拉索”即将全部建成
来自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刘成
正在借助“拉索”的耳朵
聆听来自宇宙深处的声音
文章图片
“宇宙无限 , 信使有痕”
为揭开宇宙线起源世纪之谜
研究者们还在守候
万米海底奇妙世界的“聆听者”
中国人靠自己的力量
不仅在遥远的火星留下了足迹
更在万米深海探索出一片新天地
文章图片
“亲爱的观众们 ,
海底 , 万米的海底 , 妙不可言 。 ”
这是“奋斗者”号
首次成功突破海底万米的瞬间
从“蛟龙”号7062米
到“奋斗者”号10909米
我国实现了在世界载人深潜领域的领跑
文章图片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刘烨瑶和团队
为载人潜水器量身打造了数字水声通信系统
“声学系统相当于潜水器的眼睛、耳朵、嘴巴 ,
将海底的信号通过声波传输给母船 ,
是潜水艇和母船沟通的唯一桥梁 。 ”
继续探索深海奇妙世界
是他们的奋斗追求
让软体机器鱼游更快的“养鱼人”
“从每一种鱼身上
学它们最重要最关键的特性 ,
魔鬼鱼的稳与快 ,
深海狮子鱼柔软的骨架分布”
……
研究软体机器鱼的
浙江大学力学系教授李铁风
被大家称为“养鱼人”
文章图片
2019年 , 他养的深海“仿生鱼”
“打卡”马里亚纳海沟
实现了软体机器鱼全球首次
不借助耐压外壳的保护在万米深海完成驱动
“软体机器人是新兴科技领域 ,
这次成功标志着我们做到了世界前列 。 ”
文章图片
从实验室到深海万米
这是里程碑式的跨越
“它的翅膀煽动一小下 ,
就可能对未来深海机器人
探索带来全新的技术思路 。 ”
软体机器鱼拓展了人类对深海的认识
李铁风正带领年轻的团队
让这条“鱼”在未来能游得更快 , 更聪明
袁隆平院士
“禾下乘凉梦”的后继人
“禾下乘凉梦”是袁隆平院士的浪漫家国梦
推荐阅读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虚拟|比尔·盖茨关于2022年的五项预言之二:元宇宙成有用的工具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
- the|美国人的“圣诞热情” 连奥密克戎也挡不住
- 虚拟|美新婚夫妇在“元宇宙”办虚拟婚礼
- 概念股|孙佳山、张泰旗:警惕元宇宙可能带来的金融泡沫
- Baidu|百度抢跑元宇宙 却默认“输给”字节?
- 器件|6G、量子计算、元宇宙…上海市“十四五”聚焦这些前沿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