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性|短视频聚合美育新动能( 二 )


短视频的活力 , 在于其强大的可塑性 。 就美术创作类短视频而言 , 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增强传播效果的过程中 , 要特别重视艺术类短视频在公共传播领域的普及作用 。 美术创作类短视频所包含的意义与价值 , 不能止步于仅满足大众娱乐需求 , 而应从普及性美术创作角度出发 , 按照“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的原则 , 实现社会美育的价值 。 创作者不能图一时新鲜 , 而应联系当代生活进行美术创作 , 向大众传播真善美 。 这样 , 观众欣赏美术创作类短视频时 , 不只能从中学习美术技法 , 更能在基于时代生活的美术创造中 , 提升审美素养 。
在助力提升大众审美的同时 , 短视频也促进着艺术家的个人成长 。 短视频播放平台的互动性 , 搭建起大众与艺术家之间沟通的桥梁 。 观众可以通过弹幕、评论等形式表达审美喜好 。 创作者则犹如置身大型调研现场 , 在这种有效互动中能够深入了解大众审美 , 为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美术作品打好基础 。 回望美术名家成长史 , 如杨力舟、陈逸飞、沈嘉蔚、冯远等 , 都是以开展普及性美术创作为基础 , 并在普及性美术创作中逐渐摸索出主题性美术创作的路径 。 这样的成长轨迹 , 对今天的美术工作者来说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
【普及性|短视频聚合美育新动能】整体而言 , 当前参与普及性美术活动的专业画家依然较少;美术创作类短视频仍然缺乏优质内容 , 存在内容窄化、同质化、炫技秀艺等倾向 , 难以充分发挥其“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作用 。 今后 , 若能使短视频与美术创作最大程度实现能量“聚合反应” , 社会美育将会别开生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