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To C+To B双轮驱动,墨迹天气的转型启示录( 三 )


截止到目前 , 墨迹天气已经在农业、交通、保险、车联网、智能家居、体育赛事、新零售、物流、航空等领域布局 , 商业气象服务的市场价值被一次次验证 。
比如在交通场景中 , 墨迹天气为浙江沪杭甬高速公路提供精准到公里级、小时级的气象预报服务 , 当某个路段即将发生恶劣天气或通行封闭时 , 驾驶人员可以及时通过大屏幕等接收到恶劣天气、安全驾驶和服务区躲避建议等提醒信息 。
再比如体育场景中 , 墨迹赤必已经为体育行业推出了囊括跑步、赛车、高尔夫、冰雪、户外登山等细分领域在内的气象服务解决方案 , 可以实时判断场地的温度、湿度、风向、雨雪等天气因素 , 不断完善所需要的技术、服务、安全等保障 。
典型的例子就是墨迹赤必作为唯一指定气象服务合作伙伴否认CTCC中国汽车场地职业联赛 , 提供了覆盖赛前、赛中、赛后整个赛事全生命周期的定制化气象服务 , 实现了5个赛段的气温、风速、气压、相对湿度、降雨量的实时显示和预测 , 即便在受到台风“灿都”外围影响下 , 仍然为车迷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湿地挑战赛 。
如果说气象服务在五年前的想象空间还非常有限 , 目前已经在越来越多的场景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
03 技术是唯一护城河 气象服务等来了商业化的春天 , 竞争却远未结束 。
拐点出现在2015年6月份 , 中国气象局颁布了著名的27号令 , 在第五条中明确写道:国家鼓励依法开展气象信息服务活动 , 支持与气象信息服务有关的科研开发和成果推广应用 , 引导和吸引社会资本支持气象信息产业发展 。
同年发布的《全国气象现代化发展纲要(2015-2030年)》中 , 再次提出“鼓励和支持各种所有制气象服务企业和非盈利性气象服务机构发展 , 保障其在设立条件、基本气象资料使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享受公平待遇 。 ”
嗅到机会的不只有墨迹天气 , 诸如华风气象、华云气象、广天气象等企业在政策红利后酝酿而生 。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也曾预测称 , 2025年时国内气象服务的产业规模将有望达到3000亿元 , 市场的爆发只是时间问题 。
面对触手可及的蓝海市场 , 为何资本的态度前所未有的理性 , 市面上迟迟没有出现和墨迹天气同量级的新玩家?
答案可以从国外的气象公司身上窥知一二 。 大多数商业气象公司的数据来源主要是各国的气象部门 , 但为了在气象数据上获得领先优势 , 国外的气象公司通常还有扩充气象数据的新渠道:比如自建气象观测站、部署雷达甚至是发射卫星;再比如收集气象爱好者布置的个人气象站、智能设备中的气象数据 。
但国内的气象企业很难复制这样的路径 , 而数据的丰富度直接决定了玩家们在气象赛道上能够走多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