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 , 另一家高科技公司到聊城高新区高端智能产业园考察 , 准备在此投资研发中心和智能化生产基地 。 经过20多名业内专家对该公司近2个月的技术尽调 , 认为其智能穿戴产品在光学显示及AI算法方面属于国内领先水平 , 其系列产品在社区安保、智慧工地监管、铁路巡检等领域前景广阔 。 很快 , 该公司落户聊城高新区 , 推出的5G+AI无感测温智能眼镜已应用到多地大型超市等 , 目前已实现销售收入1000余万元 。
“与专家论证相比 , 技术尽调彰显创新优势 。 我们将嵌入政府科技创新投资决策体系 , 完善风险投资和信用体系 , 最大限度发现问题并使投资建设更加科学保险 。 ”聊城高新区科技创新发展部部长刘志坚表示 。
高科技往往伴随着高风险 , 创新就是试错的过程 。 发生偏差如何快速止损 , 考验着地方政府的智慧与担当 。
在聊城高新区不远处的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 近年来发力培育新能源产业 。 2017年11月 , 山东通洋氢能动力在该开发区投资10亿元生产1万套氢燃料电池系统和1万套氢能发动机系统 。 2018年8月 , 通洋氢能的另一股东股权发生重大调整 , 第一大客户随即流失 。 同时 , 受同业竞争加剧、疫情叠加等影响 , 去年年底 , 通洋氢能控股股东对公司业务板块做出战略调整 , 今年3月将生产设备搬离开发区 , 导致7万多平方米的厂房闲置 。
“这个项目的撤离 , 一方面说明我们还停留在就项目论项目上 , 对新兴产业发展趋势研判能力不足;另一方面 , 也说明我们在产业协同配套方面还存在短板 。 ”聊城开发区商务和投资促进部部长郝丽娟说 。 项目撤离后 , 聊城开发区管委会及时吸取教训并果断止损 , 围绕产业链招引项目 。 目前 , 其已与高端装备核心零部件项目、高性能燃料电池项目基本达成一致 , 正在商洽项目合同等事宜 , 沉寂的厂房将很快苏醒 。
防范潜在风险
前不久 , 山东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准备引进西北某化工类高科技项目 , 但最终被由多名专家组成的评审组否决 。 据该评审组成员、山东工商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子科技专业负责人林忠海介绍 , 该开发区在引进高新技术时 , 不仅会预审评估这些项目是否契合开发区产业集群的定位 , 而且会研判研究成果是否具有技术转化可能 , 力求引进的项目能给产业链、创新链带来实际动力 。
在谈到高科技项目烂尾现象时 , 林忠海认为 , 这主要是因为项目评审制度不规范 , 专家论证前的项目调研不够 。 同时 , 项目论证通过后 , 缺乏严格的后期跟踪考核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 林忠海建议 , 在专家评审后 , 需植入第三方中介机构评估审计专家评审效果 , 防止专家评审结果有失偏颇 。
推荐阅读
- Insight|太卷了!太不容易了!
- 王者|布局手术机器人赛道,谁是王者? | A股2022投资策略⑩
- 认识论|管理好时间,是最有价值的投资
- 人物|详解硅谷大佬关系链 谁给马斯克投资、谁陪伴乔布斯走完最后日子?
- IT|滴滴三季度收入427亿元环比降13%,投资亏损208亿元
- 服务体系|深圳罗湖区推行全员招商全员服务体系——为企业发展护航
- 硬件|投资乐高积木好过投资股票?研究称已停产的积木平均每年升值11%
- 警告!|诱使被害人投资虚拟货币诈骗1.4亿元 “509”专案一审审结
- 人物|周鸿祎称元宇宙房产不值得投资:但可以先占上一块地
- 硬件|投资465亿 京东方重庆第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正式量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