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英国公共卫生史上最大丑闻:因“美国毒血”,近5000人患上肝炎/艾滋病
文章图片
图1/3
据估计 , 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 , 英国至少有近5000名血友病患者在使用凝血因子浓缩制剂时 , 接触并感染了HIV或肝炎病毒 , 超过3000人因此死亡 。 在被感染之后 , 患者和他们的朋友、家人一直活在巨大的阴影之下 。 这起事件堪称英国公共卫生系统有史以来的最大丑闻 , 但至今没有一家制药公司或机构因此受到责罚 。
撰文 | 石云雷
审校 | 吴非
特雷洛尔学院(Treloar‘s College)是一所为残疾儿童开设的寄宿学校 , 其中设有一个由英国国民保健署(NHS)的医生和护士管理的血友病中心 。 在1974至1987年期间 , 这所学校中122位患血友病的学生接受了一种全新疗法的治疗 。 但不幸的是 , 这种疗法带来的不是痊愈 , 而是死亡 。 这些学生陆续患上了肝炎或艾滋病 , 其中一部分甚至同时患上了这两种致命疾病 。 今天 , 这122位患者中只有32人仍存活于世 , 而他们还需要继续和这些疾病抗争 。
“有毒”的血液
血友病患者的血液凝固能力很差 。 当一个健康的人出现伤口时 , 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能让伤口处的血液变得黏稠 , 形成血栓以达到止血的效果 。 但是 , 血友病患者的血液中缺乏凝血因子(凝血因子Ⅷ或凝血因子IX) , 因此他们的皮肤上一旦出现伤口 , 血流就很难止住 , 会比正常人失去更多的血液 。
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 , 针对这种疾病有两种主要的治疗方法 , 分别是输血治疗 , 以及通过冷沉淀的方法富集正常人血液中的凝血因子Ⅷ/IX , 再将其输入到患者体内 。 但这两种方法均存在一些缺点 , 例如治疗过程漫长 , 会产生一些副作用等 。
在此之后 , 一种治疗血友病的全新疗法开始兴起——科学家收集其他人血液中的凝血因子Ⅷ/IX后 , 将其制成一种浓缩制剂供患者使用 。 对于血友病治疗来说 , 这种方法是革命性的 , 它允许患者将药品放在家中 , 在需要的时候直接进行自我注射 。
NHS意识到 , 通过这种方式能让血友病患者过上正常的生活 , 但是英国本土并没有足够的血浆能满足国内患者的需求 , 唯一的方式就是从海外进口血液 。 从1970年开始 , 与NHS合作的制药公司开始从美国寻求大量的血浆供应 , 但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是 , 这些血液中含有的致命成分远比血友病可怕 。 血液的提供者中包括数千名美国囚犯、吸毒者 , 其中一些人感染了肝炎病毒(包括甲型、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或HIV(当然 , 当时科学家还没有发现这种病毒) 。
凝血因子Ⅷ/IX浓缩制剂的生产过程是将收集的血液汇集后 , 进行统一处理 。 这种生产方式的后果是 , 一份有病毒的血液就会污染一整批样本 , 而接受这些制剂治疗的人 , 都会暴露在危险中 。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 , 这些制剂源源不断地被英国、美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血友病患者使用 , 直到80年代中期 , 制药公司才开始通过能杀灭病毒的热处理方式生产凝血因子制剂 。
文章图片
图2/3
【新浪科技综合|英国公共卫生史上最大丑闻:因“美国毒血”,近5000人患上肝炎/艾滋病】特雷洛尔学院的血友病中心
Richard Warwick当时是特雷洛尔学院的学生 , 他也接受了这种治疗 , 后来他被诊断出艾滋病 。 他说:“我们失去了太多特雷洛尔学院的朋友 , 这让人心如刀割 。 ”
两种疾病的兴起
这种浓缩制剂开始使用时 , WHO曾警告各国不要从具有高肝炎流行率的国家(例如美国)进口血液 , 提倡实现血液使用的自给自足 , 但英国无法达到这个目标 。 1975年 , 一档名为World in Action的电视节目就报道称 , NHS购买美国的血液导致肝炎在血友病患者中流行 。 但当时NHS并没有采取任何举动 。 数据显示 , 截至1978年 , 在英国使用的超过50%的凝血因子浓缩制剂的血液来源 , 都是通过进口获得的 。
另一种更严重的传染病的出现 , 让许多公共卫生机构意识到这种生物制剂潜在的严重威胁 。 1982年7月 ,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报道了3名血友病患者患上由卡氏肺孢子虫感染导致的肺炎 , 其中2名患者已死亡 。 这3人的共同点是都使用了凝血因子浓缩制剂 。 在这一事件后 , CDC曾表示 , 这3个病例说明一种病原体(也就是HIV)或许能通过血液传播 。
文章图片
图3/3
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 , 血友病患者使用的凝血因子Ⅷ浓缩制剂 。
一年之后 , 当时的英格兰和威尔士传染病监测中心主任N 。S 。Galbraith向英国的卫生和社会保障部门寄送了一篇名为《艾滋病行动》(Action on AIDS)的文章 , 并告知对方 , 一位血友病患者因使用由从美国进口血液生产的凝血因子VIII制剂 , 感染艾滋病而去世了 。 他表示:“考虑到血液制剂存在传播艾滋病的风险 , 在1978年以后 , 所有使用从美国进口的血液生产的血液制剂都应该被撤回 。 ”
但这些制剂并没有被撤回 。 英国卫生署认为这项建议并不成熟 。 即使在Galbraith寄送文章6个月后 , 当时的卫生大臣Kenneth Clarke还告诉下议院:“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艾滋病是通过血液制剂传播的 。 ”英国血友病协会也表示 , 基于来自英国政府和英国血友病中心医师组织(UKHCDO)的指南 , 他们在当时也曾告知血友病患者这种疗法是有效的 。
迟到的正义
1984年 , 通过热处理灭活病毒的凝血因子制剂开始上市 。 与此同时 , 血液捐献者审查制度也得到了改进 。 从1986年开始 , 英国的血友病患者接受了更安全的治疗 。 20世纪90年代后期 , 合成凝血因子(也称重组凝血因子)制剂在英国开始广泛使用 , 这些药物有效地消除了感染病毒和其他污染物的风险 。
但是 , 在这些转机出现之前 , 很多人已经因为感染这些病毒遭受了极大的痛苦 , 甚至走向死亡 。 根据英国血友病协会提供的数据 , 在1974至1987年期间 , 这起事件在英国共导致了近5000人感染了HIV或肝炎病毒 , 其中超过3000人已经死亡 。 在20世纪80年代 , 当时人们对HIV的传播形式缺乏了解 , 许多人开始认为所有血友病患者都感染了艾滋病 。 许多血友病患者因为害怕被羞辱和受到歧视 , 选择隐瞒他们的病情 。 对许多血友病患者来说 , 那是一个充满恐惧、被孤立的时期 , 因此人们很难准确判断 , 还有多少人真正受到了感染 。 很多家庭遭受了巨大的羞辱和歧视 , 以致于被迫失业或离开原来的住所 。
时至今日 , 像Richard Warwick和他的朋友这样令人痛心的故事 , 已经发生了成千上万次 。 而且不止是在英国 , 很多国家和地区(加拿大、法国、美国、中国、爱尔兰、意大利、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大量的血友病患者因为使用这些被污染的凝血因子制剂 , 遭受了身体和心灵上的双重折磨 。
据英格兰和威尔士高等法院的法官Sir Brian Langstaff估计 , 感染人数超过2.5万人 , 他在2018年被任命为“被污染血液调查”(Infected Blood Inquiry)的主席 。 这次调查也是英国国内开展的、关于这起事件最大规模的一次调查 , 这也是一些受害者通过多年的努力换来的成果 。 英国各个地区的政府官员开始为这起事件提供证据 , 对这些受害者以及他们家属的赔偿也开始增加 。 但与一些其他国家相比 , 英国的一系列后续处理依然滞后 , 如供应受感染制剂的公司对受害者进行赔偿 , 对一些对此负有重要责任的政府官员和企业人员进行问责等 。 随着调查的推进 , 真相将会逐一为公众所知 , 相信公正和正义也将不会缺席 。
参考链接:
https://www.bbc.com/news/health-48596605
https://www.bbc.com/news/uk-57547366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ntaminated_haemophilia_blood_products#cite_note-NYTimes2003-3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ntaminated_blood_scandal_in_the_United_Kingdom
https://www.theguardian.com/commentisfree/2018/apr/17/contaminated-blood-scandal-haemophiliacs-hiv-hepatitis-c
https://haemophilia.org.uk/public-inquiry/the-infected-blood-inquiry/the-contaminated-blood-scandal/
本文转自环球科学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