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澳洲陷入40年来最严重鼠灾,明年情况可能更糟

来源:科研圈
澳大利亚的鼠灾已持续数月 , 并且目前仍然没有缓和的迹象 。 此前 , 多年的干旱、毁灭性的山火和持续降雨促进了植物的生长 , 进而导致鼠灾暴发 。 药物灭鼠效果并不理想 , 专家和当地农民希望接下来的冬天足够寒冷 , 这样才能对老鼠种群造成有效打击 。

新浪科技综合|澳洲陷入40年来最严重鼠灾,明年情况可能更糟
文章图片
图1/1
图片来源:Pixabay
来源 Scientific American 等
编译 戚译引
近半年以来 , 当北半球的人们忙于春耕夏耘 , 南半球进入了秋收冬藏的季节 。 在澳大利亚 , 去年丰沛的雨水带来了丰收 , 却也导致了四十年来最严重的鼠害 。 在社交媒体上 , 可以看到大批老鼠成群结队 , 在农田、仓库甚至居民家中出没的视频 。 当地农民用陷阱捕鼠 , 投放毒药灭鼠 , 但接近半年过去了 , 形势并无缓解的迹象 。
在受灾最严重的新南威尔士州 , 农业组织 NSW Farmers 调查发现 , 三分之一的农场预估自身损失在 5 万至 15 万澳元(约合人民币 25 万-75 万元)之间 。 该组织在四月份警告称 , 如不采取紧急行动 , 损失可能高达数亿澳元 。 但从目前看来 , 药物杀灭的结果也不理想 。 一些农民已经放弃种植冬季作物 , 担心新鲜播种的种子也会被老鼠吃光 。
这场超级鼠害是怎样发生的?这为我们带来了哪些警示?
鼠害背后的极端天气
你或许还记得 , 2019 年末到次年年初 , 澳大利亚山火登上了全世界媒体的头条 , 那便是这次鼠害的序章 。 在此之前 , 澳大利亚连年干旱 , 然后在 2020 年迎来了雨水丰沛的一年 。 这样的气候促进了植物生长 , 粮食丰收 , 却也带来了鼠害 。
这些小家鼠(Mus musculus)首次出现在澳大利亚是在 1788 年 , 英国殖民者把它们带到了这里 。 如今 , 澳洲大陆每隔几年就会出现鼠害暴发 , 随后老鼠大量死亡 。 种群爆发然后快速衰退 , 这种周期性变化模式在生态学中被称为“繁荣与萧条”(boom and bust) 。 但许多澳大利亚农民表示 , 今年的鼠害是他们见过的最严重的一次 。
英国格林威治大学(University of Greenwich)自然资源研究所(Natural Resources Institute)的生态学家史蒂文·贝尔曼(Steven Belmain)研究啮齿类动物在生态系统中作为农业害虫和疾病传播者的角色 , 他接受《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采访时指出 , 澳大利亚的鼠害长期看来并无规律 , 但是在短期内可根据降雨模式预测 。 而当这个雨季开始时 , 雨量和降雨范围特别大 , 很多科学家就意识到澳大利亚即将遭受鼠灾 。
药物灭杀效果不佳
在鼠害目前 , 陷阱捕捉的传统方式只能算杯水车薪 。 一些农民在收割后焚烧农田 , 希望能毁掉田里残留的谷物 , 减少老鼠的食物来源 。 而目前当地最常用的是一种添加磷化锌的毒饵 。 磷化锌被老鼠服用后 , 会在消化系统中产生剧毒的磷化氢气体 , 导致老鼠死亡 。 这种物质的优点是较容易自然分解 , 不会在环境中累积 , 从而减少了其他动物长期接触造成中毒的危险 。
但新南威尔士州还在考虑一种替代品——溴敌隆(bromadiolone) , 这是一种抗凝血毒物 , 能够导致动物内出血而死 。 目前澳大利亚农药和兽药管理局尚未批准使用这种剧毒化学品来解决鼠害 , 但当地政府一直在积极申请使用许可 , 并宣布已经购置了 10000 升溴敌隆 , 准备投入使用 。
多位专业人士强烈反对使用溴敌隆 , 因为它非常容易造成二次中毒 , 导致捕食中毒老鼠的动物死亡 , 而且更容易在环境中累积 。 大范围投放溴敌隆将对猫头鹰等以老鼠为食的野生动物面临威胁 , 而这些动物的死亡又将让老鼠种群数量变得更加难以控制 , 进而让整个生态系统更脆弱 。
当地鸟类保护组织 BirdLife Australia 表示 , 目前的灭鼠行动已经导致了大批粉红凤头鹦鹉(Eolophus roseicapilla)死亡 。 当地生活着许多鹦鹉 , 它们大多以种子为食 , 所以用于灭鼠的磷化锌毒饵也很容易误伤它们 。 而鼠害泛滥的地区同时也和靓鹦鹉(Polytelis swainsonii)分布的地区完全重合 , 这是澳大利亚特有的鸟类 , 种群数量估计只有 5000 到 10000 只 。 即使不考虑被毒饵误伤 , 在接下来的春天 , 当它们进入繁殖季节 , 还将面临和大批老鼠争夺食物资源的局面 。
冬季气温将成决定因素
现在的鼠害如此严重 , 也和前几年的管理松懈有关 。 贝尔曼说 , 在过去十年左右的时间里 , 澳大利亚发生了非常严重的干旱 , 老鼠几乎绝迹 , “这确实对研发产生了连锁反应”:研究鼠害控制的专家不再受到重视 , 该研究领域经费紧张 。
长远来说 , 该如何更好地避免这样的灾害?“如果澳大利亚停止在整个小麦带种植小麦 , 就不会再有鼠灾暴发 , ”贝尔曼说 , “但如果你想说服澳大利亚政府这样做 , 每个人都会嘲笑你 。 种植食物要重要得多 。 我们很容易想到从老鼠那里拿走食物的方法 , 但我们自己也需要食物 。 不幸的是 , 这个系统将会困住我们 , 所以我们可能只能学着更好地管理它 。 ”
贝尔曼认为 , 如果可以让作物种植时间同步 , 产生明显的休耕期 , 就能有效扰乱老鼠种群爆发 , 但是这种方案实践起来非常困难 。 例如 , 如果整个产区所有的小麦同时成熟 , 农民很可能没有足够的拖拉机来进行收割 。
鼠害的未来发展将取决于接下来几个月的天气 。 一些专家希望 , 冬季气温降低将给老鼠种群造成致命打击 , 从而终结鼠害 。 如今老鼠种群已经经过了爆发式增长 , 极高的种群密度将导致疾病更容易传播;如果再遇上天气寒冷、食物短缺 , 老鼠就可能大量死亡 , 从而导致参与下一轮繁殖的老鼠变少 。
【新浪科技综合|澳洲陷入40年来最严重鼠灾,明年情况可能更糟】但贝尔曼持谨慎态度:“今年澳大利亚的夏天相当温暖潮湿 , 这意味着植被会持续生长 , 直到进入冬天 。 很多老鼠可能会活到明年 , 这意味着明年会有一个更大的初始种群 。 所以明年的鼠灾还可能更糟 , 取决于接下来几个月会发生什么 。 老鼠也可能会消失 , 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降雨 。 现在还无法判断会是哪种情况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