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丁香园
北京时间 7 月 1 日凌晨 , NEJM 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 , 分析了两个 mRNA 疫苗在真实世界研究中的效果 。
这项研究最大的价值在于:通过主动监测 , 评估疫苗对预防病毒感染的有效率 , 这是 III 期临床试验没有的 , 也是迄今为止绝大多数真实世界研究也做不到的 。
它探讨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新冠疫苗能不能预防病毒感染(包括有症状和无症状)?
文章图片
图1/4
被动监测→主动监测
研究对象是美国六个州的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急救人员及其他重要的一线工作人员) , 接种的疫苗是两种 mRNA 疫苗(BNT162b2 和 mRNA-1273) , 最终目标主要有这么几个:
部分接种和完全接种疫苗后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有效率(保护效果)
与未接种疫苗感染者相比 , 接种疫苗后感染者的病毒载量
【新浪科技综合|NEJM 重磅!mRNA 新冠疫苗真实世界研究结果发布】与未接种疫苗感染者相比 , 接种疫苗后感染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和症状持续时间
这项真实世界研究和 III 期临床试验很显著的一个区别在于 , 从 III 期临床的被动监测变成了主动监测 。
III 期试验通常不会对志愿者做定期的核酸检测 , 而是在志愿者出现疑似症状后再进行核酸检测 , 再对其中核酸检测阳性的人群做进一步筛选 , 最后根据疫苗组跟安慰剂组的有症状感染人数 , 计算出疫苗有效率 。
因此新冠疫苗在 III 期临床试验的保护效力(有效率 , efficacy) , 通常指的都是预防有症状感染的有效率 。
然而如果你看了上面这个描述 , 你可能就会发现一个问题:有些参与者在临床试验期间感染了新冠病毒 , 但他不一定出现症状 , 他就不会去医院做核酸检测 , 最终他就被当做没有感染过的人了 。
所以新冠病毒对人体的影响 , 简单来说从轻到重应该是:感染病毒→出现症状→出现重症→死亡 。
感染病毒不一定会出现症状 , 出现症状不一定会重症 , 重症不一定会死亡 。
我们过去的 III 期临床试验判断的是预防有症状感染的有效率 , 但我们很想知道的一点是 , 疫苗对预防病毒感染的有效率 , 又会是多少呢?
为了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 , 在 NEJM 发表的这项真实世界研究中 , 采取了主动监测的方式 。 所有参与研究的参与者无论是否有症状 , 都要每周提供一份鼻咽拭子样本进行核酸检测 。 通过这种办法 , 研究人员就可以主动监控到底哪些人感染了新冠病毒 。
研究结果
这项真实世界研究 , 从去年 12 月 14 日至今年 4 月 10 日入组了 3964 位参与者 , 其中 796人(20%)未接种疫苗 , 3179 人(80%)接种过至少一剂 mRNA 疫苗 。
男女比例、年龄分布、职业以及基础病情况见附图 。
我们直接说结果吧 。
在整个研究的 17 周内 , 未接种疫苗的人中有 156 人感染新冠病毒 , 部分接种的人中有 11 人感染新冠病毒 , 完全接种的人中有 5 人感染新冠病毒 。 (注:在该临床研究中 , 部分接种指的是打完第一针 14 天后并且在打完第二针 14 天内 , 完全接种指的是打完第二针 14 天及以后)
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得出:
mRNA 疫苗部分接种后 , 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有效率为 81%
mRNA 疫苗完全接种后 , 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有效率为 91%
做个对比 , 在 III 期临床试验结果当中 , BNT162b2 预防有症状感染的有效率为 95% , mRNA-1273 为 94.5% , 但 Ⅲ 期临床研究纳入的是 ≥18 岁人群而非感染风险更高的医务人员 。
文章图片
图2/4
在另外两个研究目标中 , 疫苗接不接种同样体现出了显著差异 。
病毒载量方面:
未接种疫苗的病毒感染者中 , 病毒载量为 3.8 log10 拷贝/ml , 至少接种过一剂疫苗的病毒感染者为 2.3 log10 拷贝/ml 。 经过模型调整 , 后者的病毒载量比前者低了 40% 。
检测出病毒时间大于 1 周的感染者中 , 未接种疫苗的感染者比例为 72% , 至少接种过一剂疫苗的感染者比例只有 25% 。
病程方面:
未接种疫苗的病毒感染者中有 63% 出现发热症状 , 而接种过至少一剂疫苗的感染者中仅 25% 出现发热 。
未接种疫苗的病毒感染者症状持续平均时间为 16.7 天 , 而接种过至少一剂疫苗的感染者这个数字为 10.3 天 。
文章图片
图3/4
研究意义
因此 , 这个真实世界研究表明 , mRNA 疫苗接种 , 不仅有效保护接种者免遭病毒感染 , 即便出现突破性感染 , 其传播病毒风险也会大幅降低 , 症状的严重程度以及持续时间同样明显优于那些没接种疫苗的人 。 (关于突破性感染 , 可以回顾丁香园往期文章:‘突破性感染’来袭:5800 人接种新冠疫苗后仍确诊 , 74 人死亡)
也就是说 mRNA 疫苗不仅保护接种者 , 也有效降低了病毒在人群之间的传播 。
当然和其他研究一样 , 该研究同样也存在一定缺陷 , 比如随访时间相对较短(17 周);疫苗效力判断可能受到病毒载量和检测灵敏度影响;未能对所有感染者的病毒进行基因测序;突破性感染较少 , 无法深入分析 。
但是 , 这个研究仍然很好的回应了一些质疑 , 那就是新冠疫苗只能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 , 无法控制病毒传播 。
实际上 , 上面种种数据就表明一点 , 就是这两种 mRNA 疫苗不仅可以避免感染新冠病毒之后出现症状 , 也能大幅降低被新冠病毒感染的概率 。 而即便出现突破性感染 , 他们对于其他人的传染性大大低于那些没打疫苗也被感染的人群 。
这一点 , 对于身处高危环境的医护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
他们面临的是一个病毒载量更高、同时体弱者更多的环境 。 疫苗接种降低病毒感染率 , 降低突破性感染后的病毒载量 , 不仅仅是保护这些医护人员自己 , 更重要的是避免他们把病毒传染给那些还没接种疫苗的患者或家属 。
尤其是新冠病毒 Delta 变异株在许多国家开始爆发之际 。 Delta 株可能导致几乎所有的新冠疫苗有效率都下跌 , 无非下跌多少的问题 , 即便是 mRNA 疫苗 , 仍然出现了一些突破性感染的报道 。
相对于新冠原始毒株 , Delta 的传染性增加了 60% , 免疫逃逸能力增加了 45% 。 (关于 Delta 株更多信息 , 可回顾丁香园往期文章:广深迎战 Delta 突变:已蔓延 92 国家地区 , 印度再报新变种)
不过根据现有的一些研究 , mRNA 疫苗对 Delta 仍然保持比较高的有效率 , 像 PHE(英格兰公共卫生署)最近更新的调查报告就表明 , 完整接种两剂 BNT162b2 疫苗 , 对预防 Delta 的有症状感染有效率为 88% , 预防住院的有效率为 95% <2> 。
文章图片
图4/4
最后说一下 , 抗疫工作犹如一道大堤 , 洪水常常会从最薄弱的地方突破 。 除了疫苗以外 , 各种社会防控和个人防护措施同样重要 。
致谢:本文经 北京生物制品研究会会员、知名健康博主 卤煮疫苗 专业审核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