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奈雪的茶能否讲好扩张故事


来源国际金融报
_原题是:奈雪的茶能否讲好扩张故事

新浪科技综合|奈雪的茶能否讲好扩张故事
文章图片
图1/1
图虫创意图
奈雪的茶终于被喝到上市了!
6月30日 , 奈雪的茶正式在港交所挂牌 , 成为“新式茶饮第一股” , 股票代码“02150” 。
奈雪的茶创立于2015年 , 总部位于广东省深圳市 , 隶属于深圳市品道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 今年2月11日 , 奈雪的茶才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 从创办到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 奈雪只用了近6年时间 。
和早前的预期不同 , 上市首日 , 奈雪的茶报收17.12港元 , 较发行价下滑了13.54% 。 即便如此 , 投资者们依然对奈雪的茶抱有期待 。 不少投资者直言 , 奈雪的茶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证明品牌的实力 , 因为上市后的持续盈利能力是资本市场关注的重点 。
《国际金融报》采访人员也采访了奈雪的茶相关负责人 , 不过截至发稿前 , 其并未进行回复 。
联商网高级顾问团成员王国平认为 , 股价下跌的背后是奈雪的茶盈利路径还不够清晰 , 无法获得投资人即期认可 。 “二级市场相对一级市场注重阶段性盈利能力 , 短线进出更加频繁 。 奈雪的茶需要在扩张中 , 不断推出新故事以及强化获利能力 , 才能增强投资市场预期 , 获得更高估值” 。
【新浪科技综合|奈雪的茶能否讲好扩张故事】估值仍待时间检验
6月30日 , 奈雪的茶在港交所正式挂牌 , 创始人赵林、彭心夫妇身价随之迎来暴涨 。
从诞生之初 , 奈雪的茶就备受关注 , 投资也是蜂拥而至 。 据公开信息 , 2018年3月 , 奈雪完成A+轮投资 , 估值达到60亿元 , 成为公开资料中茶饮行业首个独角兽 。 天眼查显示 , 截至上市前 , 奈雪的茶一共经历了5轮融资 。 最近的一次是在今年1月左右 , 由太盟投资集团(PAG)领投 , 融资金额为1亿美元 。
在奈雪的茶递交招股书后 , 有券商人士曾抛出这样一个观点:奈雪作为茶饮行业在二级市场的“先行者” , 在监管层面会面临不小的考验和挑战 。 该券商人士指出 , 港交所、证监会对新茶饮行业相对不熟悉 , 奈雪作为头部品牌 , 需要定义整个行业 。 同时奈雪目前在全球资本市场上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对标品牌 , “哪怕是对标星巴克 , 也只能对标星巴克在中国最初发展那几年的数据” , 所以肯定会面临比较严格的审查 。 如若上市成功 , 也代表着奈雪将进入经营完全公开透明的阶段 。
公开透明的奈雪 , 在资本市场的“首日秀”反馈并不尽如人意 。 采访人员注意到 , 6月29日 , 其暗盘开涨11% , 收涨1.77% , 报20.15港元 。 但在上市首日 , 奈雪的茶股价没能继续上扬 。 截至当日收盘 , 其市值为293.63亿港元 。
对此 , 奈雪的茶方面并未公开发声 。 但多名零售行业专家以及相关行业咨询人士在与采访人员沟通时指出 , 这或许和企业的盈利情况、成长空间乃至可以归属的板块有关 。
“破发更多还是港股机构投资者对企业整个估值的再定价 。 有可能在未来可见的时间段内 , 一直会在发行价上下波动 , 直到最终企业可被期待的发展路径得以确认 。 ”上海博盖咨询创始合伙人高剑锋向《国际金融报》采访人员指出 , 当前 , 和传统意义上理解的消费品行业相比 , 奈雪的茶在现阶段真实盈利能力较弱 。 但另一边 , 将其定义为科技、互联网型的企业也不是那么纯粹 。 “项目如果更贴近互联网性质 , 市场可以给到一个相对远超消费品行业更高的市盈率 。 但是它和纯粹的互联网还有点距离 , 所以整个估值是介于消费品公司和互联网公司的一个状态” 。
在此背景下 , 高剑锋指出 , 目前市场对奈雪的茶的估值也有分歧点 。 “比较像小米刚开始上市时 , 它到底是一家做消费电子的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 , 当时分歧也很大 , 基于两种不同的判断 , 估值的差距很大” 。
这样的观点也被其他行业资深人士认同 , 在他们看来 , 一个相对理性的资本市场中 , 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是被看重的 。 若企业的规模和盈利能力没有很好的增长 , 股价也不会有很好的表现 。
不过 , 高剑锋也表示 , 对于奈雪的茶来说 , 小幅度的股价波动并不是一个大问题 。 “估值其实属于一个非常透明的状态 , 又是很动态的 , 所以还是要跑一到两个季度 , 估计半年左右会有一个变化 , 基于企业的盈利模式和业务模式的新变化 。 ”在他看来 , 港股市场以海外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为主 , 比较理性 。 若奈雪的茶的经营模式未来可以更像一个互联网企业 , 茶饮仅是作为一个载体 , 它的估值就能往上打开 。
何时能稳定盈利
事实上 , 一直以来 , 奈雪的茶盈利状况就备受关注 。
就年内亏损这一会计项目来看 , 2018年、2019年及2020年 , 奈雪分别亏损约6972.9万元、3968万元、2.03亿元 , 三年内累计亏损额超3亿元 。 “我们于往绩记录期间产生亏损净额 , 主要原因为我们不断迅速扩大业务规模及扩展茶饮店网络 。 ”奈雪方面在招股书中这样表示 。
招股书还显示 , 在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 , 奈雪的茶2020年全年经调整净利润达1664万元 , 2019年这一数据为亏损1174万元 , 实现扭亏为盈 。 而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第17号 , 奈雪的茶2020年全年实现净利润6217万元 。
但在业内看来 , 这并不意味着奈雪的茶已经从根本上实现扭亏为盈 。 “这是一个基于会计口径上的调整所导致的盈利、亏损的变化 , 从资产经营角度来看 , 它与大众理解的真正意义上的稳定盈利是不一样的 。 ”高剑锋表示 , 如果奈雪的茶未来成为一家纯粹的互联网公司 , 只要高速扩张 , 资本市场对其盈利的要求就很低 , 亏损也没关系 。 但如果以消费品公司来对待 , 投资者对它稳定盈利的要求就比较高 , 进而影响到估值 。 目前 , 奈雪的茶离稳定盈利阶段还有距离 。
雪球上披露的一则奈雪的茶IPO媒体Q&A显示 , 有媒体向奈雪的茶投资方天图投资管理合伙人潘攀提问 , 如何看待奈雪的茶盈利这个问题 , 潘攀回复称时间是最好的“称重器” 。 其觉得短期内盈不盈利和创不创造价值是不完全对等的 , “关键是能不能创造长期、可持续的价值 , 消费者是不是可以感知你、认同你 , 这才是重要的 。 到今天看 , 特别多的公司市值给得很高 , 首先它是一个创造价值的公司 , 第二它是成熟发展的公司……”
根据招股书 , 奈雪的茶本次共计发行约2.57亿股股份 , IPO总计募集资金净额48.424亿港元 。 此次上市募资的约70%将在未来三年用于扩张茶饮店网络并提高其市场渗透率;约10%将在未来三年用于通过强化技术能力 , 进一步提升整体运营 , 以提升运营效率;约10%将在未来三年用于提升供应链能力 , 以支持公司的规模扩张;约10%将用作营运资金及作一般企业用途 。
奈雪的茶方面此前指出 , 其计划于2021年及2022年主要在一线城市及新一线城市分别开设约300间及350间奈雪的茶茶饮店 , 其中约70%将规划为奈雪PRO茶饮店 。 “我们预期在2023年新开设的奈雪的茶茶饮店的数量至少与我们计划于2022年新开设的奈雪的茶茶饮店的数量相同 , 具体取决于市场状况” 。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相关报告 , 从竞争层次来看 , 新式茶饮行业企业数量众多 , 全国性连锁品牌数量较少 , 主要以区域性市场竞争为主 , 行业集中度较低 , 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分散 。 目前行业第一梯队企业 , 主要以喜茶、奈雪的茶、乐乐茶等全国性连锁品牌为主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对于奈雪的茶借力募资扩张 , 业内解读为进一步“跑马圈地” 。
对此 , 高剑锋指出 , 进一步扩张 , 加之因和行业头部竞争而产生的资源投入和消耗 , 奈雪的茶要实现稳定盈利并非易事 。 其和星巴克这一类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并不相同 , 星巴克的主营产品咖啡是具备永续经营的品类 , 而新式茶饮诞生时间较短 , 是否具备永续性尚待验证 。 不过 , 他看好奈雪的茶的模式 , 因其符合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和消费升级的大趋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