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51CTO杨文飞:数字化专业人才短缺 企业亟待组建培养体系
新浪科技讯 7月6日晚间消息 , 后疫情时代 , 各行业纷纷探索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最优发展路径 。 51CTO副总裁、企培事业部总经理杨文飞近日在接受新浪科技等采访时指出 , 企业数字化转型中 , 人才转型是首要难题 , 目前专业型人才相对紧缺 , 而这类人适用于所有环节 , 对转型至关重要 。 只有建立完善的培育体系 , 制定匹配的成长路径 , 才能实现效率的高效转化 。
转型难题在于专业人才紧缺
在杨文飞看来 , 企业数字化转型 , 一方面是经济成本的投入 , 另一方面则是时间成本和产出核算 , “要想从本质改变 , 就需要整个业务体系的改造 , 尤其是人才的培养 , 这才能让企业真正实现效率的大幅提升” 。
他直言 , 很多企业提倡数字化转型多年 , 但人才转型是首要难题 , “传统的人才培养 , 可能已经无法满足现在发展的需求 , 但企业又缺乏培训标准 , 方向也不够清晰 , 这让转型举步维艰” 。
实际上 , 数字化人才是一个大概念 , 应该分为广义和狭义 。
他认为 , 从狭义层面看 , 数字化人才单指“掌握数字化技术的人” , 从广义角度看 , 人才是指“在数字化转型企业中的人” , 目前后者被普遍认可 。 而数字化发展至今 , 人才也可分为三类:
首先是管理型人才 , 这类人的特点是会利用数字化工具进行决策;
其次是应用型人才 , 特点是利用数字化工具作为日常工作手段;
最后是专业型人才 , 这类人要懂得数据如何产生 , 且需要适应数据的快速迭代 , 并通过自身需求搭建数字化平台 。
“这三类呈现能力的递增趋势” , 杨文飞指出 , 从市场环境看 , 目前专业型人才相对紧缺 , “这类人才掌握了更全面的技能 , 因此也适用于企业的所有环节 , 可以说是企业的“新基础设施” 。 他们不与业务有直接联系 , 但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行业报告印证了杨文飞的说法 。 一个月前 , 毕马威发布了《区域性银行数字化转型白皮书》 , 这份白皮书对46家区域性银行进行了调研 。 白皮书显示 , 70%的被调研银行表示“数字化专业人才短缺”是制约其数字化转型的最主要因素 , 而区域性银行自主培养人才面临难度大、投入高、周期长等问题 。
企业亟待组建人才培养体系
所以 , 专业性人才更多来自于企业自身的培养 。 他认为 , 企业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数字化人才培育体系 , 以根据自身特点、员工的岗位职责和技能缺口等问题 , 制定匹配的学习成长路径 , 因此才能实现效率的高效转化 。
不过实际情况是 , 人才培养的速度与技术发展的速度 , 不成正比 。
“因为每一个岗位的成长路线都不同 , 团队岗位的复杂程度也远超预期” , 他举例称 , 一个简单的互联网团队 , 岗位需求截然不同 , “首先要有研发 , 其次还要有运维 , 包括数据运维、网络运维、系统运维、安全运维等 , 还要有产品经理、商务推广等等” , “若企业在每个岗位都培养人才 , 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
根据51CTO分析 , 数字化专业人才不仅处于快速的变化中 , 其人才体系的分工也越来越细 , 这也使得团队组件难度变高 , 培养体系和人才管理的复杂度和成本也愈发增加 。
“我们现在需要突破这样一个关键点 , 也是51CTO在做的事 , 就是要用数字化的手段 , 让人才培养能够在尽量个性化的同时 , 降低成本” 。
目前 , 51CTO绘制了一张“技术地图”和一个“知识图谱” 。 “地图”包括了IT行业500多个技术点 , 每个技术点下面有技术模块 , 模块下还包括该技术的各类知识点 。
“’地图‘涵盖了9万多个技术知识点” , 他表示 , 这套IT图谱遍及全行业各个岗位 , 希望作为公共资源库为更多企业提供服务 。 “图谱”则包含了行业技能属性的需求 , “每个岗位的人 , 应该做什么?该上什么课程培养自身?如何检验自身学习成果?……这些问题对企业至关重要” , 杨文飞说道 。
“腰部力量”企业转型应提速
目前 , 运营商和金融两个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较高 , 因此是51CTO所关注的领域 。
杨文飞表示 , 三大运营商转型有两个明显特征:第一是专业技术人才体系的完整度很高 , “与小团队不同 , 它是一整套非常配搭的专业人才体系 , 技术方向几乎涵盖了IT的所有领域”;第二是近万人的团队 , 全从社会招聘“不现实” , 更多是通过内部培养完成 , 这些人也能更深入地理解产品属性 。
51CTO 为运营商提供了人才服务 , “能了解到运营商急需哪方面的人才、需要多少人才 。 甚至有些时候 , 能够早一步洞悉行业发展方向 , 提前规划未来的人才储备 , 从而去帮助它完善自身的组织架构和岗位规划 , 帮助它更快地完成转型和升级” 。
杨文飞称 , 目前51CTO企业学堂已构建了数字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和资源池 , 从“技术+岗位双图谱”为基础的标准体系 , 到“课程+在线学习平台”为培养体系 , 最后到“试题+评测评估平台”的技能评估体系 , 以此为企业的数字化专业人才培养和能力提供服务 。
反观国外 , 为了企业和市场需求更快对接 , 许多国家开始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方式 , 建立起适合本国发展的职业教育模式 。 例如德国某些学校开设了“学习工厂4.0”课程 , 把教室改造成模拟数字化车间 , 教师来自生产一线的机电一体化工程师 , 以课堂+实践的形式 , 让学生体验实操过程 , 以此培养数字化人才 。
杨文飞则透露 , 早在2018年 , 51CTO就与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合作进行学科攻坚 , 从中寻找出一条可被复制的人才培养路径 。
【新浪科技|51CTO杨文飞:数字化专业人才短缺 企业亟待组建培养体系】在他看来 , 若要推动社会数字化的全面转型 , 关键点在于“腰部力量”企业能够加快速度 , 追上数字化转型的变革需求 , “要以最合理的方式向企业提供最合适的人才服务 , 这才是51CTO与众不同的作用” 。 (大鹏)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