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闻泰科技拟收购英国最大晶圆厂,未来盈利能力面临考验
作者/魏中原
A股IDM模式的半导体企业只有士兰微、华润微、闻泰3家 , 对应年涨跌幅分别为138.06%、37.80%、0.40% 。 闻泰科技因何明显逊色?
面对全球半导体缺货已至白热化 , A股半导体龙头的扩产、投资动作频频 。
7月5日晚间 , 针对此前市场的传闻 , 闻泰科技(600745.SH)发布公告官宣 , 全资子公司安世半导体与NEPTUNE6 LIMITED(下称“NEPTUNE6”)及其股东签署了有关收购协议 。 本次交易完成后 , 闻泰科技将间接持有Newport Wafer Fab(下称“NWF”)100%权益 。
据了解 , NWF是一家英国老牌晶圆生产商 , 目前产能为32000片/月8寸晶圆 。 闻泰科技的这笔收购是自2018年收购安世半导体后 , 进一步卡位车规级芯片 , 完善半导体产业上游的延伸 , 缓解产能瓶颈 。
值得注意的是 , 这也是闻泰科技年内收购欧菲光苹果业务资产后的第二笔收购动作 。 截至一季报 , 闻泰科技的商誉高达226.97亿元 。 尽管短暂的业绩增速放缓不会导致商誉减值 , 而频频收购不仅提高了市场对公司的预期 , 更令未来的盈利情况成为市场考量公司的核心要素 。
截至7月6日收盘 , 闻泰科技股价报99.40元 , 收跌1.54% , 年内累计微涨0.40% 。
闻泰科技加码布局车规芯片
资料显示 , NWF位于南威尔士的纽波特 , 始建于1982年 , 是英国境内最大的8寸晶圆生产商 , 主业为汽车行业电源应用的半导体芯片 。 安世半导体是NWF所提供的晶圆代工服务的客户 , 并于2019年通过投资NWF的母公司NEPTUNE6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
随着电动汽车渗透率的提升 , 相比传统燃油车 , 汽车功率半导体需求将出现几何倍增长 。 闻泰科技不止一次在业绩说明会或年报中表示 , 公司将不断推进半导体产能和产品布局 。
今年一月份 , 面对激增的半导体材料需求 , 闻泰科技宣布扩建位于上海临港的12英寸晶圆厂 , 将于2022年7月投产 , 产能预计将达到每年40万片 。 由于车规级别的认证非常严格 , 投片通过后的认证还需两年 , 距离可以开始供应客户还有较长一段时间 。
“收购NWF会减缓闻泰科技半导体业务的产能瓶颈 , 主要是车规级8寸晶圆产能 , 上游晶圆生产端的话语权和自主可控能力明显提升 。 从当前车规级芯片的缺货情况来看 , 由于晶圆和封测产能都有不同程度紧缺 , 供需端的矛盾弥合需要较长的时间 。 同时 , 车规级芯片的验证要求高、时间周期长 , 完成收购后体现到盈利情况的周期也会相对长 。 ”一位TMT行业的分析师对第一财经采访人员说 。
近年来 , 闻泰科技在半导体领域的收购动作不小 。 因此 , 本次交易对价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 倘若买贵了会令上市公司巨额商誉再添负担 。
目前 , 闻泰科技并未在公告中透露具体交易金额 。 据此前媒体报道 , 交易价格可能为63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5.6亿元) 。 公司表示 , NWF占上市公司相关财务数据比重较小 , 对公司生产经营不存在重大影响 。
公告显示 , 截至2020年末 , NWF的总资产4470.76万英镑(约合人民币4.01亿元) , 净资产-517.73万英镑(约合人民币-4639万元) 。 业绩表现方面 , NWF尚处于亏损状态 , 2020财年实现营业收入3091.1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77亿元) , 净利润-1861.1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67亿元) 。
上市公司财务状况方面 , 截至2021年一季度 , 闻泰科技的货币资金达47.4亿元 , 短期借款6.5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10.04亿元 , 资产负债率49.07% , 财务压力尚可 。
不同于其他半导体企业 , 闻泰科技是以收购为主的方式进入半导体行业 。 2018年 , 闻泰科技收购安世半导体 , 闻泰科技董事长张学政提出三步走战略 , 认为公司将从ODM系统集成向半导体领域整合发展 , 从服务型公司向产品型公司转变 。
目前 , 闻泰科技的主营业务包括通讯业务、半导体业务两大板块 , 其中 , 通讯业务板块的主营产品以智能手机为主;半导体业务板块主要产品包括晶体管(保护类器件 ESD/TVS等)、MOSFET功率管、模拟与逻辑IC 。
由于入行半导体相对晚 , 闻泰科技主营业务中大部分由移动终端(智能手机为主)业务贡献 。 2020年财报显示 , 公司半导体业务实现收入98.9亿元 , 占总营收比重19.13% , 受疫情带来的成本影响 , 毛利率小幅下降至27.16% , 总出货量889.9亿颗;移动终端业务实现营收416.67亿元 , 占总营收比重约81% , 毛利率12.11% 。
IDM半导体企业扩产趋势明显
IDM(IntegratedDeviceManufacture)模式是指集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芯片封装和测试等多个产业链环节于一身的垂直经营模式 , 严格意义上而言 , 国内IDM模式的半导体A股企业只有闻泰科技、华润微(688396.SH)、士兰微(600460.SH)3家 。
2021年以来 , 功率半导体景气度向上 , 国内厂商扩产趋势明显 。 上述3家龙头企业均年内有收购或是投资扩产的大动作 , 其中 , 国家集成电路大基金都现身士兰微和华润微的扩产项目 。
【第一财经|闻泰科技拟收购英国最大晶圆厂,未来盈利能力面临考验】6月初 , 华润微公告称 , 全资子公司华微控股拟与大基金二期、重庆西永共同签署投资协议 , 投资建设12英寸功率半导体晶圆生产线项目 , 建成后预计将形成3万片/月的产能 。 该项目总投资75.5亿元 , 华微控股以自有资金出资9.5亿元 , 重庆西永、大基金二期最终出资比例分别为48%、33% 。
另一边 , 士兰微的资产重组方案已于近期获得证监会审核通过 。 士兰微将向大基金发行8235万股以购买集华投资及士兰集昕的股权 , 同时拟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11.22 亿元 , 用于8英寸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二期项目和偿还上市公司银行贷款 。 若交易完成后 , 士兰微持有士兰集昕的股份将从34.13%增加至63.73% , 大基金则将占士兰微总股本的5.91% 。
今年以来 , 士兰微、华润微、闻泰科技的股价年涨跌幅分别为138.06%、37.80%、0.40% 。 闻泰科技布局半导体领域的动作并不小 , 但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却与另两家IDM企业相去甚远 。
“一方面 , 市场资金5月以来追逐的科技股以正宗半导体芯片企业为主 , 包括士兰微、北方华创、卓胜微、韦尔股份等一批细分领域的佼佼者 , 科技股前期的超跌形成了相比传统大白马的估值优势 , ”前述分析师说 , “另一方面 , 闻泰科技当下的估值更多体现在手机ODM业务 , 公司仍处于加速垂直整合 , 通过并购和自我发展向半导体龙头企业战略转型的过程中 , 半导体业务板块的估值想象力需要未来盈利成长性支撑 。 新收购的标的公司与上市公司完成磨合后 , 预计闻泰科技盈利能力将得到改善” 。
根据财报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 , 公司财务报表所示商誉项目账面原值为近227亿元 , 其中13亿元为前次收购闻泰通讯形成的商誉 , 约214亿元为收购安世控股的交易形成 。
7月6日 , 闻泰科技全资子公司安世半导体(Nexperia)宣布 , 旗下半导体设备制造商ITEC成为独立实体 。
这意味着 , ITEC将对第三方供应半导体设备相关服务 , 在公开市场运营销售 , 而不仅仅服务于安世半导体自身 。 随着集团内部设备制造商的独立 , 闻泰科技也正式进入半导体设备领域 。
推荐阅读
- 榜单|荣耀:Magic3至臻版获DxOMark音频总分第一名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观测|期待!新年第一天火星合月,1月4日一起去看流星雨
- 水星|期待!新年第一天火星合月,1月4日一起去看流星雨
- 技术|悦鲜活高端瓶装鲜奶市占第一 科技驱动营养再升级
- 技术|探秘AI智慧之旅,科大讯飞AI学习机研学游第一期圆满落幕
- 国家|张云涛: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处于国际第一方阵
- 商汤|商汤终成AI第一股:挂牌联交所后股价高开 业内人士更关注其盈利和商业模式
- 战略|科力尔电机荣获第一届“新湖南贡献奖先进集体”!
- 全年|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九号成功发射 中国航天全年发射次数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