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三伏天来了,小心中暑!
中暑是一种常见于夏季高热环境的疾病表现 , 在合并高湿环境情况下更容易发生 , 轻者可能有头晕、无力、呕吐等表现 , 重者可发生痉挛、晕厥、衰竭、休克等 , 如果发现或者处置不及时 , 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 。 因此 , 对中暑决不能掉以轻心 。
中暑能有多严重?
正常人体体温波动范围很窄 , 构成人体的细胞只有在37摄氏度左右才能存活并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 。 人体高温持续42摄氏度以上不退时 , 就会出现机体蛋白变性、功能失活 , 甚至出现细胞坏死 。
中暑引起死亡是由于高温引起身体机能失常 , 使人体细胞和器官发生功能障碍甚至损伤坏死 , 最终导致多个器官功能衰竭 。
高温会导致全因死亡率增加(即不局限于某种疾病) , 在老年人、冠心病人等人群中更为明显 。 其他中暑的高危人群有体弱者、长时间户外高温环境或强体力活动者等 。 一次热浪对人体机能的不良影响 , 可能会持续1周左右 。
中暑的主要致病环节是因为散热障碍 , 超出人体体温调节范围 , 体温不断升高 , 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 上述的各种脏器功能衰竭 , 以及电解质异常、酸中毒等 , 彼此相互影响 , 恶性循环 , 完全可能将生命置于危险的边缘 。 因此 , 对于中暑 , 治疗的核心原则就是快速降温 。
中暑了怎么办?
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容易中暑 , 在此条件下进行高强度运动、劳动更容易发生中暑 。 老年人、孩童、体弱者没有高强度活动也容易中暑 。 三伏天有的产妇长衣长袖捂被子 , 也容易中暑 。
发生中暑 , 应迅速脱离高温、高湿、日晒环境 , 至阴凉处、通风处静卧 , 避免高强度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 有条件的要将病人置于空调环境 , 争取去掉衣物以帮助散热 。 神志清楚无吞咽困难者及时补充含盐清凉饮料 , 如淡盐水、冷西瓜水、绿豆汤等 。 轻者经以上处理即可恢复 , 重者需要至医院诊治 。
【老年人|三伏天来了,小心中暑!】中暑高热者要迅速降低核心体温(测量肛温或耳温) , 争取在半小时左右将核心温度降至39摄氏度以下 , 同时注意生命体征、神志变化及各脏器功能状况 , 早期发现并处置并发症 。 医生会抽血检查多种生理指标 , 进行头颅CT等影像学检查 , 目的就是早期发现脏器功能障碍 , 早期干预、早期遏制脏器功能障碍的进一步发展 。
降温多主张采取物理降温措施 , 利用传导、对流、辐射和蒸发的机制进行 。 如将身体(头部除外)浸于4摄氏度水中降温 , 但这种冷水会让神志清楚者感到非常不适 , 还要避免将体温降得过低;或者去除衣物 , 身上洒上温水 , 用风扇吹风加强蒸发降温;也可辅以冰毯或者包裹的冰袋置于大血管部位降温 。
要注意 , 中暑的高热并不等同于感染性炎症所致的“发热”(即我们平时说的“发烧”) , 因此不建议使用常用的解热药物(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 。 另外 , 也不建议酒精擦浴 。
如何预防中暑?
高温中暑重在预防 。 如改善高温、高湿的作业条件 , 加强隔热、通风、遮阳等降温措施 , 外出时注意遮挡日晒;适当多喝含盐清凉饮料 , 而不是等口渴后才补充水分 , 含盐加糖的饮料有利于提高饮水量;注意饮食和休息 , 休息不足、疲劳和饥饿条件下也容易发生中暑;使用空调降温 , 或多次到空调环境降低体温 , 即使短时间在空调环境停留 , 也会大幅度降低中暑或严重中暑的发生 , 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体弱者等机体调节能力差的人群 。 但使用空调时也要避免空调风直吹或者温度调得过低 。
采取计划性主动性热适应的方式 , 也有利于预防中暑 , 比如间断接触热环境 , 控制在热环境下停留的时间长度 , 逐渐延长时间 , 逐步增加运动量 , 等等 。
(作者为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张向阳
推荐阅读
- 样儿|从太空看地球新年灯光秀啥样儿?快看!绝美风云卫星图来了
- 测试|图森未来完成全球首次无人驾驶重卡在公开道路的全无人化测试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Monarch|消息称微软Win11 2022重大更新将在明年夏天到来
- Apple|摩根大通分析师:交货时间来看iPhone 13系列已达供需平衡
- 蛋白|二代新冠疫苗来了!打了一代,还需要它吗?
- IT|美律所对法拉第未来提起集体诉讼 涉嫌触犯证券法
- 国药|二代新冠疫苗来了!打了一代,还需要它吗?
- 制造业|稳健前行开新局 制造业未来五年转型升级迎来“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