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22日消息(采访人员 于琦)从单一的运动记录功能到心率监测、睡眠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心电图监测……如今 , 智能穿戴设备又将搭载血压引擎 , 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
来自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认为 , 可穿戴设备收集的数据可以预测疾病 , 人们通过可穿戴设备改善运动之外的健康状况 , 这一领域或将迎来高潮 。
“可穿戴其实拥有比协同配套价值更重要的独立核心价值——健康 。 ”华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黄汪表示 , “但遗憾的是 , 在这之前 , 并未有一家厂商从可穿戴的独立核心价值出发、从用户的健康需求出发 , 去为可穿戴研发一款全新的芯片、一套全新的系统 。 ”
诚然 , 芯片正是这些智能穿戴设备的“心脏” , 系统则是智能穿戴设备的“大脑和神经” 。 华米科技用了近八年的时间 , 完成了从小米手环第一代亮相到华米自有品牌Amzfit、Zepp智能手表位列全球前四这一征程 。
逐梦“中国芯”:自主研发破“卡脖子”难题
芯片和操作系统是计算机领域最基础的核心技术 , 也是智能穿戴设备能否取得重要突破的关键 。 过去 , 芯片和操作系统往往都被外资企业垄断 , 中国企业发展屡屡受限 , 常被称为“缺芯少魂” , 突破“卡脖子”难题已迫在眉睫 。
近年来 , 得益于中国广阔的市场和应用领域 , 中国商业芯片行业正展现出很强的发展动能和潜力 。 最为关键的是 , 在外部环境倒逼和内部技术提升的共同作用下 , 国产芯片加速试错、改造、提升 , 已经从“不可用”向“基本可用”、再到“好用”转变 。
实践证明 , 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讨不来的 。 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 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
在华米科技看来 , 为了打破垄断培养核心竞争力 , 追求极致的产品应用表现 , 不止要造硬件 , 关键是要“造芯” 。
黄汪认为 , 自主研发芯片需要对研发有长期、持续的投入和承诺 , 所以这也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 有资本、有底气、有信心坚持下来的也只有寥寥几家 , 而华米科技则是其中一家 。
“去探索这条新路的理由 , 是我们坚信为用户带来最佳使用体验必须通过垂直整合的方法实现 , 我们坚信智能可穿戴的价值不仅仅是一个硬件消费品 , 更重要的是数据的价值、是健康的价值 。 ”黄汪坦言 。
在黄汪的努力之下 , 华米科技以实际行动推进对用户的承诺 , 在系统、芯片、血压、核磁四方面齐发力 。 日前 , 公司连续发布了多项硬核且底层的技术产品 , 包括新一代智能可穿戴芯片黄山2S、完全自研的原生智能手表操作系统Zepp OS、30秒一键监测的Pump Beats血压引擎 , 以及便携式MRI核磁共振设备 。
值得一提的是 , 作为第三代自研可穿戴芯片 , 黄山2S相比黄山2号 , 运算效能提升了18%;而运行功耗则降低56% , 休眠功耗降低达93% , 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同时 , 该芯片中还集成了一颗2.5D GPU 。 得益于此 , 黄山2S的图形加速性能比上一代提升达67% , 可独立高效地处理图形相关指令 , 让操作系统运行更加流畅 。 此外 , 芯片搭载的卷积神经网络加速处理单元 , 可以迅速识别疾病类型;以房颤为例 , 其识别速度是纯软件计算的26倍 。 据悉 , 黄山2S将成为第三代Amazfit智能手表的核心芯片 。
由于华米科技自研芯片 , 因此公司很早就预测到了全球芯片晶圆厂将会出现短缺 。 公司透露称 , 在去年11月份就下了今年全年所有订单 , 包括明年的订单都已经预估到了 。
眼下 , 中国芯片产业正在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 从黄山1号到黄山2号再到黄山2S , 华米科技三年推出三款自研芯片 , 其以技术硬实力完成了造芯第一阶段的“三步走”
华米科技逐梦“中国芯” , 仍将继续 。
开放生态道路:研发投入持续加码
2020年 , 科技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 。 不过 , 我国科技创新领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 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受制于人 , “卡脖子”问题还比较突出 。 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 科技创新 , 尤其是原创性的底层创新或者说基础创新 , 仍是关键 。
“十四五”规划纲要已将创新驱动发展提升到全新高度 , 并将科技自立自强发展上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地位 。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 , 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 , 在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基础核心领域 , 制定实施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 , 瞄准一系列前沿领域 , 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
近年来 , 各地企业都在加快科技研发的节奏 , 华米科技也积极响应 , 不断在科技创新上有所突破 。 其中 , 在最具科技难度的芯片领域自研了黄山1号、黄山2号、黄山2S , 为中国企业攻克高精尖技术带来了信心 。
与其他任何智能设备厂商不同的是 , 华米在科技连接健康的赛道上走得很远 。 公司率先打造出与智能可穿戴设备适配的Zepp OS系统 , 具有轻盈、流畅、实用三大特性 , 并集成了强大的人工智能算法 , 可以精准的测量心率、血氧等人体生物数据和多种运动指标;成功研发出PumpBeats血压监测引擎 , 可以实现 30 秒一键测量血压 , Q4将推出搭载该技术的智能手表;投资和推动全球便携式 MRI(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发 , 便携式MRI可以在信噪比相差300倍的情况下 , 实现高质量成像 , 能够具备体内病变的初步筛查作用 , 并针对主要临床应用(如癌症 , 中风诊断等)进行了针对性地优化 。
从芯片和操作系统等核心部件 , 再到血压监测、便携 MRI , 华米科技在健康管理底层技术上的研发并非一蹴而就 。 黄汪曾表示 , 过去三年 , 公司在研发方面的投入 , 平均每年达到4.1亿元 , 相当于一些新兴互联网公司及IoT智能硬件公司的2-3倍 。
据公司财报披露 , 2020年华米科技在研发投入5.38亿元 , 而当年的营收为64.334亿元人民币 , 研发占比达到8.36% 。 2021年一季度 , 公司研发费用也维持在亿元级别 , 2021年Q1公司研发费用达到1.5亿 , 同比增长28.7% 。
截至目前 , 华米科技专利申请量已经突破1000项 , 其中半数以上为发明专利 。 已经获得授权的专利数量 , 也达到了550项 。 2020年11月 , 华米科技也正式获准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 , 研发投入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不少压力 , 但如果让我在夯实技术和当下盈利之中做选择的话 , 我一定会选择前者 。 ”黄汪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
但事实证明 , 华米科技已实现了研发投入和高毛利之间的良性正向循环 。 “往往因为加大了研发投入 , 企业在产品性能和算法上实现了技术领先 , 反而可以实现成本的节省 。 所以 , 高技术往往带来高毛利 。 ”黄汪如是说道 。
从满足自身发展到开放生态道路 , 华米最大的想象力在于将芯片、OS系统等供应链能力对外开放 。 公司一方面 , 选择“做深” , 通过研发芯片、操作系统 , 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产品力;另一方面 , 公司也走在越来越开放的道路上 , 即将芯片、系统能力开放 , 拥抱产业 。
【黄汪|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华米科技创新战略进入收获期】黄汪透露 , 华米科技的芯片和操作系统已经授权给关联企业亿通科技 , 亿通科技将基于此进行更多包括智能家居、智能出行等在内的IoT领域尝试 , 未来将开放给第三方来做更多的IoT应用 。 “华米OS不但支持自己的黄山2S芯片 , 也同时会支持第三方芯片 , 并且非常关注与其他品牌IoT产品之间的互联稳定性 。 我们生来就很开放 , 生来就愿意与别人连接 。 ”黄汪说 。
“未来十年将是以人为中心的科技时代 。 ”黄汪相信 , 如果华米把健康做深做透、做到极致 , 一定能够做得更加有价值 , 产生核心竞争力 。 届时 , 华米的APP会安装在所有手机巨头的手机上 , 不但是用户自己的选择 , 而是手机厂商们的主动选择 。
推荐阅读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IT|Omicron影响持续蔓延 捷蓝航空拟取消约1280架次航班
- 集聚|向全球应用创新策源地持续迈进 上海“双千兆”应用体验中心正式揭牌
- 生物化学|我国卓越科技论文总体产出持续增长
- 可持续性|人工智能将重塑健康管理,业内专家认为可持续性是最大挑战
- 警告!|河北一网约车司机持续偏离路线致女乘客跳车 当地警方介入调查
- 国际|2021国际大数据竞赛收官 百度持续加码AI人才培养
- |南安市科技局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 售价|1499 元起,荣耀 X30 今日开售:轴线对称设计、36 个月持续流畅
- 合作区|?年内已实现产值约4亿元,深汕合作区这家企业持续扩大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