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专家谈郑州地铁事故:列车无逃生门 2012年就有过争议
7月20日的郑州特大暴雨号称千年一遇 , 导致了严重的水灾 , 其中郑州地铁5号线有500多人受困 , 酿成了12人死亡的惨剧 。对于这次的事故 , 人民网援引研究城市公共交通、轨道交通22年的专家孟轶总结了几个原因 , 包括天灾、联动机制及车辆设计硬伤等 。
文章图片
孟轶表示 , “本次事故的核心 , 是千年一遇级别的天灾 。”
在孟轶看来 , 即使是按照200年一遇防洪标准设计修建而成的郑州地铁 , 在此次暴雨面前 , 也于事难补 。
孟轶表示:“灾害是造成这次郑州地铁严重灌水、隧道成了‘下水道’的核心原因 , 地铁被淹这一点不是人的原因 , 也不是现阶段人类科技可抗拒的 。”
除了千年一遇的特大暴雨之外 , 孟轶认为这次事故也暴露出了缺乏联动熔断机制的问题 。
【IT|专家谈郑州地铁事故:列车无逃生门 2012年就有过争议】他表示:“从发生事故前郑州的累计降水量来看 , 其实早已超出郑州地铁设防标准 , 如果当时就组织停运调度的话 , 让列车靠站不再发车 , 同时不强制清客 , 仍然允许乘客站内避雨 , 虽然车站和隧道仍然会被淹掉 , 但是救援难度和伤亡必将大幅降低 , 也不会出现乘客被困隧道内水没胸口的危象 。”
孟轶还认为 , 除了制度上需要补缺拾漏 , 此次事故暴露了列车设计上的“硬伤” 。
在孟轶看来 , 相关列车没有逃生门 , 让人员安全疏散失去了“黄金窗口” , 而列车没有设置首尾逃生门的争议 , 在2012年郑州地铁1号线下线时就曾出现 。
他介绍 , 国内地铁列车在地下隧道内运营的比例比较高 , 这就决定了车辆设计更要注重疏散性能 , 位于列车首尾的逃生门可以在淹水初期帮助乘客快速疏散 , “疏散渠道越多 , 疏散越快” 。
在孟轶看来 , 只依靠疏散平台的设计并没有考虑到列车脱轨撞断逃生平台时的情况 , 他也多次在专业讨论中批驳上述设计 , 所以他强调 , 未来在地铁车辆设计过程中 , 逃生门必不可少 。
推荐阅读
- 人物|马斯克谈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有性格 明年底或完成原型
- AirPods|苹果谈论AirPods 3:最大榨取蓝牙技术,希望获得“更多带宽”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
- Intel|Intel谈DDR5内存价格贵、缺货问题:新技术升级在所难免
- 人物|马斯克谈特斯拉机器人:不止重复性任务 或能成人类朋友
- 可持续性|人工智能将重塑健康管理,业内专家认为可持续性是最大挑战
- 尺寸|小米 12 / Pro 手机 3699 元起,雷军谈“双尺寸双旗舰”如何选择
- 最新消息|中金公司被证监会监管谈话:联想科创板IPO保荐未尽责
- IT|传三星集团洽谈收购美生物技术公司渤健 后者股价大涨逾9%
- 数字货币|是继续欣欣向荣还是泡沫破灭? 专家给出加密货币2022年五大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