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母榜|我,教培行业普通从业者,往后的路该怎么走?

作者:邢思远 薛亚萍
“找退路!下岗的时候没有人会通知你 。 ”
最近 , 一位校外培训人士在小红书上如此感叹 。 教培行业步入寒冬 , 裁员大潮中人人自危 , 如何转型求生成为热议话题 。
有教育从业者表示 , 上午还在和一位同事聊天 , 下午公司内部系统已经找不到这个人了;还有从业者形容 , HR能够“10分钟甚至1分钟内办完离职” 。 就在半年前 , 他们可能还在期待公司上市 , 通过期权实现财富自由;如今却不得不打包东西 , 以最快速度离开 。
教培行业从烈火烹油走到繁华散尽 , 不过半年多时间 。
教育公司曾是资本宠儿 。 去年10月 , 猿辅导完成了最新一轮融资 , 投后估值155亿美元;作业帮也在去年12月完成E+轮融资 , 投后估值110亿美元 。 大量高校应届生也在高薪诱惑下 , 纷纷投身这一行业 。
但在今年上半年 , 针对校外培训的监管愈发严厉 , 直至7月24日“双减”政策落地 , K12教培行业彻底“凉凉” 。
资本市场上 , 教育股股价断崖式暴跌 , 好未来、高途等公司股价跌至个位数 , 新东方更是跌破2美元 。 全行业的裁员大潮 , 让许多教培“老人”一夜之间失去饭碗 , 应届生offer则遭遇大面积毁约 。
教培行业的一个时代结束了 。 如何自救 , 成为了教育公司和从业者的最大难题 。
向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转型 , 成为教育公司们的共识 。 但这两条赛道的容量较小 , 无法全部接纳K12赛道的上千万从业者 。
有人列出教培从业人员的出路:考编、民办学校、家教、继续深造或者转行 。 但是也有大龄教师表示 , “教培十余年 , 过了35岁 , 转行有点难 , 考编过了年纪 。 ”没有离开的也是瑟瑟发抖 , 生怕自己所在的部门哪一天也成为了被撤掉的那个 。
关于困境和转型 , 直面派和从业者聊了一下 , 以下为5位教培行业从业者的口述实录:
张敏 , 28岁 , 初中教培机构创始人
“尝试周中上课 , 周末素质教育”
2016年 , 我在杭州创办了一家教育机构 , 做初中学科教育 , 到现在有400多个学生 。
这次双减政策 , 可以说完全是冲着我们来的 , 仅上课时间就把我们逼上绝路 。
由于我们的学生基本都是周中住校 , 只有周末时间进行补课 , 政策一旦真正落实 , 这些学生都不可能再来补习 。
目前 , 杭州具体政策还没有实行 , 家长暂时也没人退费 , 暑假班还是正常开课 。 但政策如果具体落地 , 又该是另一幅场景了 。
我们一直在做正规实体教育 , 在当地家长的口碑反响都很好 , 很多学生的成绩得到提高 。
我觉得 , 教培机构不是教育内卷的原因 , 家长也很难接受这个政策 。 参看韩国之前的教育政策 , 也是砍掉了所有的课外培训 , 结果都变成了家教一对一模式 。 这种成本更高更卷 , 无论对家长还是机构 , 都不是划算的生意 。
政策下来后的几个晚上 , 我彻夜失眠 , 反复想未来的出路 。 目前是先缩减规模 , 集中在一对一的模式 。 不过 , 以前一个班10个人 , 而10个一对一课程的备课量 , 与一个10人班的备课量相差太多 。 无论是专攻一对一做家教 , 还是转为线上网课 , 成本都很高 , 而且这也不是我们的强项 。

字母榜|我,教培行业普通从业者,往后的路该怎么走?
文章图片
图1/4

我目前的想法是 , 先尝试周中上课 , 周末尝试素质教育等其他领域 。
但第一难就是招生 , 前提条件是学生周中不住校、晚上上课 。 但政策又有“辅导结束时间不晚于21点”的要求 , 算来算去 , 能真正符合条件的学生寥寥无几 。
第二难是招老师 。 素质教育的老师跟学科老师的要求完全不同 , 如果做素质教育意味着从零开始找老师 , 预计又是一大笔成本 。 目前我们有40多位学科老师 , 这些老师从2016年开始就跟着我 , 也有很深的感情 , 一想到全部遣散 , 我就非常痛心 。
第三难还是需求问题 。 素质教育不是刚需 , 很多家长并不看重这个 , 就像英语手工、英文美术等课程 , 能被当下对应试制度焦头烂额的家长接受吗?至少据我机构的家长反馈 , 还没有这个需求 。
目前只希望国家不要一次性杀死所有机构 , 给我们这些中小机构一些调整的空间和时间 。
王蕾 , 27岁 , 前K12机构初中数学教师
“不知道我们这些人去做什么才是对的”
我是985大学工科毕业 , 一毕业就成了北漂 , 扎进了教培行业 。 当时觉得毕竟是大型上市公司 , 肯定合规合法 , 能进这样的大公司也很有成就感 。
我毕业那年 , 还是教育机构比较火的年代 。 我带7个班 , 一天平均上5个小时 , 一个月能赚1万 , 在同龄人中也是高薪 。 最开始我还很高兴 , 觉得努力有了回报 。
就这样在K12培训机构做了4年 , 辗转换了几个公司 , 都是头部在线教育机构 。 时间久了 , 我从老师慢慢升职到督导 , 工资从1万升到近2万 。
本以为前途一片美好 , 没想到在今年7月初 , 我成了被裁的那一个 。 主管给我的理由是 , 教育政策下来 , 项目要优化 , 建议我换份工作看看其他机会 。 事实上 , 我这个部门全部被裁撤 。
虽然给了一笔补偿金 , 但我心里依然很不忿 , 毕竟在这个行业兜兜转转已经4年 , 不舍得立刻转行 , 还想着继续找一份教育工作 。
离职后 , 我回到老家郑州休息了几周 。 原本我还想休息一段时间 , 再回去找教育类工作;直到看到“双减”文件后 , 我忧虑到大半夜 , 彻底放下了对教育的执念 。
我的一个同学在某在线教育大机构工作多年 , 同样被裁员;身边很多朋友已经转行 。 大家都对这个行业持悲观态度 , 也让我有了结束4年北漂的念头 。

字母榜|我,教培行业普通从业者,往后的路该怎么走?
文章图片
图2/4

我思考了几个方向 。 第一是去私立学校当老师 。 但在培训机构呆久以后 , 我并不喜欢私立学校那种气氛 , 而且现在竞争压力也很大 , 估计不少培训老师都会往这个方向转 。
第二是考研 , 我大学专业是计算机 , 如果沿这个专业继续深造 , 未来还能应聘STEM(包括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在内的素质教育)职位 。 但年龄是个问题 , 我读完研30岁 , 却没有做STEM教育的经验 , 还要跟刚毕业的年轻人竞争 , 精力也不占优势 , 比较纠结 。
第三是考公务员 。 这是我当初最不想选择的方向 , 但也是我爸妈最希望我从事的方向 。 但现在看 , 考公可能是我最现实的选择 。 我打算先一边做家教赚点外快 , 一边在家里备考 。
其实 , 大部分老师只是认认真真教孩子知识 , 但现在感觉把我们搞的跟扫黑除恶一样 , 不知道做什么才是对的 , 害怕踏入下一个行业又分分钟失业 , 还是铁饭碗“真香” 。
程桐 , 31岁 , 某K12教育公司培训经理
“眼看它起高楼 , 眼看它宴宾客 , 眼看它楼塌了”
在线教育裁员突如其来 ,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
我从研究生毕业就进入了教培行业 , 一待就是六年 。 今年我31岁了 , 面对行业寒冬下的裁员 , 我措手不及 , 而这一次的离开 , 很可能意味着我要和这个行业说再见了 。
7月20日 , 裁员来得毫无防备 , 各个部门的比例是50%~80% 。 虽然在这家公司做了半年 , 但是我没有想到 , 我一个培训经理都在被裁名单中 。 原因是经济性裁员 , 公司内部也没有给转岗机会 , 提供n+1赔偿 。
看了其他同行的遭遇 , 我觉得还算幸运 。 有同行说 , 她被辞退的理由是“不服从公司安排” , 更别提n+1的赔偿了 。
“双减”政策下 , 整个行业受到影响 。 之前K12赛道有多疯狂 , 2021年就有多狼狈 。 现在都在积极寻求转型 , 但是对于我们这种教培行业老人 , 转型有些艰难;那些呆了十余年的人还要面对年龄上的限制 。
我已经31岁了 , 这个年龄有些尴尬 。 被裁员后的空窗期虽然有充分时间让我好好考虑 , 但更多的是心慌 。
作为培训经理 , 我的主要工作是培训学科培训师 。 后者的职责是开发与教学相关的培训课程 , 组织教学授课相关培训 , 完善教师发展计划等 。 这个职位也限制了我找工作的方向 。
我还不知道要转型到哪个行业;看到一些同行转行成功 , 我很羡慕 。 我最近也在一边看素质教育和成人教育方面的工作 , 一边看其他行业 。 如果实在没有工作机会 , 我可能会去考公务员或者教师编之类 。
教培行业风口已经没了 , 之后都成非营利性的了 。 所以虽然目前还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 , 但我绝对不会再去做K12了 。
做教育这么多年 , 我从来没有贪婪过任何一种身份和标签 , 享受的不过是能在孩子和家长心里种下一颗种子的成就感 。 政策管控只会让教育环境越来越好 , 尽管乾坤未定 , 但是终极玩家并不会退场 。 同行业境遇都不太好 , 希望我们一起度过这个寒冬 。
陆笛 , 28岁 , 某教培机构教研老师
“大龄 , 已婚 , 未育 , 车贷 , 房贷和失业 。 ”
最近国家大力整顿课外辅导 , 6月底 , 公司就把整个项目团队都裁掉了 , 我突然间就失业了 。 但是 , 相较于大部分被裁掉还没有赔偿的人 , 我已经很幸运了 。 前东家对我们也很好 , 给了赔偿 , 还提前一个月通知找工作 。
刚开始 , 裁员给我的感受是迷茫和恐慌 。 都说今年是教培行业尤其是K12赛道的寒冬 , 我觉得确实是 。
我是一个普通二本的师范生 , 毕业进入辅导机构上课 , 期间也拿了不少机构的奖 。 2018年进入在线教育行业 , 2020年进入教研行业 , 一路走来很辛苦 , 但是我热爱教育 , 愿意坚持下来 。
现在我28岁了 , 在教培行业已经六年 , 工作经验都与教育有关 。 现在突然失业 , 除了教育 , 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 。
有人建议我去考公务员 , 但是我这个专业只能考“三不限”(不限专业、学历和户籍)岗位 。 这些岗位竞争非常激烈 , 我没有优势 。

字母榜|我,教培行业普通从业者,往后的路该怎么走?
文章图片
图3/4

我翻遍了BOSS直聘、智联招聘甚至是58同城 , 都找不到教研方向的合适岗位 。 不过 , 在“双减”新政落地签 , 仍有不少教辅机构在招聘老师 。 我也签了几家兼职上课的机构做为保底 , 但是我不想再靠上课作为职业发展方向 。
功夫不负有心人 , 一家K12教育公司在招聘高中化学教研 , 简直喜极而泣 。 但不仅职位降低了 , 工资也降了一千元 。 我猜测 , 或许是HR知道我是大龄已婚未育 , 以及前公司裁员 , 所以不肯加工资 。 但是我迫切需要一份工作过渡 , 然后静等教培行业走上正轨 。
我不认为这个行业从此会凉透 , 可能会消沉调整 , 但是会以新的姿态站起来 。 我接触的多年从业者 , 都在考虑以家教或工作室的形式度过难关 。
【字母榜|我,教培行业普通从业者,往后的路该怎么走?】不过 , 我在这个行业待久了 , 也看到了一些行业通病:拥有教师资格证的老师并不多 , 师范专业可能10%都不到 。 很大一部分人对这个行业没有敬畏心 , 导致行业坏掉了 , 国家就整顿了 。
所以 , 现在的整顿对于教培行业也许是好事 。 真正热爱这个行业的人不会走 , 而赚快钱的人都会离开 。
陈磊 , 29岁 , 某教育连锁品牌当地负责人
“2018年就转型到素质教育”
我目前在江苏一家直营连锁教育品牌做当地负责人 。 现在只是文件下来 , 但是各地监管部门的动作还没下来 , 所以目前还是正常节奏 , 没什么变化 。
我从14年开始一直从事K12学科教育 。 2017年 , 公司出现经营问题 , 我回老家创业 , 但没能成功 , 几年前加入某知名素质类教培企业 , 担任校长和城市负责人 。
在初入教育的几年 , 我见证了这个行业的疯狂和繁荣 , 见识过一家教育培训企业的门店数量从北京的20家 , 发展到全国1500家 , 校长培训周期不到1年 。
从2018年开始 , 我发现一些K12学科机构开始走下坡路 , 获客成本高居不下 。 教育行业一年4个收费节点 , 有两个点都在做引流、亏钱抢生源 , 几乎就是拼刺刀的状态 。
与此同时 , 国家收紧校外培训机构监管 , 比如检查办学资格证 。 据我所知 , 85%以上的中小机构都不具备办学资质 , 严格意义上都不算合规 。
当时很多机构老板和校长并不是很重视 , 毕竟被查到和处罚的也不多 , 而且办证流程繁琐复杂 , 基本都得小半年甚至更长时间 。 一些人就这么侥幸躲过了监管 。
但躲得过初一 , 躲不了初五 。 很多不合规的K12机构 , 为了扩大规模疯狂烧钱做广告 , 后来还是死在了资金链断裂 。 此外 , 学校的利润都贡献给了营销广告 , 员工待遇普遍较低(无论销售还是老师) , 流失比例高到可怕 。
所以 , 我在2018年毅然决然转到素质教育 。 不过当时没想到会有现在的“双减”政策 , 现在想想还是挺侥幸 , 尽早转了型 。
我的不少前同事还在做K12 , 虽然没有被裁 , 但如今都很焦虑 , 不知道还能做多久 。 有人在“双减”政策下发的第一时间 , 就在社交媒体感叹“自己会不会失业” , 甚至问我是否有工作机会 。
如今 , 猿辅导、新东方都纷纷开始做素质教育 。 我前不久还在微博首页看到学而思的夏令营广告投放 。

字母榜|我,教培行业普通从业者,往后的路该怎么走?
文章图片
图4/4

我觉得做素质教育 , 有的大公司还不如小品牌或者当地公司 , 因为没有先发优势 , 而且整体成本太高 , 之前的获客成本已经让很多公司亏损 , 贸然转型的话 , 盈利恐怕更是遥遥无期 。
做素质教育的门槛不低 。 尤其是要做到标准化 , 我们机构要求素质老师培训2~3个月 , 结训之前不允许上岗 。
其实 , 只要是教育培训都会被严管 , 无非先后顺序不同 。 素质类教育看似没被放在重点打击对象里 , 但是也会深受影响 。
我在网上还经营着一个自媒体账号 , 在抖音、B站上都有一些粉丝 , 趁着政策落地执行的时间差 , 做好转型 , 进行知识付费传播积累粉丝 。 对于我们这些有一定工作阅历的机构老师来说 , 当网红、做个人IP , 也算是出路之一吧 。
(张敏、王蕾、程桐、陆笛、陈磊皆为化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