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图1/3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冯晓亭
来源:燃次元(ID:chaintruth)
基金经理们 , 最近一年特别火 。
2020年底至2021年初 , 以易方达“张坤”为首的明星基金经理在饭圈火爆出圈 , 彼时 , 这些基金经理们是年轻基民们心中“yyds” 。
但基金经理们的“神化”并没有维持多久 。
今年年初以来 , 股市出现波动 , 基金走下”神坛“ , 年轻基民们损失惨重 。 “基金收割韭菜”、“坤坤不是神”、“坤坤变菜坤”……基民们对基金经理的质疑声不绝于耳 。
不过 , 虽然质疑不断 , 但投资者认购的热情依旧存在 。
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 , 截止2021年6月底 , 公募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为23.03万亿元 , 与2020年底19.89万亿元规模相比 , 同比增加3.14万亿元 。 没有因基金的大涨大跌而离场的新基民们 , 自然也开始愈发关注基金的动态 , 二季报的内容成为基民们关注的重点 。
自7月下旬起 , 随着多家机构陆续披露旗下基金的2021年二季度报告 , 基金经理便再次被推上舆论风口 。 与早段时间的“基金饭圈化”和“基金收割韭菜”不同 , 这次舆论的焦点集中在基金经理的二季度报告 , “认错”和“道歉”成了新看点 。
“公募一哥”张坤在报告中阐述“回首自己以往的判断 , 发现有不少错误”;曾“一日售罄”爆款基金的基金经理梁浩直言 , “恰逢本基金成立十周年 , 我们却迎来了史上业绩最差的一个季度 , 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 ”消费领域知名基金经理焦巍对自己操作进行了长达两千多字的反思 , 其中有所表明 , “本着亡羊补牢的态度予以了认错回避”……
在二季报中 , 如上基金经理们更多在表达自省和反思 , 但也有直接向基金持有人致以歉意的基金经理们 。 曾被誉为“公募顶级投资人”的交银王崇在二季报中向投资者致歉道 , “从二季度来看 , 基金组合整体表现不佳 , 组合内个别重仓股跌幅较大 , 我们向基金份额持有人表示深深的歉意 。 ”
基金经理们接连的反思和致歉在基民中引起了较大反响 。 不过 , 基金经理道歉之风虽极为罕见但并非首例 。 早在今年3月 , 汇安基金便因新基金成立以来净值大幅度回撤 , 于是对外发布《您的信任 , 我们始终牢记于心》一文表示歉意 , 该举动也为公募历史上第一次正式由公司公开发布的致歉信 。 因此 , 基金经理在季度报告中对外发声 , 或反思或致歉都显得有有理可循 。
“XX基金经理道歉”的声音此起彼伏 , 在某基金公司总经理李之江看来 , “道歉”的说法不够客观 , “有些片面 , 虽然确实有基金经理在为自己决策致歉 , 但更多的其实是基金经理在做的一个自省 。 投资是一件长期的事情 , 眼光应该放长远些 。 ”但李之江也认为 , 受越来越多的年轻基民影响 , 基金经理确实有所改变 , 会更加在意基金持有人的感受 , 在报告中乃至日常讨论区互动中也会穿插投资者教育 。
“之前季度报告都是业内从业者查看和研究比较多 , 特别是分析基金经理的基金投资情况 。 但今年二季报公布以来 , 大众好像更关注基金经理的‘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内容 。 ”李之江告诉燃财经 , 他认为这种趋势也称得上是一件好事 , “基金经理通过反思和致歉 , 通俗来讲就是‘去滤镜’ , 一定程度上也让年轻基民们更加清楚投资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 ”
话虽如此 , 但因基金饭圈化盛行之下跑步入场的年轻基民们 , 要想清楚意识到“市场没有神话”这一观点 , 还有较长一段认知改变的过程 。
网红基金经理的业绩 , 有人欢喜有人愁
“之前有人和我说基金经理越红越不赚钱 , 我还不信 , 现在我是信了 。 ”
高举“饭圈文化”大旗入场的95后女生徐大欣原本也是“iKun”一员 , 在今年1月初微博各大“野生基金大师”推荐下 , 徐大欣上车张坤掌舵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基金 。 彼时 , 面对汹涌而至的投资人 , 该只基金在1月8日第一次调整申购额度上限 , 将基金单日单账户申购额度从100万元下调至10万元 。
时隔不到1个月 , 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基金进行了第二次限购 。 1月27日 , 易方达基金以“为了基金的平稳运作 , 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为由 , 发布公告称 , “从1月28日起 , 调整易方达蓝筹精选基金的申购限额 , 从此前的每日单个基金账户不超过10万元调整为不超过5千元 。 ”
二次限购消息一出 , 便迅速在张坤的后援会群体中得到回应 。 不少拥趸表示 , “最后一天可以买10万元 , 今天必须得冲!”在朋友圈、微博 , 甚至是支付宝的基金讨论区内 , 都有人晒出自己认购10万元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基金的截图 。
但理想很丰满 , 现实很骨感 , 投资靠的是事实说话 。 虽然拥趸无数 , 被年轻基民们“封神”的张坤并没能给他们带来丰厚的回报 。 支付宝数据显示 , 近6个月以来 , 易方达蓝筹精选基金的跌幅为20.3% , 远低于沪深300的100.1%跌幅及同类均值3.88%的涨幅 。 也就意味着 , 如果是在今年1月28日限购前认购10万元该基金的投资者 , 手中基金亏损已达2万元 。
“我原本也想跟风入手 , 开始限购10万元之前 , 我刚好买进不久 , 持有收益已经有几个点了 。 虽然只投了6000元 , 但基本每天都有十几块的收益 。 ”徐大欣告诉燃财经 , 在基金持续上涨期间 , 限购令发出当天 , 她也想过顶额认购10万元 , 甚至还动过借钱买基金的念头 , 但好在最后刹住了车 , “我身边一位同事 , 当晚用积蓄加仓了5万元 。 后来随着基金一直跌 , 原本天天在办公室‘谈投资’的她 , 每天上班都愁眉苦脸 , 还不允许身边人提‘基金’ 。 ”
提到易方达蓝筹精选基金近半年来的业绩表现 , 已经于今年6月全部清仓该基金的徐大欣叹了口气 , “说实话 , 在买这支基金时 , 我确实没有好好做功课 , 只是道听途说基金经理很厉害 , 基金一年回报超过100% , 收益大幅跑赢同期沪深300指数超30%的涨幅 。 我是在今年6月时候清仓的 , 收益基本持平 。 没有得到想要的回报率 , 但是只要没亏就好 , 毕竟我不是个长期主义投资者 , 我没有那个耐心和心理预期进行等待 。 ”
徐大欣的首次基金投资 , 折戟于“公募一哥”张坤操作下 。 “虽然没赚 , 幸运的是 , 也没有亏 , 也算达到了预期 。 ”徐大欣认为 , 她这次投资没有亏损的原因还在于自己持有周期在拉长 , “张坤粉丝群有不少是持有不到一个月就止损抛售的 , 多多少少也是亏了 。 ”
徐大欣所言不假 , 张坤近半年来业绩表现确实不佳 , 旗下管理的4只基金无论近三月还是近六月的收益率均为负 , 收益排名亦处于同类倒数位置 。
但在网红基金经理圈 , 业绩不好的不止张坤一人 。 “爱好喝酒”的刘彦春、“基金界颜值扛把子”的朱少醒、获“获2021年晨星中国奖”的谢治宇、被业内称为“国民基金经理”的王宗合……数位拥有粉丝后援会的网红基金经理们 , 如张坤一样 , 无论在过去三个月还是过去六个月 , 业绩表现并不理想 , 均为垫底水平 。
有意思的是 , 虽然名声在外的数位网红基金经理们在过去6个月时间内表现不佳 , 但是此前被称为“菜狗”的蔡嵩松在今年的业绩表现却堪称耀眼 , 大幅跑赢沪深300指数不说 , 同类排名也是名列前茅 。
“业内大多数基金重仓布局单一行业 , 而今年行情也是极度分化 , 导致基金经理一旦压错风口便会大跌 。 ”李之江认为 , 如今当红的基金经理大多是基金管理规模也相当庞大 , 而且又大多重仓某单一行业 , 风口一压错 , 净值就会受到较大冲击 , “但阶段性业绩也不能过多说明什么 , 像蔡嵩松 , 年前还是‘牛夫人’ , 现在不又成了基民心目中的‘小甜甜’ 。 ”
造神运动
要追溯基金的“出圈” , 2020年是最为关键一年 。 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 , 2019年公募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为14.7万亿元 , 到了2020年底 , 公募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增加到19.89万亿元 , 在2021年初 , 规模便突破20万亿元 。
公募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的突飞猛涨背后 , 是规模同为暴增的基民规模 。 互联网数据挖掘平台MobTech数据显示 , 2020年上半年 , 基民规模突破8000万 , 新增基民突破2000万 , 移动互联网基民数量正稳步上升 。 数据还显示 , 新增基民年轻化趋势明显 , 25-34岁群体占比达43.9% , “90后”成为这批基民的主要群体 。
身为互联网原住民的90后年轻新基民们 , 更是化身基金饭圈化的助手 , 在一声声“坤坤勇敢飞 , iKun永相随”中 , 一举将基金经理捧成“网红” 。 自“易方达张坤后援会”这一首个基金经理后援会成立后 , 朱少醒、王宗合、刘彦春等明星基金经理的后援会也应运而生 。
与之伴随的还有“基金”被一次次送上热搜 , 刚入场在投资基金中小赚的新基民们 , 在热搜评论中与网友“安利”自己的基金经理 , 分享自己独特的“投资经验” 。
文章图片
图2/3
用95后新晋基民钱天的话来说则是 , “行情好那段时间 , 无论是微信群还是朋友圈 , 甚至微博、B站等社交平台 , 都有人分享自己的独特见解 。 有的说要抄底军工和医疗 , 有的说要梭哈白酒 , 仿佛每个人都是自封的‘投资大师’ 。 ”
一贯以严肃著称的基金管理行业 , 在盛行“饭圈文化”捆绑下 , 流量纷至沓来 。 打榜、热搜、应援图……追星的那一套手段被粉丝们原封不动运用在基金经理身上 , 一时间 , 数位明星基金经理迅速出圈 , 成为“网红”乃至“顶流” 。
今年3月1日 , 网络传言称 , 《天天向上》节目组向张坤、刘彦春、葛兰、侯昊、蔡向阳等多名基金经理发送录制邀请 。 消息一出 , 声音四起 , 赞同声质疑声呼之欲出 。 但很快 , 3月3日 , 中国基金业协会对外发布《关于公募基金行业投教宣传工作的倡议》 , 给基金经理加速娱乐化进程踩了一脚急刹车 。
文中明确指出 , “公募基金管理人开展投教宣传活动时 , 应注重专业、诚信、合规 , 引导投资者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 , 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理性投资;严禁娱乐化 , 不得与国家相关精神、社会公序良俗相违背 , 各机构不得开展、参与娱乐性质的相关活动 。 ”
即便如此 , “基金”的热度也未能完全降温 。 微博、小红书、B站、抖音等社交平台依然可见网红基金经理的身影 , 他们或出现在博主口口相传的“基金经理Top10榜单”中 , 或出现在博主自制视频中的“基金经理推荐”中 。 用钱天和徐大欣的话来说 , 那就是“在我们同龄人中 , 不懂基金的人肯定也听说张坤和蔡嵩松 。 ”
“基金管理业内流行的饭圈文化 , 其实不仅仅是粉丝行为 , 背后甚至存在商业营销的策划 。 ”从事基金销售工作的张京告诉燃财经 , 一只基金的销售 , 除了近期业绩和公司实习挂钩外 , 基金经理的个人魅力也起到很大作用 ,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平台进行基金产品交易变得便捷 , 以及年轻基民的增加 , 据我观察 , 基金经理的名气甚至是颜值也成了年轻基民挑选基金的关键要素 。 ”
“基金经理收入构成主要来源于管理费 , 而管理费自然与基金规模相挂钩 。 ”张京以一位管理规模100亿元的基金经理为例 , 分析道 , 基金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于管理费 , 管理费大约为1.5%水平 , 但由于一半收入要分给代销机构 , 100亿元的基金规模机构到手的管理费为7500万元 , 在此基础上基金经理能拿到约10%的提成 , 如果基金经理名气更大则提成比例越高 。 算下来 , 一位管理规模100亿元的基金经理 , 仅管理费就能有750万元 。
张京认为 , 虽然不是所有基金经理都愿意成为网红 , 但肯定所有基金经理都不排斥自己成为基民心目中的“神话” 。 “有的基金经理会通过参加各种活动 , 对外多发言以在基民心目中塑造‘人气’ , 但也有的基金经理很低调 , 纯靠自身抗打的业绩由外界粉丝四处游说 。 反正名声大引来更多基民投资 , 管理规模越大 , 基金经理的收入自然也越高 。 ”
市场不相信神话
然而长红的基金经理并不好当 。
收益上涨的时候 , 基金经理就是“神”;而收益一旦下跌 , 基民就忍不住破口大骂 。 某网红基金经理团队的员工对此深有体会 , “基金表现好的时候能将基金经理捧上天 , 表现不如预期 , 基民马上清仓走人的同时 , 还不忘数落埋怨基金经理一番 。 ”
更关键一点是 , 在国内基金管理圈子中 , 从不缺“一哥” 。 用李之江的话来说 , “即便是现在的‘私募一哥’张坤 , 在当年王亚伟和任泽松面前 , 也是不值一提 。 ”
虽然张坤是拥有“后援会”的第一位基金经理 , 但在“公募一哥”王亚伟面前 , 张坤显然还是逊色不少 。 王亚伟曾创造了一个“中国第一位为基金持有人带来超过10倍收益”的神话 , 更是让市场一度出现“王亚伟概念股” 。 Wind2012年数据显示 , 王亚伟在管理华夏大盘精选这只基金的6年多时间里 , 实现了1107.53%的总回报 , 年化收益率达到的50.32% 。
文章图片
图3/3
2012年 , 王亚伟从华夏基金离职后创业 , 从公募走向私募 , 没有华夏基金的资源加持 , 王亚伟的神话很快终结 , 昔日“公募一哥”在私募中很快陨落 。 根据朝阳永续统计 , 截止6月底 , 在其监测的15816只私募产品中 , 有9842只实现正收益 , 占比超过6成 。 其中第一季度为正收益的产品仅有5764只 , 第二季度这一数据扩展到了10056只 。 但王亚伟所率领的千合资本表现堪忧 , 上半年整体收益率为-2.99% , 排名倒数 。
继王亚伟后 , “公募一哥”的头衔在2012年后 , 便转来了来自中邮基金的任泽松头上 。 彼时的任泽松被称为最厉害的80后基金经理 , 重仓创业板的任泽松创下了2年接近7倍的收益 , 其中作为“新人” , 于2012年底刚接手的中邮战略新兴产业基金 , 在2013年就以80.38%的业绩夺得公募基金冠军 。 但随着创业板熊市的到来 , 任泽松部分重仓股也遭受到了重创 , 随着任泽松重仓的乐视网、尔康制药的相继出事 , 他的神话也随之灰飞烟灭 , 并于2018年从中邮基金离职 。
此外 , 因5年超30倍的收益而有着“私募一哥”之称的徐翔 , 在2015年因涉嫌操纵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犯罪入狱 , 并在今年7月出狱后 , 虽然徐翔在出狱前后几日 , 其相关报道占据大半财经媒体头条 , 但底下仍有“徐翔是谁”此类的留言 。 纵然当初是私募大佬又如何 , 在鼎盛期一过且市场多年没有音信情况下 , 大多人需要靠回忆才想起此人是谁 , 当年所创造的市场神话早已不复存在 。
往近的说 , 2月18日迎来牛年春节后第一个交易日当天 , A股龙头出人意外地集体受挫 , 从而导致的是抱团龙头的基金连带受影响 , 跌跌不休的基金让新入场的基民们困在高点 , 特别是深受饭圈文化影响跟风选择网红基金的新基民们 。
正所谓爱有多深恨就有多深 , “基金”相关热搜潮再次接憧而至 , 但评论区与年前相比确实另一番光景 。 “坤坤”变“菜坤”不说 , 新基民对于基金的讨论热情也随之浇灭 。
【|股市没有神,基金也没有】“我认为基金没有真正意义上被饭圈文化侵蚀 。 ”李之江解释道 , 饭圈文化所带来的欢呼雀跃只体现在基金收益上涨时候 , 只要基金一跌 , 基民便开始口诛笔伐 , 但是不论基金经理在网上有多少拥趸 , 依旧无法对其投资操作有任何增益 , “首先 , 基金管理行业没有谁可以做到永远的‘神’;其次 , 投资是一件长期的事情 , 不要急于看短期收益 。 ”
正如同现在被网友尊称为“私募一哥”的张坤 , 也在其报告中多次提及“5年”这一中长周期 , 甚至言语中透露着满满的消极感 , “我们发现 , 对于一些公司 , 在各种假设都兑现的情况下 , 可能未来5年能赚取贴现率或者比贴现率略高的收益率水平 , 但是一旦错误 , 可能就要面临30%甚至50%的股价下跌 。 ”
而基民们需要正视的是 , 基金作为一种投资方式 , 理应理性投资 。 市场不乏充满“神话”的基金经理 , 但“神话”却总有终结时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
- 能力|有了长续航的独立通信手表,就不必为出门没带手机而焦虑了
- 地球|没有了人类,地球气候环境会怎样|澎湃问吧年度盘点(上)
- Foxconn|印度富士康工人条件有多恶劣?工资九百、没有马桶、食物有虫
- 马斯克|星链卫星乱窜致中国空间站紧急避险!马斯克:没阻止任何人
- 视点·观察|起底张庭夫妇公司:两个月办一次“洗脑”活动 有人5年没挣钱
- 配置|1699元就有5G神器,moto G71性价比真是没谁了
- 瑞典|情何以堪!4G还没退服,全球5G网速已开始缩水:下滑达39%
- 智能化|2021,来“盘” | 5G与千行百业加速融合,这十大标杆功不可没!
- 通信技术|4G还没退服 全球5G网速已开始缩水39%
- 最新消息|传与华为合作造车 江淮汽车回应:目前没有 未来不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