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石|中国科学家提出一种新型固态原子钟方案,更适于实际应用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官网近日消息 , 杜江峰、石发展等人在固态体系中开展了首个类原子缺陷全同性检验的工作 , 频率检验精度达赫兹级 , 并基于这一结果提出了新型固态原子钟方案 。
该成果以“Identity Test of Single NV?Centers in Diamond at Hz-Precision Level”(赫兹水平的金刚石NV色心的全同性检验)为题于7月28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 。
“原子钟是以原子共振频率为标准来计算及保持时间准确的时钟 。 从古至今 , 人们使用各种周期性的规律现象来记录时间:利用太阳在天空的位置制成日冕 , 利用单摆的往复运动做成钟摆 , 利用晶体的压电谐振制成石英钟表......基于类似的思想 , 原子在不同能级叠加态上的演化也是一种周期性的现象 , 利用这种周期性的现象可以制作极为精确的原子钟 。 ”论文的第一作者赵致远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人员表示 。
“金刚石中存在一种叫做氮-空位的类原子缺陷 , 可以将缺陷中氮核制备为叠加态 , 将氮核状态周期性的演化作为规律记时的标准 。 ”赵致远表示 , “此项工作验证了固态体系中类原子缺陷的全同性 , 基于该工作的结论原理上可以构建一种新的原子钟 。 ”
精密测量是人类深化认知自然界的重要手段 , 诸如基本物理规律检验、基本物理常数测量、原子钟和引力波探测等领域都以精密测量为基础 。
而粒子的全同性是开展高精度测量的前提 , 人们倾向于相信诸如光子、电子、原子等粒子天然就是全同的 , 这不仅因为人类相信自然应是简单的 , 大量实验证据也暗示如此 。 然而 , 对于固体中的类原子缺陷 , 由于固态晶格的复杂性 , 人们通常不认为它们是全同的 。 同时 , 由于固态晶格的复杂性 , 高精度的实验测量和理论分析存在极大的困难 , 若想在室温大气下实现这些难度则更高 。 因此 , 目前尚未对固体中的类原子缺陷进行过高精度的全同性检验 。
近十年来 , 金刚石中的一种类原子缺陷——氮-空位色心(简称NV色心)得到了广泛关注 。 当金刚石晶格中一个氮原子取代碳原子 , 同时相邻位置缺少一个碳原子而留下空位时 , 就形成了NV色心 。

金刚石|中国科学家提出一种新型固态原子钟方案,更适于实际应用
文章图片

金刚石晶格中NV中心的原子结构 。 橙色球体表示氮原子 , 白色球体表示空位 , 黑色球体表示碳原子 。
这种缺陷具有很多优良性质 , 例如室温大气条件下就有较长的相干时间 , 可通过激光照射读出和初始化 , 周围存在可被利用的核自旋资源等 。 基于这些优势 , NV色心已经在量子精密测量和量子计算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
在室温大气条件下 , 研究组对NV色心的全同性进行了赫兹级水平的检验 。 研究组采用拉姆齐干涉法对该系统的哈密顿量进行了测量 , 在赫兹级水平上对不同色心进行了比较 。 其中 , 对氮核自旋的电四极矩耦合的测量最为精确 , 结果为?4945754.9(8) Hz , 此测量值的精度比以往实验提高了四个数量级 。 实验惊奇地发现 , 即使在室温大气条件下 , 不同的色心仍能在赫兹水平上表现为全同 , 而不均匀的晶格应力可使色心产生数十赫兹的差异 。
研究人员基于以上全同性检验的结果 , 提出了一种具有高鲁棒性和集成性特点的固态原子钟的新方案 。 新方案是将核自旋的电四极矩耦合当做频率标准 , 一块1立方毫米大小的具有6 ppb色心浓度的金刚石即可达到现有商用原子钟的水平 。

金刚石|中国科学家提出一种新型固态原子钟方案,更适于实际应用
文章图片

原子钟方案的Allan方差
赵致远表示 , “由于金刚石固态晶格的保护作用 , 这种原子钟优势在于具有高鲁棒性和集成性 。 相较于现有的基于原子气系综的原子钟 , 可适应更复杂恶劣的工作环境 , 如震动剧烈的环境、高温环境、移动平台环境等 。 ”
论文称 , 该工作提供了一种在固态自旋中开展精密测量的方法 , 加深了对固态类原子缺陷的认识 。 未来 , 测量精度可在低温下进一步提升至毫赫兹水平 。
【金刚石|中国科学家提出一种新型固态原子钟方案,更适于实际应用】赵致远表示 , 此次研究的主要创新和突破有三点:第一 , 这是固态体系中首个类原子缺陷全同性检验的工作;第二 , 频率检验精度高 , 达赫兹级 。 由于固态晶格的复杂性 , 高精度的实验测量和理论分析存在极大的困难 , 若想在室温大气下实现这些难度则更高;第三 , 提出了新的固态类原子钟方案 , 该方案相较于已有的方案 , 对温度变化更加不敏感 , 更加适于实际应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