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欧网|资本为何不爱螺蛳粉?
文章图片
图1/2
螺蛳粉企业也并不着急要资本进来 。
文|胡小凤
编辑|顾彦
因为一个地方美食 , 从而记住一座城 , 这就是柳州螺蛳粉的魅力 。
它原本是柳州市民独享的街头美食 , 偏安一隅 , 却“意外”走红 , 产品远销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 , 成为最火爆的地方小吃之一 。
2020年 , 柳州螺蛳粉超额实现了地方政府的“双百亿”目标 。 2021年7月28日 , 当地政府又发布文件提出新的规划:到2025年 , 力争实现广西优势特色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 。
柳州螺蛳粉在海内外“臭”名远扬 , 销售数据节节攀升 。 然而在资本端 , 相比起米粉、面条、抑或是速食类产品的火热 , 螺蛳粉却显得十分“冷门” , 至今没有独立的螺蛳粉企业获得过融资 。
这个神奇的地方小吃是如何“出圈” , 又因何不受资本市场青睐?
自带传播基因
每一个地方小吃背后 , 都有一个独特的美食起源故事 , 柳州螺蛳粉也不例外 。 螺蛳粉起源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 , 关于它的诞生 , 有三种说法广为流传 。
其一相传在解放南路 , 有家兼营干切粉的杂货店 。 店员早上常拿一把干切粉 , 到隔壁阿婆的螺蛳摊去煮 , 后来又有人买来青菜调配 , 卖螺蛳的王记阿婆觉得此粉味道甚佳 , 于是就卖起了螺蛳粉 。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柳州市内生螺批发的最大集散地——谷埠街菜市 。 附近工人电影院的观众散场后 , 喜欢在谷埠街夜市逛 。 柳州人素来嗜吃螺蛳和米粉 , 有些夜市老板同时经营煮螺和米粉 , 食客喜欢在米粉中加入油水甚多的螺蛳汤 , 就此形成了螺蛳粉的雏形 。
最后一种说法则与几位外地人有关 。 他们来到柳州 , 到了一家快要打烊的米粉摊点 。 因骨头汤已没有 , 只剩一锅煮螺余下的螺蛳汤 , 摊主就把米粉放到螺蛳汤里煮 , 加上青菜以及花生等配菜 , 几位顾客吃后大呼好吃 。 摊主后来逐步完善其配料和制作 , 做成了螺蛳粉 。
传说各不相同 , 但每一个背后都有着浓浓的“螺蛳情结”和“米粉情结” 。 这也极其具有柳州地方特色——当地盛产螺蛳 , 人们也都喜欢“嗦粉” 。
柳州螺蛳粉的走红 , 离不开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 节目里短短10秒的镜头 , 以柳州特色酸笋为主线 , 酸笋制作完成后 , 作为最重要的辅料 , 加入柳州当地小吃——螺蛳粉中 。 看到此处的观众朋友 , 都迫不及待想体验螺蛳粉究竟有多么好吃 。
《舌尖上的中国》捧红的地方小吃不止柳州螺蛳粉 , 还有陕西的岐山臊子面、广东的竹升面、云南的诺邓火腿等 。
在饮食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国 , 很多米粉的知名度不亚于螺蛳粉 。 广西除了螺蛳粉 , 还有桂林米粉、南宁老友粉;江西的南昌拌粉 , 云南的过桥米线 , 湖南的长沙米粉、常德米粉 , 贵州的羊肉米粉 , 四川的绵阳米粉等 , 味道也各有千秋 。
但其中螺蛳粉最“出圈” , 零售品牌众多 , 销往大江南北 。 不仅有好欢螺、嘻螺会、螺霸王等土生土长的传统品牌 , 还吸引了李子柒、三只松鼠、肯德基、中石化等新玩家 。
追寻其背后的原因 , 可以归根为两个字——基因 , 产品基因和城市基因 。
柳州创业者吴凡告诉亿欧EqualOcean , 螺蛳粉在生产之初 , 用的就是干米粉 , 相较于其他的湿米粉 , 更容易工业化 , 这是螺蛳粉可以远销四面八方的先决条件 。
嘻螺会创始人、广西沪桂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岸峰不断向亿欧EqualOcean强调 , “产品是有根的” 。 柳州是一座包容性很强的城市 , 从湖南、贵州和广东迁徙过来的人口比较多 , 螺蛳粉产品口味融合了这几个地方的风味特色 , 除了“臭” , 还包含鲜、香、酸、辣、爽 。
螺蛳粉的汤以鲜知名 , 熬汤也是广东的习惯;酸辣味则是贵州人的最爱 , 酸汤鱼、酸汤面、酸汤肥牛、酸汤猪脚、酸汤鸭子等各种各样的酸汤 , 构成了贵州菜酸辣香浓的特色;螺蛳粉还具备湖南的香辣特色 , 其灵魂辅料酸笋 , 臭的原理和长沙臭豆腐相似 , 都属于自然发酵 。
这些特色也使得螺蛳粉比较重口味 , 螺霸王总经理姚炳阳认为 , 这正好符合了大众口味的发展趋势 。 因为重口味在中国是个很普遍的现象 , 大家习惯了火锅、麻辣烫等味道重的食品 , 对螺蛳粉的味道接受度也比较高 。
产品基因让柳州螺蛳粉具备了推广的基础 , 而柳州这座自带工业基因的城市 , 推动了螺蛳粉的工业化、标准化生产 , 催生了预包装螺蛳粉产业 。
柳州有着百年的工业历史 , 是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 , 以汽车、机械、钢铁为龙头产业 , 工业总产值占整个自治区四分之一 。 知名工业企业柳钢、柳工、五菱、通用、锌品、东风、欧维姆机械、知名品牌金嗓子喉宝、两面针等 , 均坐落于柳州 。
柳州人也擅长用工业的思维去生产研发产品 。 罗岸峰介绍 , 柳州螺蛳粉里面有八小包 , 把各种食材分门别类 , 就是用了工业的方法将地方风味特色进行锁定 , 让千里之外的消费者都可以吃到一碗正宗美味的螺蛳粉 。
柳州政府也一直强调要用工业化的思维来发展螺蛳粉产业 , 从2014年第一家预包装企业诞生 , 螺蛳粉逐渐从街边小吃发展成了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食品 。
“天下品螺香 , 拜读柳州城” , 柳州这个独特的城市 , 催生了网红美食螺蛳粉 。
外部环境助力“破圈”
如果说 , 基因是柳州螺蛳粉远销四面八方的内在条件 , 那么 , 柳州当地政府的支持以及互联网的崛起 , 则是让螺蛳粉“破圈”的重要外在条件 。
老牌工业城市柳州产业结构过于单一 , 因此地方政府有强烈的意愿 , 把螺蛳粉做成一张柳州名片 , 同时让螺蛳粉带动整个城市的发展 。 为此 , 当地政府甚至成立了专门的螺蛳粉工作小组 , 致力于推进柳州螺蛳粉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
早在预包装螺蛳粉产业发展之初 , 市政府、市监管局就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和方案 , 比如《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柳州螺蛳粉》、《柳州螺蛳粉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促进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等 。
据不完全统计 , 2016-2021年 , 柳州市出台的与支持、鼓励螺蛳粉产业的相关政策多达16项 , 包含支持买地、建厂房、引进物流快递、优化电商产业配套设施等 。
文章图片
图2/2
其中 , 2016年柳州市政府公布的柳州螺蛳粉地方标准 , 对螺蛳粉的产品分类、原辅料的技术要求、企业生产加工的过程要求、检验方法和包装标识等方面都做了详细规定 , 企业生产的预包装螺蛳粉如果不符合该标准 , 就不能以“柳州螺蛳粉”作为产品名称 。
因此为了达到标准 , 很多外来入局者如李子柒、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百草味、肯德基等 , 纷纷选择柳州当地代工厂 。
“肯德基的供应链、研发生产是一等的 , 它为什么会选择柳州生产呢?”在罗岸峰看来 , 正宗的柳州螺蛳粉一定离不开原产地 , 不然消费者不会愿意买单 。 “河南、山东、广东 , 也有生产螺蛳粉的企业 , 事实上产量并不大 , 整体不会超过20% 。 ”
天眼查数据显示 , 我国目前有超2万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螺蛳粉” , 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螺蛳粉相关企业 。 从地区分布来看 , 广西的螺蛳粉相关企业数量最多 , 超过5200家;广东以超5100家相关企业数量位居第二 , 河南和湖南也分别有超过1000家相关企业 。
政府也非常重视“柳州螺蛳粉”的商标和产权保护 。 2021年6月10日 , 广西柳州市召开新闻发布会称 , “柳州螺蛳粉”商标现已在18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保护 。
柳州螺蛳粉只是整个螺蛳粉产业集群的冰山一角 , 背后还包含米粉制作、螺蛳养殖、腐竹酸笋等配料生产包装、物流运输等整个产业链 , 相关农作物的种植户也一同受益 , 共创造了30多万个就业岗位 。
除了政策的扶持 , 螺蛳粉话题在网络持续发酵 , 通过电商平台铺开销售渠道 , 也让螺蛳粉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 。
“螺蛳粉搭上了互联网的热度 , 在2015年、2016年就有快速的增长 。 ”罗岸峰表示 。 2020年疫情期间 , 话题#螺蛳粉为什么还不发货#甚至登上了微博热搜 , 百余万人关注 。
吴凡透露 , 为了帮助当地企业打开销售渠道 , 柳州政府大力扶持螺蛳粉直播 , 自己公司所处的园区 , 大部分都被改造成了螺蛳粉直播基地 。
公开数据显示 , 大部分消费者习惯线上购买螺蛳粉 , 2020年 , 有51.5%的消费者通过网上商城购买螺蛳粉 , 22.03%的消费者通过电商直播购买螺蛳粉 。
螺蛳粉可以通过网络铺开销售渠道 , 一个重要原因是制作工艺的改进 , 让螺蛳粉保质期得以延长 , 一开始螺蛳粉保质期最长只有15天 , 现在大部分都在半年以上 。 “货架期长了 , 损耗率也下来了 , 价格就可以降下来 。 ”吴凡解释 。
而且近几年人们饮食上越来越依赖外卖 , 预制菜在年轻人中很流行 , 具备预制菜属性的螺蛳粉又乘上了一波东风 。
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 , 助力预包装柳州螺蛳粉从2015年的年销售收入5亿元 , 发展到2020年的110亿元 , 原材料相关产业产值也远超100亿元 , 超额完成了2019年3月柳州螺蛳粉战略发布会上提出的“双百亿”目标 , 即预包装柳州螺蛳粉年产值和原材料等附属产业年产值都超过100亿元 。
2021年 , 当地政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到2025年 , 力争实现广西优势特色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 。 其中 , 预包装特色米粉销售收入超300亿元 , 带动配套及衍生产业销售收入超300亿元 , 实体门店销售收入超400亿元 。
为何在资本市场遇冷?
螺蛳粉在消费市场呼声很高 , 在资本市场却“无人问津” 。
2021年 , 一批米粉、面条相关企业获得融资 。 天眼查数据显示 , 今年以来 , 拌面、小面、捞面等面食类投融资事件发生了12起 。 仅7月份 , 就有和府捞面、遇见小面、五爷拌面披露融资 , 湖南米粉品牌霸蛮米粉、贵州米粉品牌贵凤凰也相继宣布融资;投资名单中 , 高瓴创投、红杉资本、腾讯投资、龙湖资本等知名机构在列 。
而螺蛳粉相关企业披露的融资数为零 。 虽有不少大公司和知名IP入局 , 比如肯德基、周黑鸭、三只松鼠、李子柒等 , 但都是依赖自有品牌影响力以及渠道优势来进行推广 。 一些传统的柳州螺蛳粉企业 , 如螺霸王、好欢螺、嘻螺会等 , 鲜少获得投融资机构的关注 。
资本爱吃面“嗦粉” , 为何螺蛳粉却不香了?
当被问到螺蛳粉企业的投融资问题时 , 吴凡直言“讲到我的伤心处了” 。 他告诉亿欧EqualOcean , 广西是个投融资沙漠 , 有300多家投资机构 , 但大部分都没有业务;而位于外地的投资机构 , 比如北上广深 , 来得比较少 , 接触过的大都卡在投资尽调环节 , 地域问题增加了融资难度 。
杨歌却认为地域并不是影响融资的因素 , 而是螺蛳粉这个赛道“太垂直了” 。 “不是螺蛳粉不好吃 , 也不是消费者不喜欢它 , 而是不可能全中国每个人每天都吃它 。 ”
杨歌告诉亿欧EqualOcean , 投资人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值得投资 , 首先是行业赛道的天花板 , 整个面粉条类的市场大概有多大;其次看垂直行业的天花板 , 看它同类品牌的市场有多大;再看关注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有多少 。
比如全国餐饮行业是一个很大的赛道 , 有几万亿市值;餐饮行业里面最大的线下餐饮品牌 , 可能有几千亿 , 普通的几百亿;餐饮行业的面粉类品牌 , 可能就只有几百亿 , 甚至百亿以下;到具体的螺蛳粉品牌 , 估值还得不断向下收缩 。
投资机构寻找项目时 , 通常更注重项目的普世性 , 即是否能够大规模进行市场推广 。 而当资本关注利基市场 , 相当于是一种押宝 , 赌一类小众人群的文化和喜好 , 能否变成规模千亿的大众赛道 。 但改变消费者行为习惯、教育市场 , 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
杨歌表示 , 螺蛳粉就属于利基市场 , 因此不要指望太大的资本 , 投入到几十亿到螺蛳粉里面 。 “不要过度关注垂直赛道 , 一定会出现问题的 。 ”他强调 。
“在螺蛳粉还没火爆起来的时候 , 也有资本考虑这个赛道 。 但是螺蛳粉是一个冰火两重天的情况 , 喜欢吃的爱得不得了 , 不喜欢吃的闻都不能闻 , 存在一定的短板 。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这样告诉亿欧EqualOcean 。
在罗岸峰看来 , 螺蛳粉的投融资问题 , 需要从资本和企业两方面来分析 。
资本喜欢找赛道 , 找完赛道找头部 , 柳州螺蛳粉已经形成了一批较为出名的品牌 , 比如嘻螺会、螺霸王、好欢螺等 , 但这些头部品牌与后边的中游选手并未拉开身位 。 “头部的企业谁也不敢说自己是第一名 , 大家差距其实并不大 。 ”
螺蛳粉本身也不是资本喜欢的科技产品 , 同质化严重 , 护城河不高 , 不像卫龙辣条有一些产品上的创意 , 更不像喜茶、奈雪的茶、元气森林一样 , 有一些商业模式的创新 , 从而能得到资本的青睐 。
最重要的是 , 螺蛳粉企业并不着急要资本进来 。 “大家不敢说挣得盆满钵满 , 但每个企业的财务状况都是良好的 , 螺蛳粉产业的发展是比较健康的 , 还在快速增长 , 利润也有 。 ”罗岸峰称 。
不过他相信 , 最后资本肯定是会进来的 , “就看这些资本怎么思考这个问题” 。
属于螺蛳粉的故事
财务状况良好的螺蛳粉产业 , 并非高枕无忧 。
疫情加快了螺蛳粉产业走向成熟 , 下一步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空间 。
螺霸王总经理姚炳阳认为 , 在螺蛳粉产业的产品类型、渠道模型 , 以及竞争格局没有重大改变的前提下 , 螺蛳粉市场就已经进入了成熟期 。 预制菜之外 , 还需要研究新的消费场景 , 让更多的人喜欢吃螺蛳粉 , 开发更大的市场 。
但随着螺蛳粉企业增多 , 大公司跨界入局 , 市场竞争加剧 , 螺蛳粉已经开始“内卷” 。
【亿欧网|资本为何不爱螺蛳粉?】很多品牌的螺蛳粉 , 比如三只松鼠、百草味、肯德基、良品铺子等 , 平均单价在10元以下 , 最低的甚至只要5、6元 , 比一些方便面还便宜 。 对比一些单价均在10元以上传统品牌 , 更具备价格优势 。
“一开始螺蛳粉是个很暴利的行业 , 现在已经有点内卷了 , 只能算是个正常利润的行业 。 ”吴凡说道 。
罗岸峰则透露 , 地方政府正准备出台一些新的政策 , 确保产品质量 , 禁止恶性竞争 。
他并不认为低价竞争会让产业受到很大的影响 , 柳州地区头部的螺蛳粉并未参与到价格战中 , 更多的精力放在渠道开发、品牌建设和质量保证上 。 而一些低价的螺蛳粉 , “可能会有一些偷工减料的存在 , 抠掉一些成本 , 才能卖出这个价格” 。
螺蛳粉单价低、市场过于垂直、估值不具备想象力 , 本身也不适合资本市场的玩法 。
消费赛道投资火热 , 杨歌评价“泡沫已经存在” 。 历史上能赚大钱的好项目 , 一开始一定是鲜为人知的;当一个赛道越火 , 被关注越多的时候 , 风险和泡沫都是非常大的 。 但他也表示 , 没有经济就没有泡沫 , 没有泡沫就没有经济 , 存在适当的泡沫是正常的 。
吴凡表示 , 已经有些看不懂面馆米粉店的估值 。 如果按照有多少家门店来计算 , “有的一个店估值1个亿 , 可是一个店什么时候才能赚到一个亿” , 可能“资本也在开始内卷了 , 别人都在投 , 那我跟着投” 。
“资本市场这种快速运作的模式 , 让螺蛳粉今年涨多少倍 , 明年涨多少倍 , 然后上市 , 并不太适合这个产业 。 ”罗岸峰说道 , 螺蛳粉作为一个地方小吃 , 更需要深耕细作 , 慢慢彰显企业实力 。
总言之 , 螺蛳粉不讲资本的故事 , 要讲属于自己的故事 。
推荐阅读
- 代码|GGV纪源资本连投三轮,这家无代码公司想让运营流程变简单
- 网络|天津联通全力助推天津市入选全国首批千兆城市
- 最新消息|世界单体容量最大漂浮式光伏电站在德州并网发电
- 网络化|工信部:2025年建成500个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 视点·观察|张庭夫妇公司被查 该怎样精准鉴别网络传销?
- 数字货币|币安在法国扩张业务 项目规模1亿欧元
- Tesla|网传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车保费上涨超50% 多家车险公司回应不实
- 上海|上海供水热线与城投水务官网合并上线,一站式服务更便民
- 数字化|70%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到2025年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
- 服务|互联网+税务让服务更优质 杭州代开发票税务进入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