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密码|大数据时代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安全?(科学生活家373)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某网站或APP上搜索了一个商品词后 , 再去浏览其他软件时 , 总会弹出和此前商品有关的信息或广告;你是否经常接到一些陌生电话 , 他们知道你的名字 , 甚至还知道你家有几口人……在大数据时代 , 信息数据逐渐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 然而在网络安全层面 , 个人和企业又面临着私密信息泄露的隐患 。 该如何做好隐私保护呢?日前 , 采访人员采访了湖南工商大学计算机应用研究所负责人、博导蒋伟进教授 , 请他为广大市民支招 。
蒋伟进介绍 , 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发展的今天 , 上述现象并不奇怪 , 但值得重视 。 我们在享受着推荐算法、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无人驾驶等智能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 , 个人的信息却被迅速归集和处理 。 “从隐私保护的角度来说 , 隐私是针对单个用户的概念 , 公开群体用户的信息不算是隐私泄漏 , 但是如果能从数据中准确推测出个体的信息 , 那么就算是隐私泄漏 。 ”蒋伟进说 , 对于个人用户来说 , 用户的联系信息、生物识别信息、金融资产信息、基因信息、性取向、行为偏好、行踪轨迹等 , 均属于隐私数据范畴 。
针对个人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 蒋伟进给出多方面专业建议:不要轻易在网上将自己的隐私信息泄露 , 诸如在微信上展示地理位置、照片等涉密信息;不要轻易在网站注册信息 , 即使注册也应采取最小化原则 , 注册时应注意网站是否有明确的隐私政策声明等信息 。
“在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取一些匿名化的方式 , 比如快递的姓名可以采用昵称、地址选择公共地址、快递包装箱在处理的时候去掉个人信息等;谨慎允许APP拥有系统权限;检查登录的网站是否安全 , 看网页是否拥有https或关闭锁定 。 ”蒋伟进提醒 , 不同平台的密码尽量不同 , 防止撞库带来的信息泄露 , 密码设置可以通过组合字母、数字和符号来创建安全性较高的密码 。
【信用卡密码|大数据时代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安全?(科学生活家373)】他还提醒市民 , 在浏览微博、贴吧时不要轻易将身份证号码、个人喜好、所处位置等敏感信息泄露 。 谨慎点击电子邮件中的链接 , 点击链接前要确定发件人是否是官方 。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 , 避免在公共的Wi-Fi网络上输入密码 , 更要小心在公共Wi-Fi输入像银行卡密码、信用卡密码等敏感信息 。 全媒体采访人员 徐运源
推荐阅读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区块|面向2030:影响数据存储产业的十大应用(下):新兴应用
- 重大进展|“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市场|激斗智能家居,大厂遇到新对手
- 精度|将建模速率提升10倍,消费级3D扫描仪Magic Swift在2021高交会大显“身手”
- 最新消息|世界单体容量最大漂浮式光伏电站在德州并网发电
- 四平|智慧城市“奥斯卡”揭晓!祝贺柯桥客户荣获2021世界智慧城市治理大奖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殊荣|蝉联殊荣!数梦工场荣获DAMA2021数据治理三项大奖
- 公司|外媒:2021,人类太空事业的重大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