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学家长期研究人工冠状病毒合成技术
【拉尔夫·巴里克|美国科学家长期研究人工冠状病毒合成技术】美国学术刊物网站显示 , 素有“冠状病毒猎手”之称的拉尔夫·巴里克 , 数十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改造和制造冠状病毒“技术” 。 巴里克与美军德特里克堡内从事高危病毒和冠状病毒研究的两家研究机构——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下属的“综合研究设施” , 都有密切联系 。 国际舆论呼吁 , 为提高透明度 , 世界卫生组织应对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等进行调查 , 这一行动应被视为寻找新冠病毒起源的积极步骤 。
长期研究冠状病毒改造技术
巴里克目前是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流行病学系和微生物与免疫学系教授、美国微生物学会会员、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 长期研究冠状病毒 , 是国际上这一学术领域的权威专家 。 美国国家科学院官网介绍说 , 巴里克主要研究三种RNA病毒 , 其中包括引起严重呼吸道感染的冠状病毒 。 数据显示 , 1983年以来 , 巴里克以自身名义或者作为指导教师共发表400余篇论文 , 其中关于冠状病毒的论文高达268篇 。
据美国《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杂志报道 , 巴里克掌握一种通过“反向遗传技术”改造乃至“增强”冠状病毒的技术 。 凭借该项技术 , 他不仅可以依据冠状病毒的基因片段培育出活生生的病毒 , 还可以改造冠状病毒的基因 , 制造出新的冠状病毒 。
美国《病毒学杂志》网站显示 , 2002年 , 巴里克领导团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以片段组装为基础的鼠肝炎病毒反向遗传系统 。 依靠这套系统 , 科学家对病毒的研究可以在活体内进行 , 通过改变病毒的基因或者结构 , 来了解每个基因在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时发挥的作用 。 这些工作极具突破性 , 它可以通过给病毒不断更换“组件” , 从而制造出新的病毒 。
2003年 , 一篇巴里克参与发表的论文展示了这种技术的威力 , 成功复活了一个SARS样冠状病毒 。 后来 , 巴里克等人就这一成果申请专利 , 并于2007年获得批准 , 专利代号为US7279327B2 。 这项独特的病毒技术 , 令巴里克成为美国最顶尖的冠状病毒专家 , 他凭借该技术在全世界搜集各种冠状病毒的样本进行研究 。
人为改造病毒却不留痕迹
2008年 , 巴里克等人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论文 , 详细记录了设计、合成并激活一种SARS样冠状病毒的方法 , 并特别验证了这种人造病毒不仅能让小鼠感染患病 , 还能侵袭人类的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 。 “在这项研究里 , 我们报告了一项规模最大的、人工合成的、可复制的生命形态 。 ”巴里克等人在论文摘要中写道:“为了试验从不可培养的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到人类SARS样冠状病毒的可能出现途径 , 我们设计了一个与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一致的基因组 , 并将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的受体结合域替换为该基因组 。 这种新型嵌合病毒能够被蝙蝠和人体冠状病毒刺突蛋白特异性抗体有效中和 。 ”
2015年 , 巴里克在美国实验室里用他的病毒改造技术造出了一种全新的、可以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 。 这项研究中 , 病毒改造和小鼠感染实验均在北卡罗来纳大学展开 。 这种经过基因操作的SARS样冠状病毒更具传染性 。 这一研究结果2015年刊发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 。 2016年 , 巴里克联合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哈佛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 , 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论文 , 论文结论中表示 , 他们以SARS样冠状病毒为模板制造出的嵌合病毒 , 在小鼠实验中展现出了可复制性 。
2020年6月 , 巴里克做客美国“本周病毒学”播客 , 进一步阐述他的团队在自己的实验室“改造冠状病毒”的细节 。 他说:“改造新冠病毒是非常容易的 , 你可以将至少四或五组不同的变异设定放入新冠病毒的受体结合域里去 , 使得新冠病毒可以和老鼠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受体结合 。 ”
尽管几乎所有科学家都说 , 被人为改造过的病毒可能会留有痕迹 , 但巴里克表示 , 他可以做到“人为改造病毒却不留痕迹” 。 2020年9月 , 巴里克接受意大利国家电视三台节目“普蕾萨迪雷塔”(意为“直击热点”)采访时 , 当采访人员问道:“如果你不想留下痕迹 , 你也可以人工合成一个病毒 , 使其看上去与自然界的病毒没有区别 , 是吗?”他答道:“没错 。 你可以不留痕迹地进行合成 , 目前有三四种合成冠状病毒的方法 , 利用其中任何一种方法 , 都可以不留痕迹地在实验室制造病毒 。 ”
与德特里克堡关系非同一般
值得注意的是 , 巴里克与美军德特里克堡内从事高危病毒和冠状病毒研究的两家研究机构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下属的“综合研究设施”都有密切联系 。
大量科研论文显示 , 巴里克曾与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进行过不少涉及冠状病毒的研究合作 。 巴里克丰富的冠状病毒“资源”以及改造和制造冠状病毒的“技术” , 通过这些合作和人脉被广泛运用在德特里克堡内 。 一篇2006年的论文显示 , 他们曾就SARS开展过科研合作 。 一篇2014年刊发在《抗菌物和化学疗法》期刊上的、涉及高危冠状病毒的论文 , 就来自与这两个德特里克堡机构的合作 。 2018年 , 《自然》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显示 , 来自德特里克堡“综合研究设施”的一位名叫丽莎·托泽夫斯基的研究人员和巴里克合作 , 用被修改了基因的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了猴子 。 美国军方2021年的一篇文章显示 , 巴里克今年4月应邀给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作讲座 , 内容就是关于冠状病毒的研究 。 德特里克堡“综合研究设施”副主任丽莎·汉斯莱正是巴里克的学生 。 这样的合作还有很多 。
德特里克堡的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和“综合研究设施”都有着糟糕的实验室安全记录 。 美国《弗雷德里克新闻邮报》一份2014年的公开资料显示 , 仅2014年一年 , “综合研究设施”出现过多起实验室安全事故 , 一些事故还直接涉及MERS这样的高危冠状病毒 。 同时 , 该机构的其他较低安全等级的实验室 , 也同样被曝出存在实验室安全问题 。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下属地方媒体WKYC在2016年7月的一篇报道显示 , “综合研究设施”的实验室在2015年发生过一次涉及埃博拉病毒的安全事故 。
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在2019年秋季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夕 , 曾发生过严重的安全事故 , 一度被美国疾控中心关闭 。 据《弗雷德里克新闻邮报》2019年11月23日报道 , 除了被媒体广泛报道的实验室废水处理系统存在问题 , 该研究所的两个从事高危病毒研究的实验室 , 也被发现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 没有按照规定做好防护 。
巴里克所在的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生物实验室也有类似问题 。 据美国非营利新闻调查网站ProPubica报道 , 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1日 , 教堂山分校共向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报告了28起涉及转基因生物的实验室安全事故 , 其中6起涉及实验室制造的多种冠状病毒 。 其中 , 2016年2月 , 一名实验室女性工作人员被感染SARS样冠状病毒的老鼠咬破了手指 , 但在接下来的10天里 , 这名工作人员并没有被隔离 , 而是被允许戴着外科口罩在公共场所活动 。
菲律宾《马尼拉时报》专栏作家毛罗·贾·萨蒙特日前发表题为“现在全世界都要求调查德特里克堡”的文章说 , 一系列疑点已将病毒溯源的矛头对准德特里克堡 , 对其开放调查是病毒溯源问题取得进展的唯一途径 。 “当我们看到有2000多万中国公民签名请愿 , 要求开放调查德特里克堡时 , 我想到 , 成千上万认为德特里克堡有疑点的菲律宾人也应该有机会向世卫组织请愿 。 这是国际社会取得进展的唯一途径 。 ”
马来西亚《东盟邮报》近日发表文章说 , 一群菲律宾采访人员、企业家和学者也在网上发起请愿 , 敦促世卫组织调查德特里克堡 。 正如请愿书中所强调的那样 , 德特里克堡仍然是一个不应被世卫组织专家忽视的谜 。 为提高透明度 , 世卫组织应对德特里克堡和全球其他类似的实验室进行调查 , 这一行动应被视为寻找新冠病毒起源的积极步骤 。
(本报华盛顿8月17日电)
推荐阅读
- 人物|马斯克承认输给了巴菲特:曾尝试挑战喜诗糖果,但最终放弃
- IT|巴西两艘邮轮共计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46例
- 架构|ROG 预热新款魔霸游戏本,依旧采用大下巴设计
- 华为|华为授予日企巴法络 Wi-Fi 6 专利,为首次对国外企业授权
- 趋势|阿里巴巴达摩院发布 2022 十大科技趋势:硅光芯片等上榜
- 趋势|阿里巴巴达摩院2022十大科技趋势发布:人工智能或将解决风光电并网难题
- 数据|值得买科技豪斯巴依尔:数字化生态需要多方共建共赢
- IT|上汽阿里巴巴等联手打造 智己L7 Beta体验版将下线
- Centers|DigitalBridge将在巴西新增两个超大规模数据中心
- 病毒|巴斯夫再度联手环涂士 二代抗病毒涂料技术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