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银“服软”,孙正义需要中国市场


|软银“服软”,孙正义需要中国市场
文章图片
图1/3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道总
来源:歪道道(ID:daotmt)
前几日 , 软银董事长孙正义在8月10日举办的业绩发布会上表示 , 在中国监管法规的影响变得更加清晰之前 , 软银集团将开始谨慎对待在华投资 , 削减对中国初创企业的投资 。 而次日晚 , 软银的中国子公司软银中国资本却发布声明 , 对于日本软银集团在中国的投资策略不予置评 , 将一如既往地致力于在中国投资优秀的高科技、高成长性企业 。
两份截然不同的声明之下 , 暗流涌动 , 业界为之侧目 。 但很快 , 软银中国悄悄删除了这则声明 。
不过就当外界对软银这一公开举动众说纷纭、多加揣测之时 , 不到一周的时间 , 软银又改了口 。 16日下午 , 软银集团在回复证券时报采访人员采访时称 , 媒体对公司董事长孙正义在业绩交流会上的发言有误解 , 软银集团对中国的承诺没有变化 , 并会继续投资中国市场 。
故事一波三折 , 从软银“亮剑”到软银中国屈服软银 , 之后软银又一改之前强硬态度 , 它在当前国内强监管风暴中的摇摆不定的表现 , 透露出一种紧张且微妙的局势 , 当然 , 这对国内创投市场而言也是一场过山车般的体验 , 但总的结果反馈出来的信息 , 还不算太坏 。
而这个结果也恰恰再次证明 , 软银和孙正义依旧离不开中国市场 。
软银投资“大溃败”
最近互联网科技圈颇不太平 。 此前有传言 , 滴滴因接受七部门联合调查 , 公司的控制权或包括现任总裁柳青在内的高管层可能出现变动 。 随着这一声音越传越大 , 滴滴不得不公开辟谣 , 称这次配合调查只是为了确认公司上市事宜的责任人 , 以及解决滴滴出行App内现有的安全漏洞 。 但是 , 很明显这一回复平息不了外界的质疑 。
滴滴被查 , 恐慌的不只是公司管理层 , 还有其背后的股东 , 差不多同一时间 , 外媒报道孙正义暂停在中国投资的消息传来 , 正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
【|软银“服软”,孙正义需要中国市场】其实 , 早在上个月 , 滴滴上市后股价大跌 , 软银已然损失惨重 , 据悉 , 孙正义出售了软银所持网约车服务公司Uber约三分之一的股份 , 用来弥补其对滴滴投资的损失 。 如今滴滴头上的监管风险可能会长期持续 , 而且滴滴只是软银投资回报受损的一个而已 。

|软银“服软”,孙正义需要中国市场
文章图片
图2/3

我国向来是软银投资重仓的区域 。 从2020年至今年5月 , 软银对国内的投资非但没有受疫情影响 , 反而越发密集 , 从投资界整理的名单中可以看出 , 软银投资的目标大多都是在不同赛道中已经脱颖而出的初创企业 , 而且社区团购、在线教育、自动驾驶等风口 , 当时备受青睐 。 换句话说 , 一旦这些企业上市成功 , 软银和孙正义将坐享IPO盛宴 。
然而这些算盘在今年几乎都打了水漂 。
7月 , “双减政策”严厉打击校外培训 , 线上和线下的校外教育机构惨遭“大屠杀” , 软银在教育领域重金投资了作业帮 , 除此之外 , 还有掌门一对一、豌豆思维;社区团购赛道上 , 软银领投了叮咚买菜 , 叮咚买菜成功上市 , 可是股价一路下跌 , 满帮集团也是如此 , 因为受到了网络安全审查 , 股价较6月份IPO时价格下跌了约30% 。
贝壳找房曾一度让软银赚的盆满钵满 , 去年9月底 , 软银在贝壳找房的持股价值达到约64亿美元 , 这意味着孙正义这笔投资轻松赚了300亿人民币 。 只是 , 一向蒸蒸日上的贝壳找房从今年起也开始跌了 , 目前市值相比巅峰时期蒸发了600多亿美元 。
无独有偶 , 软银在国内投资的重点公司几乎都难逃政策监管 , 甚至可以说 , 孙正义看中的赛道恰恰处于这场监管风暴的中心 。 孙正义固然强势 , 且行事疯狂 , 但即使如此 , 频繁的“中弹”还是让这个投资狂人害怕了 。
而他的退缩 , 似乎也预示着外资在暗潮汹涌之下的流向 。
退出中国?自损大于“伤敌”
在孙正义发出暂停在中国投资的消息前 , 软银今年其实已经在逐渐削减愿景基金对国内的投资 。 过去四年 , 软银愿景基金I期和II期对中国科技初创公司的总投资比例达到23% , 而今年4-6月的第一财季软银愿景基金在中国的新投资比例为11% 。
第一财季 , 软银愿景基金明显加大了整体投资规模 , 在这种背景下 , 国内的投资比例却缩减了 , 可见孙正义有意在降低对国内公司的投资 。
这带来了一个直接的负面影响 , 就是资本市场的消极情绪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创业公司的融资 。 正如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所说 , “软银暂缓中国投资的表态 , 虽然是一家之举 , 但也会传播开来 , 影响很多中后期投资机构的短中期节奏和决心 , 也会很自然影响到很多中后期高估值创业公司的融资节奏和成功率” 。 因此 , 对于国内的创业公司来讲 , 如若软银真的暂缓投资 , 显然是一个令人悲观的消息 。
不过 , 事实是 , 软银也要承担更大的风险 。
2019年8月 , 软银最看好的共享办公巨头WeWork冲击上市失败 , 估值狂跌 , 而在这场创始人和投资机构的闹剧里 , 软银俨然成为最大受损方 , 这笔投资者也成了孙正义最大的败笔 。 根据软银公布的财报 , 2019财年(2019年4月到2020年3月)经营亏损1.36万亿日元 , 净亏损9616亿日元 , 创成立以来最高 。
WeWork“神话”破灭 , 似乎敲开了软银投资帝国的裂缝 , 而仔细看其投资的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 , 其实近两年软银在其他国家的投资成果不比国内 。 美国明星创业公司OneWeb申请破产 , 软银两轮领投 , 累计投资了20亿美元 , 血本无归;德国支付巨头Wirecard也宣布申请破产 , 孙正义为之总共投入的9亿欧元 , 也基本打了水漂 。
反观国内 , 在尚未进入强监管时代之前 , 孙正义重仓的公司 , 包含饿了么、贝壳、字节跳动、瓜子、京东物流、keep、掌门教育、自如、作业帮等 , 大多都具有巨大的投资回报 。
以贝壳找房为例 , 2019财年软银损失惨重 , 但仅一年 , 软银投资就全面复苏 , 让孙正义赚得盆满钵满的 , 一个是韩国电商巨头Coupang , 另一个便是贝壳找房 。 所以说 , 在软银海外投资项目接连“翻车”的背景下 , 如果孙正义真如此前所说 , 暂缓国内投资 , 实际上会给其庞大的全球投资版图带来极大的风险 。
另一点 , 软银愿景基金已经陷入募资困境 , 去年两个最大支持者—阿布扎比的国家基金Mubadala和沙特阿拉伯的PIF主权财富基金—拒绝承诺投资愿景基金第二期 。 没有了外部资金 , 软银只能靠孙正义自己找钱 , 我们看到 , 他一面抛售股份 , 从国内巨头身上套现 , 另一面又出售自己的投资项目 , 让国内巨头高价接盘 。
由此可见 , 软银若是退出中国市场 , 再想继续用这种方式解决愿景基金的现金流问题 , 怕是很难了 。
软银的人工智能梦在中国
现有的投资项目被套牢 , 软银多少有些忿忿 , 但最后孙正义还是做出了理性的选择 , 这不仅仅是因为这么多年的布局早已和中国市场密不可分 , 从长远视角看 , 软银对人工智能暴露出的野心 , 也让其不可能忽视国内这一行业的发展潜力 。
孙正义在接受《巴伦周刊》专访时表示 , “教育、金融科技、交通和医疗等领域都会被人工智能颠覆 , 我愿意为此押注” 。 互联网主要颠覆了广告业和零售业 , 而人工智能正在给其他所有行业带来颠覆 。
早在2019年 , 孙正义对外公布了愿景基金2号计划 , 该基金专注于投资人工智能领域 , 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 , 持有91家投资企业(包括7家上市公司) , 而且第二季度明显加快了投资步伐 , 进行了47笔新投资 , 价值142亿美元 。 在软银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布局中 , 中国市场无疑最为关键 , 在很多AI独角兽的背后 , 我们都能看到软银的影子 。
比如2018年 , 软银中国投资商汤科技10亿美元 , 将商汤估值抬至60亿美元 , 一跃成为最高估值的AI初创企业;2020年 , 滴滴旗下自动驾驶公司获得了5.25亿美元融资 , 其中 , 软银投资了3.4亿美元 。 在机器人领域 , 软银先后在国内投资了达闼科技、擎朗智能以及优艾智合等移动机器人企业 。
放眼全球 , 拔尖的中国AI企业实际已代表了全球人工智能的先进水平 。 根据“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 , 全球估值超10亿美金的人工智能行业的独角兽达到63家 , 其中有1/3来自中国 。
当然 , 尽管软银同样在美国也下了血本 , 押注人工智能企业 , 可值得一提的是 , 孙正义看好的多个项目都惨遭“腰斩” , 停产Pepper , 出售波士顿动力 , 卫星互联网公司OneWeb更是陷入破产风波 。 中、美是全球人工智能创新的两大阵营 , 软银哪个也不想失去 。
其实 , 软银收回前话 , 继续投资中国市场 , 对于已经进入资本冷静期的人工智能行业来讲利大于弊 。

|软银“服软”,孙正义需要中国市场
文章图片
图3/3

根据CB Insights最新出炉的AI in Numbers报告显示 , 今年第二季度AI初创公司获得的投资总量超过200亿美元 , 创历史新高 。 其中有50起价值1亿美元以上的人工智能大型融资事件 , 如Waymo融资25亿美元、CruiseAutomation融资7.5亿美元 。 而在排名前十的公司中 , 我们可以看到只有一个中国企业 , 这和国内人工智能融资和创业热潮回落的现状一致 。
近几年来 , 中国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数量连续下降 , AI领域投融资频次也在连续下降 , 整个市场都弥漫着一种悲观的情绪 。 尤其是“AI四小龙”表面光鲜 , 上市不易 , 更是让投资者望而却步 。
从这个角度出发 , 国内人工智能行业需要同样对人工智能抱有强烈兴趣的软银与孙正义 。
移动互联网代表过去 , 人工智能代表未来 , 一直在试图寻找下一个阿里的孙正义 , 在退休之前还要继续战斗 , 这个战场少不了中国市场 。
而纵观经济发展历史 , 理智也告诉我们 , 健康向上的市场环境是所有人的共同目标 , 公平合作才能共赢 , 市场越敏感的时候 , 创新越经不起折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