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事记|“成功者诅咒”:大众电动车为何在中国卖不动?


创事记|“成功者诅咒”:大众电动车为何在中国卖不动?
文章图片
图1/8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_原题是:大众电动车为何在中国卖不动?
文/余聪编辑/胡刘继
来源:市界
相对于2003年成立、今年刚满18岁的特斯拉 , 已经84岁的大众集团 , 可谓是爷爷辈了 。 但63岁的大众集团CEO迪斯 , 毫不掩饰对50岁的特斯拉CEO马斯克的推崇 。
迪斯曾公开表示 , “特斯拉在软件及自动驾驶程序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 而且 , 大众还成立了专门针对特斯拉的工作小组 。
去年 , 特斯拉在中国市场销售了超过14万台电动车 , 今年上半年销量已经超过16万辆 。
所以 , 迪斯就提了一个今年的中国市场销量目标:8万-10万台电动车 。 但在近期乘联会公布的1-7月新能源车排行榜中 , 前15名都看不到大众电动车ID系列的身影 。
去年年末时 , 迪斯不乏悲怆地写下了《我们如何改变大众》一文 , 文中提到 , “大众集团的规模、历史、品牌的当前价值以及在经典汽车制造领域的独特专业知识 , 在剧变时期可能成为一种负担 。 ”
这句话 , 可能一语成谶 。
销量堪忧
在中国和其他地方 , 大众的电动车生意展现出了两副面孔 。
在欧洲 , 去年10月 , 大众汽车MEB架构下的首款纯电动车ID.3问世 , 开卖后的第二个月即拿下纯电动车领域的欧洲销冠 。

创事记|“成功者诅咒”:大众电动车为何在中国卖不动?
文章图片
图2/8

Clean Technica数据显示 , 今年上半年 , 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榜单中 , 大众汽车拿到了第三名的成绩 , 销量超过15万台 , 堪称欧洲之光 , 第一名和第二名分别是特斯拉和五菱汽车 。 单车型来看 , ID.4的销量也排到了全球第五 。
但在国内市场 , 大众就显得不太行了 。
乘联会公布的1-7月新能源车排行榜中 , 看不到大众ID系列的身影 。 除了神车五菱宏光Mini EV、特斯拉Model 3这样的爆款之外 , 甚至连名不见经传的哪吒V、零跑T03都在榜单中 。
今年3月 , 一汽大众的ID.4 CROZZ和上汽大众的ID.4 X先后在国内市场上开启交付;今年6月 , ID.系列的第三款量产车型ID.6也已经在国内上市销售 。
据盖世汽车的上险量数据显示 , 今年上半年 , ID.4系列的总计终端销量为5325辆 , 还不及Model 3在国内的单月销量 , 与蔚来、小鹏、理想等主流造车新势力的销量差距也很大 。
上半年 , ID.4 X在上海市的上险量超过1300辆 。 上海是上汽大众的总部所在地 , 同时也是ID.4 X的生产基地所在城市 。 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 , ID.4 X的上险量有如此高的比例来自上海 , 很可能是因为全国门店的试驾车、展车都是主机厂负责的 , 上险都在上海 。
ID.4 CROZZ这边 , 从地域分布看 , 北京、成都是ID.4CROZZ上半年在国内主要的消费市场 。 值得注意的是 , 在北京ID.4 ID.4 CROZZ基本上都是个人和单位用车(非运营车) , 在成都则以运营车辆为主 , 6月的378辆上牌量中 , 319辆为运营车辆 。
有成都网友提到 , 今年7月 , 一汽大众旗下的出行公司——摩捷出行 , 在成都上线ID.4 CROZZ作为共享汽车 。
而在近期的河南水灾中 , 一汽大众再次通过摩捷出行调用500台ID.4 CROZZ支援郑州 。 知情人士告诉市界 , 这一举动算是一举两得 , 既体现了企业责任 , 又消化了一部分车辆 。

创事记|“成功者诅咒”:大众电动车为何在中国卖不动?
文章图片
图4/8

也就是说 , 刨去运营车辆 , ID系列并不亮眼的销量 , 相比于个人车主销量占比超过90%的蔚来汽车、理想汽车 , 差距又大了一截 。
面对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冰火两重天的情景 , 大众方面也着急了 。 迪斯在近期提出 , 大众集团必须要在中国市场上因地制宜地改变电动车销售模式 , 以此应对销量不佳的现状 。
大众的销售模式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呢?
渠道乏力
按照迪斯的说法 , 电动车卖不动 , 主要是终端不给力 。 那么 , 先看看终端的情况 。
为了推进电动车销售 , 南北大众采取了全新的代理制模式 , 也就是在原有的经销商中筛选一部分 , 让他们在自己的门店卖电动车 , 展车、试驾车的所有权属于厂家 , 代理店负责车辆的展示、邀约、试驾、交付和售后 , 依靠成交量和服务获得佣金 。
大众掌握定价、开票 , 再调车 , 支付会在大众的APP或者小程序里完成 , 目标是实现全国统一价 。
上汽大众的经销商服务公众号里面还提到 , 销售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客户给出积极的点评 。 这种方式让人不禁联想到链家的中介 , 也是看一套房就要在APP上给一次评价 。

创事记|“成功者诅咒”:大众电动车为何在中国卖不动?
文章图片
图5/8

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在全国都有1000家左右的4S店 , 渠道是支撑南北大众销量的关键因素 。 依托这些经销商门店 , 目前ID系列已经拥有超过700家代理商 。
这样做的好处是 , 经销商摆脱了一直以来的厂家压库存烦恼 , 可以轻松上阵 , 同时也不用建设新店;对于厂家来说 , 可以借助原有的网络快速打开渠道 。
但现实没有想象的这么美好 。
今年上半年 , 国内市场燃油车销量排行榜中 , 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分别名列第一和第二 , 其中一汽大众销量达到102万台 , 上汽大众的朗逸车型上半年销量超过18万台 。
对于南北大众的广大经销商来说 , 捧着燃油车这样的金饭碗 , 很难有动力去卖电动车 。
据相关人士透露 , 南北大众为了激励电动车销售 , 单车给出的佣金达到近1万元 。 但是对于销售人员来说 , 电动车销售成功率很低 , 而且流程复杂 , 需要从产品介绍一直服务到最后给用户装上充电桩 。 对比蔚来、理想等将销售和交付拆分开的新型模式 , 销售人员还是很吃力(再加上产品力问题) , 佣金激励显得也不那么诱人 。
传统燃油车能够在出售之后的维修保养环节开展延伸服务 , 但是电动车基本上没有这一块的需求 , 门店的售后服务也是一个问题 。
一位购买了ID.4 X的车主告诉市界 , 理想、蔚来的售后服务可能更好一些 。

创事记|“成功者诅咒”:大众电动车为何在中国卖不动?
文章图片
图6/8

与燃油车同店销售不好做 , 大众也尝试了开设单独的商超店 , 方法也是在经销商中择优挑选 , 支持其开设单独的商超门店 。 据华夏时报报道 , 上汽大众目前已建成近30家商超店 。
与燃油车销售拉开了物理区隔 , 是不是车就好卖了呢?
一位知情人士向市界讲述了这样一个案例:一汽大众在上海嘉定相隔不到2公里就有两家商超店 , 是同一个经销商开的 , 其中一家还在商场四楼 。 这是很不合理的位置安排 。 作为参考 , 特斯拉和蔚来在北京、上海平均店铺距离是3.5-4公里 。
上述人士还透露 , 嘉定这两家店 , 原则上是有一家不能审批通过的 , 但是可能和公司管理渠道的部门很熟悉 , 燃油车业务上过去合作很多 , 所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通过了 。
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 , 直营是特斯拉等新能源车企成功的关键 , 只有直营 , 才能真正把握好服务和价格 。
理想汽车很大的一个优点是全部门店都是直营;而蔚来在比较困难的时期 , 有过一部分的投资人加盟店 , 近期的蔚来二季度电话会议上 , 李斌强调现有加盟店将收回授权 , 此后蔚来NIO House和NIO Space将完全采取直营模式 。
反面案例最典型的是威马 , 威马从创立之初就采取的是直营和代理结合的模式 , 不同渠道价格混乱 。 此前 , 有威马北京门店销售告诉市界 , 2020款EX5可以优惠4.1万元 。 还有关注威马的消费者告诉市界 , 不同城市差价高达四五万元 , 这怎么买呢?
但是 , 大众做得了直营吗?

创事记|“成功者诅咒”:大众电动车为何在中国卖不动?
文章图片
图7/8

包括大众在内的传统汽车厂商 , 大多数更擅长生产和批发 , 而不是零售 。 这就意味着厂家直接做直营会很困难 , 需要同时面对来自经销商方面的阻力 , 而在经销商渠道中 , 电动车的推进也并不容易 。 这个情况看似无解 。
一位业内人士提到 , 大众如果新能源持续销量不好 , 那可能就会变压力为动力 , 搭建自己的自营网络 。 最关键的 , 还是怎么把电动车的蛋糕做大 , 让经销商能够从卖电动车当中挣到钱 , 或者厂家下场直营一起挣钱 。
想要把蛋糕做大 , 就要看大众有没有拿得出手的产品了 。
老大哥掉队
很多人对市界提到 , ID系列是电动车 , 但是远不能说是智能车 。
在特斯拉诞生以前 , 以比亚迪为代表的诸多车企 , 关注点都在于如何将动力由燃油转换为电池 。
大家之所以称特斯拉是汽车界的苹果 , 原因在于它重新定义了汽车的底层架构 。
2019年底 , 《时代》周刊评出了过去十年十大电子产品 , 苹果以三项产品霸榜 , 特斯拉旗下的Model S名列第二 。 《时代》周刊给出的理由是:“特斯拉Model S具有软件更新功能(OTA)、巨大的触摸显示屏和先进的自动驾驶系统 , 这让它给人感觉像是从2022年走来 , 而不是2012年 。 ”
特斯拉让汽车从一个机械产品 , 变成了一个数码产品 。 正如苹果让手机从功能机变成智能机 , 汽车也正在从功能车变成智能车 。

创事记|“成功者诅咒”:大众电动车为何在中国卖不动?
文章图片
图8/8

但大众现在所做的 , 还是在汽车电动化的层面 。 而这一转型的动力 , 可能很大程度上来自环保压力 。
作为一家欧洲车企 , 大众集团所背负的环保压力很大 。 2015年10月 , 在“排放门”事件爆发一个月后 , 大众便迅速提出了要研发MEB模块化纯电动平台的计划 , 并宣布为此投资70亿欧元 。
但是 , 仅仅实现电动化 , 显然已经难以满足中国消费者的胃口 。 还不能支持OTA(在线升级)的ID.4 , 放在当前中国电动汽车市场 , 仿佛来自上个世纪 。
据车市物语报道 , 一位已经离职的大众员工表示 , “德国人就是没搞明白 , 论机械工艺 , 他们是老大 。 但智能化不一样啊 , 去年ID.3、高尔夫上的一系列软件负面事件已经证明这一点了 。 而且在新势力的洗礼下 , 中国消费者已经被养刁了 , 什么语音助手 , 什么满车屏幕 , 消费者哪个没见过?这么对比起来 , ID.4这块车机就像是上世纪的 。 ”
在燃油车时代 , 大众可以照搬在欧洲市场的成功经验 , 毕竟作为近代汽车工业的发源地 , 德国市场相对于中国领先太多了 。 可是在电动化时代 , 欧洲已经明显落后了 。
在欧洲市场 , 消费者愿意出于环保为这样的电动车买单 。 但是在中国市场 , 经历了特斯拉和造车新势力的市场教育后 , 消费者显然难以对其产生兴趣 。
在ID.系列目前的价格区间 , 消费者有太多选择 。 在同行的衬托之下 , ID.显得过于黯淡 。
动了谁的蛋糕?
那么 , 大众为何会陷入这样的境地?
渠道问题和产品问题 , 归根结底是组织架构的问题 。 一个围绕燃油车的巨大系统运行了几十年 , 顷刻间要换一个面貌 , 这当中涉及厂家、经销商、供应链庞大的链条 , 动到哪一块都会面临巨大的阻力 。

创事记|“成功者诅咒”:大众电动车为何在中国卖不动?
文章图片
图9/8

当然 , 大众眼前的困境 , 困住的是所有燃油车企 。
一家韩系车企的老员工告诉市界 , 要做智能化、做软件 , 招聘一个资深的软件工程师一个月的薪水就要四五万元 , 这相当于一个部长的工资 。 如果要搭建一个上百人的智能化团队 , 人力成本太高了 , 其他的老员工也无法接受 。
但是 , 新能源业务组织不独立 , 经销商、投资人、厂家都没有办法独立 , 也没办法全力围绕新业务开展工作 。 主机厂要在燃油车和电动车当中做博弈 , 电动车凭借几千台的销量 , 难以从燃油车业务中抢夺资源 , 这是要公司最上层才能解决的问题 。
调整人员架构 , 意味着招人批人 , 升一批人 , 降一批人 , 裁一批人 , 对于南北大众这样的合资公司以及大众集团本身 , 都不是一件易事 。
几年前被传统主机厂斥为没经验的造车新势力 , 恰好没有燃油车的负担 , 能够轻装简行;同时 , 资本的加持让他们可以在招揽人才、技术引进上更加宽裕 。
目前 , 业内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 , 2025年之后 , 新能源将会迎来发展的关键时期 , 那么在2025年能不能有不错的产品 , 并铺设好渠道 , 就是一个大考验 。 小米造车不怕砸钱 , 怕的是把握不住时间窗口 。
留给84岁的大众的时间 , 可能真的不多了 。 诺基亚的前车之鉴 , 距离并不远 。
【创事记|“成功者诅咒”:大众电动车为何在中国卖不动?】(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