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自媒体|从威马的“无人驾驶”到理想的“持续OTA”,误导式宣传正无限靠近欺骗

来源:机器之心
作者/ 于雷
「我买的车怎么没有宣传中的功能?」
「后期通过OTA就可实现 。 」
「那何时可以OTA呢?」
「这个还不确定 。 」
这种对话 , 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中 , 可能会越来越多 。 而上述这段例句 , 则源自北汽极狐用户与销售人员之间的真实对话 。
「说实在的 , 到底何时实现、能否实现 , 我们自己也不确定 。 」这位销售人员对Auto Byte表示 , 他的回答只是官方话术 。
现在的宣传亮点 , 不知何时才能用上
自从ARCFOX极狐与华为合作以来 , 其产品最大的看点都集中在了华为HiCar版本上 。 极狐也在产品宣传上 , 将不知何时才能落地的HiCar功能混入了整体车型要素 。

财经自媒体|从威马的“无人驾驶”到理想的“持续OTA”,误导式宣传正无限靠近欺骗
文章图片
图1/14

例如 , αT将5G通信模组当作产品宣传点 , 但其实目前在售车型均未搭载 。 「目前在售车型都没有5G通信模组 , 只有华为HiCar会有 , 但提车至少要等到明年春节后 。 」销售人员表示 。
据北汽内部人士介绍 , 5G模组或许会在明年作为选装配件给有需要的车主更换 , 但具体时间点仍很久远 。
的确 , 将最高配置的功能和整个产品形象绑定在一起 , 是汽车产品宣传中的惯用传播方式 。 可对于智能化车型来说 , 消费者对其新型功能及配置认知还不足够 , 尤其对一些不能直观「看见摸到」的技术易存误解 。

财经自媒体|从威马的“无人驾驶”到理想的“持续OTA”,误导式宣传正无限靠近欺骗
文章图片
图2/14

例如 , 极狐αS宣传的续航里程是708km , 但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机动车产品公告 , 其华为HiCar版车型的续航里程只有500km , 可这一数字从未被提过 , 在官网也是缺失的 。
这种宣传策略存在引发公众误解的可能性 , 毕竟αT就连603H车型的续航都有653km , 所以按照常规理解应该是华为版也应是相应水准甚至更高 。
威马W6「首款无人驾驶量产车」?
威马W6所采用的「国内首款无人驾驶量产车」营销概念 , 则更加夸张 。 不管是在官网、官方广告投放物料 , 还是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在社交媒体的言论中 , 均频繁暗指威马W6已经具备了L4级自动驾驶能力 。

财经自媒体|从威马的“无人驾驶”到理想的“持续OTA”,误导式宣传正无限靠近欺骗
文章图片
图3/14

但实际上 , 在威马W6的相关功能里 , 仅有与百度Apollo合作开发的AVP无人自主泊车 , 可贴近L4级自动驾驶的概念 。 至于整体硬件水平 , 以及其余的驾驶辅助功能 , 仍停留在L2级别 。 但这却被威马在传播中故意忽略 , 误导消费者认为W6能实现全场景的无人驾驶 。

财经自媒体|从威马的“无人驾驶”到理想的“持续OTA”,误导式宣传正无限靠近欺骗
文章图片
图4/14

沈晖在社交媒体上提到威马W6时 , 经常采用「我们的无人驾驶功能」、「可自定义场景的无人驾驶汽车」、「L4级无人驾驶新品」等字眼 , 把需要多重条件的限定场景功能 , 模糊宣传为整个驾驶辅助系统能力 。
一周前 , 沈晖还在社交媒体发文「一台无人驾驶的智能车 , 如何让生活变得不一样?大概是每个高频场景 , 都有合适的解决方案 。 」末尾插有一条展示威马W6的宣传视频 , 但视频展示的只有AVP以及车内娱乐、午睡等等 , 很难撑起「无人驾驶的智能车」这种头衔 。

财经自媒体|从威马的“无人驾驶”到理想的“持续OTA”,误导式宣传正无限靠近欺骗
文章图片
图5/14

威马在官网和投放广告中 , 也是直称W6是「国内首款无人驾驶量产车」 , 只有在进入广告后的深层页面 , 才能看到无人驾驶指的仅是AVP功能 。
在如今车企的营销方案中 , 虽然也有将L2级驾驶辅助称为自动驾驶的混淆问题 , 但都不及威马夸张 。 然而在那种情况下 , 也造成了很多车主对驾驶辅助功能的过度信任 , 成为了一些事故的诱因 。 就和特斯拉的部分车主一样 , 他们在开启相应功能后 , 就脱离对车辆的监管 , 导致在事故发生前无法及时接管车辆 。

财经自媒体|从威马的“无人驾驶”到理想的“持续OTA”,误导式宣传正无限靠近欺骗
文章图片
图6/14

另外 , 威马W6还不只是混淆宣传无人驾驶 , 也存在故意夸大AVP能力的问题 。 AVP指在特定场景中实现自动代客泊车与智能召唤 , 威马把AVP分为HAVP(自主学习泊车)和PAVP(高精地图泊车)两部分落地 。 目前仅能做到相对基础的HAVP , 但即便是还未实现的PAVP , 也与想象中有很大差距 。
HAVP无法主动寻找车位泊入 , 要先通过人工驾驶带领车辆记录下完整的停车路线 , 再借助云端算力构建出完整的空间坐标 , 之后才可进行固定的点到点泊车 。 HAVP在数据记录上也有很多局限 , 同时最多保存5条路线 , 每条最多100米 , 还仅支持垂直车位的泊入 。
由于HAVP是通过视觉识别记录空间坐标 , 所以只有处在预存路线起点位置才能触发 。 实际使用中 , HAVP对起点位置的精度要求非常严格 , 与记录起点存在小幅偏差 , 就难以识别成功 , 能提升的便利性相对有限 。

财经自媒体|从威马的“无人驾驶”到理想的“持续OTA”,误导式宣传正无限靠近欺骗
文章图片
图7/14

从技术角度而言 , PAVP相比HAVP主要是省略了构建空间信息的任务 , 云端已经有百度提前采集出的完成停车场空间信息 , 相当于预存了N条路线 , 车辆可以实现非固定车位场景的泊车、取车 。
但PAVP同样面临视觉识别难题 , 而且触发的前提是有云端数据 , 短期内恐怕使用场景非常有限 , 更多是一个噱头的存在 。
理想ONE旧款无法持续升级
作为造车新势力的头部企业之一 , 理想汽车最近也陷入虚假宣传风波 。 有老车主在网络上抗议称 , 自己购买的理想ONE受到硬件限制 , 无法升级成最新的NOA导航辅助驾驶系统 , 这违背了李想早期给出的会预留升级接口、车辆可以持续生长的承诺 。

财经自媒体|从威马的“无人驾驶”到理想的“持续OTA”,误导式宣传正无限靠近欺骗
文章图片
图8/14

这种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 , 还在于新老车型的硬件差异过大 。 2021款理想ONE能够搭载NOA导航辅助驾驶系统 , 不仅是软件算法持续升级 , 核心硬件性能也大幅进步 , 从Mobileye芯片升级为两颗地平线征程3芯片 , AI性能提升了12倍 。

财经自媒体|从威马的“无人驾驶”到理想的“持续OTA”,误导式宣传正无限靠近欺骗
文章图片
图9/14

同时 , 2021款理想ONE车身上的安装硬点也有很大变化 , 方向盘还根据NOA功能进行了重新设计 , 按键数量及逻辑发生改变 , 线束也无法与2020款兼容 。 理想汽车表示 , 经过多轮的技术研究 , 都没有办法为用户进行安全的升级 。
新车型技术进步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 如果没有李想此前做出承诺 , 消费者基本也不会抵触 。 但问题在于 , 理想汽车在最艰难的起步阶段 , 选择了给出超越市场规律的承诺 , 以换取短期市场增量 。

财经自媒体|从威马的“无人驾驶”到理想的“持续OTA”,误导式宣传正无限靠近欺骗
文章图片
图10/14

有点讽刺的是 , 当时李想曾现身说法 , 表示自己曾有一台特斯拉Model X , 为了升级最新的硬件 , 被迫多花了30多万换新款 , 所以承诺这样的事情不会在理想车型上发生 。
极氪001被指套路太多
极氪是被吉利寄予众望的全新品牌 , 但其首款车型的传播和销售过程就引发了极大争议 。 例如极氪001发布会上 , 当介绍新车采用的SEA浩瀚架构支持800V快充时 , 没有明确是暂未实现的技术 , 而是语音诱导为新车技术 。

财经自媒体|从威马的“无人驾驶”到理想的“持续OTA”,误导式宣传正无限靠近欺骗
文章图片
图11/14

不仅如此 , 极氪在展示具体的车型配置时 , 还存在更大的误导操作 。 发布会PPT在顶配版本后 , 特别标注了「全配版」 , 但不仅最被消费者关注的配置之一「EC光感天幕」只能选装 , 甚至副驾驶座椅通风这种相对基础的配置 , 也在顶配车型选择清单的范围内 , 实在与全配差距太远 。

财经自媒体|从威马的“无人驾驶”到理想的“持续OTA”,误导式宣传正无限靠近欺骗
文章图片
图12/14

这些问题经过网络舆论发酵后 , 极氪CEO安聪慧在极氪APP正式发文回应 , 主要内容是「为让大家尽早提车 , 7月10日极氪发布延缓三项新配置选装的说明 , 却忽略大家对个性化配置的急迫需求 。 」「经过反复论证与评估 , 极氪汽车决定对所有用户开放三项新配置选装 , 由此产生的额外投入由极氪承担 。 」
这一回再次被指责全是套路、缺乏诚意 , 不但没有正面回应问题 , 还把消费者对诱导营销的抗议 , 曲解为「大家对个性化配置的急迫需求」 , 并把此前混淆传播的EC光感天幕、副驾驶座椅通风、钢琴漆黑色运动组件3项配置 , 称为「新配置选装」 。
极氪针对此次事件给出的「补偿」方案 , 仅有在12月31日前 , 可以按6折价格选装 。 至于之前被「全配版」被误导购买顶配的用户 , 以及WE版没有后排隐私玻璃等问题 , 均未提及 。

财经自媒体|从威马的“无人驾驶”到理想的“持续OTA”,误导式宣传正无限靠近欺骗
文章图片
图13/14

在极氪001的车型官网内 , ZEEKR OS智能座舱的宣传内容占据了一版页面 , 除了功能介绍外 , 还表示可以「随时响应需求」 。 然而在今年上海车展展出的工程样车 , 仅在车机主菜单UI界面的操作中 , 就有严重的延迟卡顿 。 后来的版本虽然解决了这项问题 , 但是运行速度仍不算快 。
这里的根本问题还出在820A芯片已经是上一代产品 , 性能只有当前高通最新SA8155的1/3 。 后者已经被最近推出的新车陆续搭载 , 使用者也包括吉利体系下的星越L、领克09 。 极氪001即便立项较早 , 但也不应该出现这种问题 。
监管与自律 , 早应上线
早在2018年 , 小鹏汽车的一则广告在展示G3的XPilot驾驶辅助功能时 , 就设计了车主脱手脱眼玩手机、喝咖啡等危险驾驶行为 。 时至今日 , 那些急于冲上智能化赛道的车企们的宣传意识 , 似乎既没有因为频发的事故扭转 , 也没有受到严格监管 。

财经自媒体|从威马的“无人驾驶”到理想的“持续OTA”,误导式宣传正无限靠近欺骗
文章图片
图14/14

美国SAE的J3016技术标准在今年4月的更新版本中进一步明确 , 只有L3-L5等级的技术才能被成为「自动驾驶系统」 , 其他的智能称作「辅助驾驶系统」 。
此外 , 在欧洲E-NCAP五星安全评价中 , 对于辅助驾驶系统的「消费者信息」也会进行评分:系统名称包含「助理」「协助」「辅助」或该术语的其他变体 , 可得10分;反之 , 系统名称若包含「自动」「自动化」「无人驾驶」这样的暗示 , 则只可得0分 。
在国内 , 工信部在年初实施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推荐性国标中 , 也对各级制定了明确的功能规范和中文命名 , 如将L2称为组合驾驶辅助、L3为有条件的自动驾驶 。
可是至今 , 许多车企在宣传时仍在疯狂打「擦边球」 , 在虚假宣传的边缘疯狂试探 。 虽然部分车企会遭到工商部门质询 , 但事后的宣传方案可能也不会有什么改变 。
可以理解企业的宣传策略必然需要以最大的亮点来吸引消费者 , 但如果混淆自己产品的实际现状与限制条件下的特殊功能 , 以特殊产品、甚至未来展望来美化全系车型 , 这就像是将边缘场景描述为道路日常一样不合理 。 这种宣传方案 , 既会误导消费者 , 也容易让自身陷入纠纷 , 甚至引发事故 。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朱西产曾表示 , 「不能指望企业在宣传上去掉夸张成分 , 他们一定会想出各种方法来宣传自家的自动驾驶系统 , 消费者在此过程中也会慢慢放松警惕 。 」
【财经自媒体|从威马的“无人驾驶”到理想的“持续OTA”,误导式宣传正无限靠近欺骗】虽然他表示抵消这种夸张宣传的唯一办法就是「让车辆真正达到L3级以上」 , 但即便那个时代来临 , 车企针对各项功能的进一步夸张宣传或许仍会存在 。 因此 , 对广告、传播、市场的强制监管是必然需求 。 毕竟 , 要想要求所有消费者都系统化接受相关「教育」并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监督 , 显得更不现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