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财经社|IPO“地震”:42家企业被中止上市 300亿估值的比亚迪半导体按下暂停键
文/李文
编辑/杨洁
短短几天内 , 42家企业的IPO道路 , 被按下了暂停键 。
从8月18日至8月22日 , 受到4家中介机构被立案调查的影响 , 已有已有18家上市公司资本项目搁浅 , 42家拟IPO项目中止审查 。
比亚迪半导体也被牵涉其中 。 8月18日 , 根据深交所官方网站披露信息 , 北京市天元律师事务所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第六十四条的相关规定 , 深交所中止了比亚迪半导体的发行上市审核 。
但对于比亚迪半导体等拟IPO企业来说 , 这未免是一场“无妄之灾” 。 而这场42家企业被集体“干翻”的风波 , 或许都和之前一家名叫蓝山科技的企业爆雷有关 。
一个项目爆雷 , 42家企业受到牵连
文章图片
图1/2
【AI财经社|IPO“地震”:42家企业被中止上市 300亿估值的比亚迪半导体按下暂停键】
和比亚迪半导体一样 , 临时被叫停上市进展的 , 还包括苏州未来电器、北京蓝色星际等34家创业板上市企业 , 以及8家再融资、重大资产重组项目的公司 。
巧合的是 , 今年8月18日 , 华龙证券、中兴财光华会计师事务所、北京市天元律师事务所及开元资产评估四家中介机构 , 同时被立案调查 。
而被影响的42家IPO企业中 , 均和以上中介机构有所涉及 。 这也意味着 , 这些机构的被立案调查 , 让它们签字或者正在保荐的项目 , 都受到了牵连 。
业界目前认为 , 这起大规模资本中止事件 , 起因于蓝山科技 , 这家公司于2020年11月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而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
蓝山科技 , 原是一家新三板创新层企业 , 也曾是资本市场的香饽饽 , 主要从事光电网络信息传输行业 。 无论和比亚迪 , 还是其他41家公司 , 几乎都是“八竿子打不到” , 没有任何股权交叉关系 , 也没有业务上的往来 。
但通过资本市场的连襟关系 , 这却最终波及到了它们 。
事情追溯至去年4月 , 蓝山科技从新三板的创新层申请精选层并停牌 , 但随后在全国股转公司的问询函中 , 蓝山科技无法回答问题 , 于9月被迫宣布中止申请 。 9月29日复牌后 , 公司股价暴跌 , 随后在10月和11月 , 公司密集发布公告 , 其内容包括公司、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被限制消费;控股股东持有的公司股权全部被质押;公司及子公司的基本户被冻结;主要业务光通信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已处于停顿状态;甚至还称 , 公司只剩下了2名员工 , 包括实际控制人(兼任董事长和总经理)和财务总监在内的其余员工均已离职 。 雷声密集 , 不断曝出 。
11月27日 , 证监会宣布因涉嫌信披违规对蓝山科技立案调查 。
作为蓝山科技聘请的独立第三方中介机构 , 华龙证券、中兴财光华、天元律所分别担任蓝山科技申报精选层的督导券商、审计机构、法律顾问 , 开元评估为其处置一批生产设备出具了评估报告 。 目前 , 它们也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
《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第六十四条的相关规定 , 中介机构因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上市公司发行证券、并购重组业务涉嫌违法违规 , 或者其他业务涉嫌违法违规且对市场有重大影响 , 正在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 企业应按照要求中止审核 。
一家企业“翻车”牵连了42家企业IPO停摆 , 可谓绝无仅有的情况 。 而被涉及到的比亚迪半导体 , 无疑是其中最大的一家科技公司 , 上市前的估值已经达到300亿元 。
呼之欲出的芯片盛宴 , 也“一键暂停”
文章图片
图2/2
这点风浪 , 放在比亚迪半导体的17年发展历史中也许并不算什么 。 但是IPO计划被中止 , 却无疑将打乱包括中金资本、喜马拉雅资本(Himalaya Capital)、招银国际、小米科技、红杉资本等 , 其背后一众一线投资方的节奏 。 它们不得不尝试像比亚迪的大股东巴菲特学习“延迟满足” 。
回溯比亚迪半导体的过去17年 , 成长之路一直磕磕绊绊 。 2004年 , 在王传福宣布“这辈子就造汽车”的第二年 , 比亚迪微电子公司悄然成立 , 成为比亚迪半导体的前身 。
在当时国产汽车发展的大战略下 , 比亚迪半导体并不引人注意 。 在2008年 , 比亚迪以2亿元收购了巨亏中的宁波中纬 , 引起舆论哗然 。 在当时 , 市场普遍不看好比亚迪的这次冒险收购 , 认为它“花钱买了个烫手山芋” , 当时有媒体报道称 , 这家企业“每月亏损5000万元 ,亏损至少3年以上” 。 受此影响 , 比亚迪的股票也大幅受挫 。 此举后来也屡屡被外界舆论诟病和质疑 。
但事实证明 , 王传福赌对了 。 2009年 , 比亚迪推出第一代IGBT芯片 , 打破了国际巨头的技术垄断 。 2011年 , IGBT1.0芯片开始在纯电动汽车E6上批量装车 。
IGBT , 全称是“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 其芯片与动力电池电芯并称为电动车的 “双芯” , 是电动车性能的关键技术 , 也因设计门槛高、制造技术难、投资大 , 被业内称为电动车核心技术的“珠穆拉玛峰” 。 当时 , IGBT长期被德国英飞凌、日本三菱等垄断 , 国内几乎是空白 。
2012年 , 比亚迪2.0代芯片研发成功 。 2018年 , 比亚迪微电子发布全新一代车规级IGBT4.0芯片 , 比亚迪也成为中国唯一一家拥有IGBT完整产业链的车企 。 根据Omdia统计 , 2019年IGBT模块销售额统计中 , 比亚迪半导在全球厂商排名第二 , 仅次于英飞凌 , 市场占有率19% 。
2020年 , 全球芯荒 , 也带动国产芯片行业的资本热潮 。 4月 , 比亚迪微电子更名为比亚迪半导体有限公司 , 准备拆分独立上市 。
一场资本盛宴拉开序幕 。 在去年5月-6月 , 比亚迪半导体迅速完成了27亿元的A轮和A+轮融资 , 投后估值达到102亿元 。 投资方包括中金资本、喜马拉雅资本(Himalaya Capital)、招银国际、小米科技、红杉资本等 。 在两次融资之后 , 中金公司给予了比亚迪半导体不低于300亿元的市场估值 。
今年5月11日 , 比亚迪发布了分拆上市预案与相关机构辅导意见 。 6月底 , 根据比亚迪公告 , 深交所已正式受理比亚迪半导体创业板上市的申请 。 距离公司透露独立分拆上市的意图 , 仅仅过去了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 , 可谓“光速” 。
根据招股书 , 比亚迪半导体在2019年-2020年 , 实现营收分别为10.96亿元、14.4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8511.49万元、5863.24万元 。 盈利能力由此看来 , 并不算突出 。 并且 , 公司营收中有超过50%以上来自和比亚迪的关联交易 。
但很显然 , 资本市场仍然对其寄予厚望 。 可现在 , 这场价值数百亿的资本盛宴 , 却因为“无妄之灾”而被延缓了 。
根据法规 , 只有当天元律师事务所的相关情形消除 , 或者在三个月内完成尽职调查 , 并及时告知深交所后 , 比亚迪半导体才有可能恢复上市资格 。 比亚迪半导体也对外表示 , 公司会尽快推进复核 。
但资本市场此次大规模“中止”风波的影响 , 或许还将继续 。
推荐阅读
- Top10|中国十大科技富豪2021创最惨纪录:财富蒸发5000亿元
- 海康威视|智能家居战场又添一员,海康威视分拆萤石网络上市,半年营收20亿 | IPO见闻
- 最新消息|中金公司被证监会监管谈话:联想科创板IPO保荐未尽责
- 运营|Yiwealth面向百家金融机构免费提供百万元智能内容产品及服务,打造财富管理行业智慧运营新基建
- 银行|聚焦“财富管理”首届中信银行APP节全程直播
- the|反垄断下狂“敛财”?美国五大科技公司年营收有望达到9万亿
- 信息|财报识别系统教你怎样做好金融信贷审批工作!
- Waymo|科技早报 | 商汤香港IPO发行价定为每股3.85港元 小米发布12系列手机
- China|中国移动被弃购超7亿创纪录,近10年最大IPO会破发吗?
- Top10|2021年财富增长最快十大富豪:马斯克增加1098亿美元居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