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种群|野生动物为何“露面”多?国家林草局回答了

近年来 , 亚洲象、东北虎等野生动物出现在人类活动区域的频率增多 。 国家林草局“十四五”规划编制组组长陈嘉文表示 , 我国对野生动物保护力度不断加大 , 野生动物野外种群数量明显增长是重要原因 。
【动物种群|野生动物为何“露面”多?国家林草局回答了】他是近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作出上述表示的 。
陈嘉文说 , 正常情况下 , 野生动物家族或者种群都有依赖原有栖息地生存繁衍的习性 。 但随着个体数量的增加 , 有的个体就需要寻找新的领地 , 有的家族需要更大范围的觅食 , 这样就会导致野生动物种群向外游荡和扩散 。
“栖息地质量也是导致野生动物出现在人类活动区域的一个重要原因 。 ”他解释说 , 目前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质量有待提高 , 栖息地完整性也不够 。 与完全自然演替形成的栖息地相比 , 我们的栖息地很多是经过森林采伐、农业开垦或者人工造林的 , 对野生动物种群的承载力不如纯天然的高 。 工农业的开发建设也使得野生动物栖息地被割裂、破碎化比较严重 , 很容易造成野生动物扩散 , 出现在人类活动区域 。
未来 , 陈嘉文表示 , 将通过三方面举措更好处理人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问题:
第一是科学划定野生动物栖息地边界 。 针对一些大型、凶猛的野生动物 , 要设置防护设施和缓冲带 , 防止野生动物种群侵入人类的集中居住和活动区域 。 对鸟类和蛇类这种小型野生动物 , 侧重于做好安全防护的知识教育 , 适当开发一些防护器材 。
第二是改善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生境 , 提高野生动物种群的承载力 。 根据主要保护对象的生物学特征 , 对野生动物栖息地进行近自然改造 , 妥善解决栖息地破碎化的问题 。 比如大熊猫栖息地 , 过去里面种植了一些人工林 , 不是原生植被 , 近自然改造就要改造一些适合大熊猫栖息的树种 。
第三是发挥政策的多渠道保障作用 , 主要是发挥补偿、保险、救济的作用 , 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 。 要依法建立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制度 , 合理确定补偿标准和方式 , 还要引进保险机制 , 把野生动物伤人的情况纳入保险范围 。 采访人员胡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