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第一次通过鲜亮的屏幕看到未曾触及的世界 , 可能难以想象 , 有一天显示屏可以薄如纸张 , 能够自由卷曲弯折 , 以无限角度和可能性展现无限“视界” 。
从0.12毫米超薄电子触控玻璃到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 , 位于安徽省蚌埠市的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里 , 我们能从各类创新突破的玻璃产品中 , 窥见新型显示产业的广阔前景 。
业内人士指出 , 人类获取的信息中83%来自视觉 , 屏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 在政产学研用各方努力下 , 我国新型显示产业规模位居全球第一 , 营收在全球占比超过四成 , 呈现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 。
然而 , 采访人员采访了解到 , 由于起步晚、基础弱 , 我国显示产业仍然面临核心技术供给不足、关键材料依赖进口等隐忧 。 透过这些高清、智能、多样态的显示屏 , 我们能看见怎样的未来?
【手机|新型显示产业跑出“加速度” 核心技术攻关待加强】新趋势:智慧无界 技术迭代
在家里戴上3D眼镜能享受电影院般的震撼3D效果;坐在汽车里观赏大屏幕播放的足球赛;到医院点点空气就可以“不留痕迹”挂号缴费;车窗使用的透明OLED , 让你既不错过屏幕精彩也能留心窗外风景……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文强说 , 去年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发展持续向好 , 表现非常亮眼 。 新型显示产业全年营收达4460亿元 , 同比增长19.7% , 增速领跑全球 , 全球占比达40.3% , 产业规模位居全球第一 。
伴随着产业规模扩大 , 显示产品新品、亮点频现 , 新技术加速发展 , 呈现出智能化、尖端化的发展趋势 。
智能化:更智慧、更无界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晓东认为 , 现在车载、家电、城市亮化、安防、远程医疗、商务办公等各种场景都在应用着显示产品 。 通过显示屏 , 可以实现智能化与人的互动 。
柔软轻薄、可以戴在手腕上的腕带手机 , 全球领先的360度折叠屏 , 智能无线腔镜、车载显示产品等不断涌现 。 除了外观新奇、功能多样 , 智能化更是不少显示产品共同的主题 。
副驾驶座上的约20英寸大屏幕播放足球赛、车前方的智能交互大灯显示行人先行提示等图形……高合汽车项目管理主任工程师雷震简单滑动屏幕 , 向采访人员展示着车载显示的智能化座舱应用场景 。
“高合HiPhi X经过三年多的研发 , 目前已经实现量产并交付市场 , 具备了触摸屏、语音、视觉检测等多感融合交互系统 , 处处都体现着智慧显示应用 。 ”雷震说 。 比如 , 为驾驶员准备的抬头显示功能 , 可以将行驶速度、导航等信息投射在挡风玻璃前方 , 让司机不用转头、低头就能了解驾驶必要信息 , 减少分神带来的危险 。
依托自主研发的裸视三维显示技术 , 在手机上贴上智慧膜 , 安装3D APP , 可轻松将普通手机升级成3D手机……深圳市立体通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助理安骁涌说 , 升级后的手机可实现3D观影、3D拍摄、3D视觉训练等三维多场景互动 , 可在150多款手机机型上使用 , 目前已与卫生健康、学校等单位展开合作 。
尖端化:更前沿、新突破
在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充满未来感的展厅中 , 玻璃展现出人们以往难以想象的特性:超薄、超柔、可卷曲 。 可以预想的是 , 这些超越“极限”的玻璃 , 将能与显示产业碰撞出无限可能 。
工作人员告诉采访人员 , 实验室瞄准国家战略需求 , 大力开展科研攻关 , 陆续攻克了0.12毫米超薄电子触控玻璃、8.5代TFT-LCD玻璃基板、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等前沿技术 。 依托当地日益完善的科研与产业融合机制 , 这些先进技术快速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形成产业化 。
“我们创新‘研发+工程’模式 , 在蚌埠建设了中国首个柔性显示应用规模化基地、全国高世代液晶玻璃重要基地 , 努力打造‘万亿硅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 ”中国工程院院士、玻璃新材料技术专家彭寿说 , 以蚌埠为代表 , 中国在新型显示玻璃、新能源玻璃等领域 , 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根本性转变 。
当前 , 可完全卷曲的折叠屏 , 已经成为显示行业的亮眼“新秀” 。
在各大展会展出的高科技柔性显示产品中 , 有块像纸一样可自由卷曲折叠的柔性显示屏格外引人注目 , 这一产品由维信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 , 是业内较早布局柔性显示产业的企业 。
“这一柔性OLED显示模组 , 卷曲半径仅为5毫米 , 比去年减少了2毫米 。 ”该公司品牌中心主管尹路星说 , “别小看这2毫米 , 它代表着技术水平的跨越提升 , 柔性屏越柔 , 应用场景就越广 。 ”目前 , 柔性屏主要用于手机、智能手表等终端 , 正逐渐扩展至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家居等领域 , 在弯曲、转角处大显身手 。
“新型显示无处不在 , 显示产业前景广阔 , 呈现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 。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 在加快制造业高端化发展上 , 多条全球最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满产满销 , 全柔性AMOLED面板生产线批量出货 , 8K超高清、窄边框、全面屏、折叠屏、透明屏等多款创新产品全球首发 。
新生态:链条延长 创新共赢
“在数字时代 , 显示产业已经成为升级信息消费、壮大数字经济、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关键基石 。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负责人说 , 去年 ,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冲击 。 另一方面也催生了全球远程会议、远程教育、居家娱乐需求的全面提升 , 显示产业整体呈现逆势上扬的态势 。
在新的一轮信息技术快速进步和产业加快变革的大背景下 , 我国新型显示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的特征更加明显 。 从产业链到供应链 , 显示产业上下游共生共荣 。 愈发紧密的联动 , 正促进更加成熟、完善的显示产业生态体系逐渐成型 。 在这一过程中 , 显示产业的跃升悄然发生 。
“针对市场上显示终端产品柔性可折叠发展的趋势对关键材料的需求 , 加快‘高强玻璃―极薄薄化―高精度后加工’的全国产化UTG产业链布局 , 目前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产线已经具备投产条件 , 正在与相关下游企业合作 , 加速形成产业规模优势 。 ”凯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王伟说 , 集团不断拓展玻璃产业链条 , 孵化光伏材料相关企业15家 , 实现材料—装备—产业—应用的全创新链发展 , 做大做强硅基制造业 。
围绕显示产业等战略高地 , 安徽省抢抓机遇 , 正持续推动新型显示产业创新发展 , 将其作为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优势产业链之一 。
今年6月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等联合发布《合肥宣言》 , 全面推动新型显示、半导体、电子元件、电池等行业与汽车行业的合作水平 , 进一步提升核心技术创新能力 , 加强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保障能力 , 打造合作共赢的产业新生态 , 促进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
“我们注重石墨烯生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 在触控显示、电子器件等领域取得突破 , 目前跟合肥、武汉、深圳等地显示企业合作 。 ”合肥微晶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聂彪说 , 该公司也获得快速发展 , 2017年产值700多万元 , 去年超过4000万元 。
出货量增长7% , 出货面积增长9% , 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全球每四个智能终端就有一块显示屏来自这里……京东方不仅是显示产业龙头企业 , 也带领着合肥信息显示产业从无到有 , 从弱到强 , 实现了华丽转身 。
“在合肥 , 我们累计投资超过1000亿元 , 我们累计产值超过2700亿元 , 吸纳就业人数超过25000人 。 ”刘晓东介绍 , 到目前为止 , 在该公司带动下 , 在合肥落户的关联企业配套的超过120家 , 产业集群产值每年大概1700亿元 , “我们将和各位合作伙伴携手一起 , 深度合作 , 共创共赢 。 ”
截至目前 , 安徽省新型显示产业已形成以显示面板为核心 , 以玻璃基板、偏光片、光学膜等为配套 , 带动电视、计算机、可穿戴产品等下游智能终端全面发展的“从沙子到整机”全产业链布局 。
安徽显示产业发展的“加速度” , 是中国显示产业持续向好的缩影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在稳定优化产业链供应链上 , 我国新型显示产业本地化配套水平明显提升 , 关键材料本地化配套率达到54% , 显示装备从非核心领域向核心领域不断扩展 , 部分核心装备实现零的突破 。
合作共赢的产业新生态正在加速构建中 。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 在关键领域创新突破上 , 新型显示产品与5G通信、超高清视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物联网等新型产业加速融合创新 , 在汽车电子、远程医疗、工业控制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 , 形成了行业增长新动能 。
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上 , 显示行业专家和领军企业负责人表示 , 未来五年 , 我国新型显示行业产值将继续维持高速的增长 , 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 前景可期 , 全球大量新型显示产业上下游企业也开始加紧在华布局 。
“近年来 , 我们已经累计投资近10亿元人民币 , 用于拓展增强我们在中国市场的研发、测试和生产能力 。 ”默克集团执行董事会成员、默克电子科技首席执行官毕康明说 , 该公司在中国的第一家OLED材料生产工厂目前正在加紧建设中 , 预计明年正式投产 , 全新的OLED生产线在投入建成 , 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之下 , 中国OLED市场实现了进一步增长 , 未来几年增长潜力依然巨大 。
解隐忧:补齐短板 攻关合作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开端 , 也是内外部环境持续发生深刻变化、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重要时期 。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负责人说 , 显示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性产业 , 将成为进一步推进现代化进程 , 构建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支撑与依托 。
尽管创新引擎不断加速 , 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 , 但由于起步晚、基础弱 , 我国显示产业仍然面临核心技术供给不足、关键材料依赖进口等隐忧 。
部分关键材料国产化率较低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近年来 , 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在创新、政策、市场“三轮”驱动下 , 取得关键材料不断突破、产业集聚不断加速、产业规模不断提升的革命性转变 , 但距离“显示强国”的目标仍存在一定差距 , 其中一大瓶颈制约在于 , 部分关键材料依然依赖进口 。
有受访专家表示 , 目前OLED玻璃基板、光刻胶等上游关键材料仍被国外封锁垄断 , 有的需要付出高额的专利授权费用 , 显示材料已成为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的突出“短板” 。
部分新型显示装备有待“从0到1”突破 。 有显示企业负责人表示 , 其液晶产线中装备投资的比例超过60% , 一些核心装备仍需进口 。
对于我国企业在新型显示装备上实现“从0到1”突破比较难的原因 , 专家认为 , 一是体量与国际厂商相比有差距 , 导致研发投入、人才差距大;二是技术积累差距 , 国外不少企业拥有几十年及以上的历史 , 而我国许多企业才刚起步 。
产业协同创新不足 。 专家指出 , 我国新型显示产业上游材料企业与下游面板、终端企业之间没有形成完善的协同创新发展机制 , 导致产业链供应链出现“好材不敢用、好材没人用”等突出问题 。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 。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表示 , “十四五”规划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 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 把科技创新摆在各项规划任务首位 , 进行专章部署 , 对我国新型显示产业提供了做大做强的战略性支持 。
多位显示行业专家和领军企业负责人表示 , 他们对未来五年的发展充满信心 , 同时为克服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瓶颈 , 呼吁科学合理统筹布局 , 加大自主研发力度 , 提高对外开放程度 , 进一步推动我国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 。
进入“十四五”发展新阶段 , 我国新型显示产业要针对薄弱环节补链强链 , 持续攻关“卡脖子”材料、装备 , 消除风险隐患 。 业内专家表示 , 我国在设备和材料方面仍要持续攻关 , 从简单到复杂 , 稳步前进 , 同时要抓重点和节奏 , 材料本身有很多种 , 量大面广的材料尽力实现国产化 。
如何进一步推动我国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 , 克服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瓶颈?行业专家们建议 , 应科学合理统筹布局 。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 近年来 , 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带动作用“成效明显” , “十四五”期间仍是各地发展重点 。 无论是环渤海、长三角地区 , 还是中西部、珠三角地区 , 在不同领域的产业布局里 , 都把新型显示作为重要发展方向 。 未来 , 新型显示产业总体布局将更加合理 , 希望不要出现高端产业低端化 , 企业在投资布局时要提前做好判断 。
在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方面 , 中国科学院院士支志明等专家指出 , 要提高部分关键材料国产化率 , 我国应该有自己开发的自主材料和创新性材料 , 避免出现关键材料被一些国际厂家主导的不利局面 。 同时加大首批次材料、首台套装备应用扶持力度 , 针对关键产品与装备的认证、应用 , 给予下游应用企业资金支持 , 鼓励引导下游企业推动产品与装备的国产化替代 , 实现“好材敢用、好材用好” 。
“要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程度 。 ”业内专家认为 , 我国显示产业应构建开放创新生态 , 加强国内外合作 , 带动全球产业链发展 。 在不断提升产品优势方面 , 彭寿认为 , 要加速推动全球产业链的开放协作 , 提升我国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 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物联网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韩允认为 , 我国不仅要加强产业协同创新能力 , 完善配套体系建设 , 同时也要提高对外开放程度 , 走出去、引进来 , 引导产业跨越式发展 , 使我国成为全球新型显示产业的主要集聚地和核心点 。
一屏一世界 。 在愈来愈轻薄、灵活的屏幕背后 , 我们能看见更加厚重扎实的产业积累 , 更加坚韧全面的生态链布局 。
推荐阅读
- 数字化|零售数字化转型显效 兴业银行手机银行接连获奖
- 手机|一加10 Pro宣传视频曝光:将于1月11日14点发布
- 手机|黑莓宣布 1 月 4 日起将终止 BlackBerry OS 设备服务支持
- 手机|【直播纪要】VR/MR会吹响消费电子反攻的号角吗?| 见智研究
- 实力比|小米12对标苹果遭嘲讽?雷军:国产手机的实力比想象中强,有和苹果比较的勇气
- 尺寸|3199元起,小米12/12 Pro/12X手机今天晚上20点正式开售
- IT|为什么感染飙升但死亡人数有限?研究显示T细胞可防止奥密克戎引发重症
- 部落|excel固定显示行列视频:应用冻结窗格同时固定标题行和列
- 能力|有了长续航的独立通信手表,就不必为出门没带手机而焦虑了
- 德尔塔|为什么感染飙升但死亡人数有限?研究显示T细胞可防止奥密克戎引发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