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趾|西北一直干旱少雨?听听史前动物怎么“说”( 二 )


时间推移到距今250万年前 , 一种名为真马的种群出现 , 这也是第四个在临夏盆地出现的主导动物群 。 由于全球进入冰期 , 西北气候更趋干旱寒冷 。 “这一时期有大量食肉动物存在 , 它们是食草动物的天敌 , 奔跑、进食速度不如真马的三趾马动物群已不适应当时的环境 。 ”邓涛解释 , 真马更类似于现代马 , 每只脚只有一个脚趾 , 这使得真马的奔跑速度更快 。
“在我国西北地区 , 动物群的变迁不仅与全球气候密切相关 , 更受到青藏高原隆升这一地理因素的影响 。 ”邓涛和他的团队发现 , 在青藏高原南北两侧 , 都有巨犀化石出土 , 说明当时高原远未隆升到现在的高度 , 巨犀动物群还能自由穿行 。 “我们推测当时隆升的高度在2000米以下 。 ”邓涛说 , 而到铲齿象时代 , 高原南侧已无该种群分布的踪迹 , 表明高原已经隆升到阻碍铲齿象自由迁徙的高度 , “可能在3000米以上” 。
据了解 , 科学家通常根据动物的分布、身体结构、牙齿齿冠高低、食物类型等来判断当时的气候环境 。 而一些植物的花粉化石、孢子化石等则可佐证这一判断 。 “临夏盆地是一个很特殊的地区 , 这里就像一部‘高原史书’ , 完整记录下西北地区的气候变迁与青藏高原隆起过程 。 ”邓涛说 。
(采访人员胡伟杰、杨雅婷、马莎)新华社兰州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