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这段广为媒体传播的“灵魂论” , 被解读为智能时代传统车企的焦虑——不能是只懂制造的“代工厂” , 沦为科技巨头人工智能落地的“载体” , 因为未来能主导汽车产业发展的企业 , 需要以人工智能为核心 , 出行服务为落脚点 , 用户思维为导向 。
本质上 , 一台能实现完全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的终极形态 , 可能就是一个汽车形状的“机器人”;而这样的智能出行企业 , 大概率也更易造出其他类型的机器人 , 一方面有完备的智能生产线供应链的支持 ,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如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动驾驶等或可平移复用 。
这也与马斯克在2021年Q1财报电话会上说的 , “我认为从长远来看 , 人们会将特斯拉视为一家人工智能机器人公司”不谋而合 。
文章图片
变革之际 , 科技巨头有机会颠覆过往游戏规则“操控”传统车企 , 传统车企也有机会进化蜕变成为更加综合的智能制造企业 。
早在2020年初 , 现代汽车曾公布未来5年向包括个人飞行器(Personal Air Vehicle)、机器人、最后一英里移动出行(Last Mile Mobility)等领域投资10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5千亿元)的计划 。 入主波士顿动力 , 现代集团或意在强化未来竞赛的主动权 。
文章图片
现代2011 TIGER概念机器车
这场传统车企与科技巨头的博弈背后 , 则是围绕人工智能产业人才日渐白热化的竞争 。 可以预见 , 越来越多的人才将奔赴这片流淌着奶与蜜的应许之地——
理想汽车当前自动驾驶团队有300人 , 年底将翻倍至600人;小鹏汽车自动驾驶软、硬件以及配套基础设施团队总人数年底将超1500人;蔚来汽车自动驾驶团队规模年底或将扩大至800人;华为年底智能驾驶团队将达2000人;小米汽车雷军则亲自下场发微博急聘500位自动驾驶技术精英……
文章图片
【Bot|车企扎堆发布智能机器人 小鹏小米特斯拉谁才是“头号玩家”】从左至右:奥迪2016月球车、雷克萨斯2017悬浮滑板
新一轮科技革命大潮和产业变革中 , 更多车企在优化、迭代核心车型产品之余 , 正在掀起一场各类机器智能“酷产品”的“神仙打架” , 不止于“新势力” , 一场拥抱未来的狂欢号角已经吹响 。
推荐阅读
- IT|全球汽车行业价值两年突增至3万亿美元 中国电动车企立大功
- 后置|一加10 Pro明年回归:首批骁龙8旗舰扎堆竞争 后置镜头设计大换脸
- IT|消失8年再推新车 又一老牌车企宣布回归
- IT|车企圈粉术:“特斯拉酒”贵超茅台 蔚来车主18万买周边
- 硬件|Snowbot S1进入Beta测试:可自主吹雪的机器人
- 硬件|DFRobot发布开源平台行空板,供Python教学场景使用
- 智能汽车|华为如何助力车企“造好车”
- AutoX|AutoX发布RoboTaxi超级工厂 可支持量产
- 硬件|Airobotics与ShotSpotter合作开发新警务系统将把无人机送到枪声源头
- 细节|78官测:变形金刚第三方 Robot Paradise 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