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谱|“合肥造”四台高光谱分辨率载荷随卫星进入预定轨道

9月7日11时01分 , 搭载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研制的四台卫星有效载荷的高光谱观测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 进入预定轨道 , 标志着我国大气环境领域的高光谱观测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 将满足我国在环境综合监测等方面的迫切需求 , 为全球大气环境遥感监测的业务化运行提供国产高光谱数据保障 。

光谱|“合肥造”四台高光谱分辨率载荷随卫星进入预定轨道
文章图片

大气气溶胶多角度偏振探测仪(DPC)
高光谱观测卫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中的一颗业务星 , 由国家航天局组织实施 。 生态环境部牵头 , 自然资源部、中国气象局等用户部门负责相应应用系统建设 , 组织在轨测试和应用业务化运行 。

光谱|“合肥造”四台高光谱分辨率载荷随卫星进入预定轨道
文章图片

高精度偏振扫描仪(POSP)
该卫星共搭载了七台遥感仪器 , 其中四台大气监测载荷由合肥研究院研制 , 分别是大气主要温室气体监测仪(GMI)、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EMI)、大气气溶胶多角度偏振探测仪(DPC)、高精度偏振扫描仪(POSP) 。 GMI和EMI仪器入轨后将开展全球温室气体和污染气体监测 。 GMI可实现1~4ppm的二氧化碳探测和20ppb的甲烷探测 , 为我国“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提供技术支撑 。 EMI具备0.5纳米的紫外高光谱探测手段 , 可实现单日覆盖全球 , 实现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和甲醛等污染气体监测 , 服务于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及“臭氧和PM2.5协同探测”等国家战略 。 DPC能实现全球大气气溶胶和云的光学及微物理参数探测 , 为全球气候变迁研究及对地观测高精度大气辐射校正提供有效数据 。 POSP可与DPC协同配合 , 用于PM2.5、雾霾监测 , 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 。

光谱|“合肥造”四台高光谱分辨率载荷随卫星进入预定轨道
文章图片

大气主要温室气体监测仪(GMI)

光谱|“合肥造”四台高光谱分辨率载荷随卫星进入预定轨道
文章图片

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EMI)
【光谱|“合肥造”四台高光谱分辨率载荷随卫星进入预定轨道】本次发射的四台载荷研制工作于2018年下半年启动 , 2019年初通过了正样设计评审 , 并先后于2020年通过了验收评审 。 今后 , 四台载荷将在高光谱观测卫星上同步运行 , 对于动态监测我国大气污染状况、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任务等具有重要意义 。 (采访人员 徐慧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