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警惕未成年人掉进手游“陷阱”( 三 )


后来 , 她怀疑的目光落到儿子小郭身上 。 上小学五年级的小郭才10岁 , 最近两个月一到家就扔下书包抱着手机 , 有几次还趁她忙家务偷拿了她的手机 。 对花花绿绿的游戏界面 , 刘女士看不懂也不关心 , 顶多对儿子训斥几句 。
刘女士询问后得知 , 小郭因好奇下载了一款手游 , 为了获取更高等级的装备 , 他开始往游戏里“氪金” 。
根据游戏公司条款 , 未成年人玩家每月充值上限为400元 。 为绕开监管 , 小郭用刘女士的身份证开了游戏账户 , 关联母亲的微信号码 , 在游戏内用微信充值购买游戏币或装备礼包 , 再赠送游戏账号 。
刘女士立即拨打官方客服电话 , 交涉未果 , 刘女士无奈报警 , 并向惠山区人民检察院的“惠佑未来”平台报告了这一情况 。 在检察官和警官的帮助下 , 他们提供详细证据 , 最终依法追回2700余元 。
然而 , 家长维权退费之路不尽相同 。 朱思东介绍 , 惠山区另一位家长因未成年的儿子私自充值游戏1万多元 , 家长与游戏公司交涉多次 , 因未能完整提供微信交易、聊天记录等证据 , 最终没有退费 。
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清朗健康的网络环境
至今 , 江苏南通的郁女士对让儿子接触手游仍深悔不已 。 2018年8月30日凌晨 , 她13岁的儿子坠楼身亡 。
坠楼前 , 儿子沉迷一款热门手游 。 郁女士专门了解了这款游戏 , 无论是周围建筑、自然风貌 , 还是玩家使用的子弹、枪械、车辆 , 都是写实风格的画面处理 。 为了省时 , 游戏角色会时常翻窗从数层楼或山上跳下来 。 游戏中 , 这种行为并不会直接导致角色死亡 。
悲剧的发生是家长压根儿想不到的 。 很多孩子在家长面前是性格内敛、孝顺懂事的乖孩子 , 在游戏中却是“霸道总裁”“仗义侠客” , 他们在手游社交中呈现出了与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极端性格 。 “近年处理的案件中 , 像这样的未成年人有不少 。 ”张雨琦说 。
当下 , 网络监管力度不断加大 , 国家新闻出版署日前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 , 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 。
无锡惠山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刘媛媛表示 , 青少年沉迷网游是一个社会问题 , 需要全社会齐心协力 。 家庭、学校也应负起监管责任 , 引导青少年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
“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法治宣传教育 , 引导未成年人在玩手游和网络社交的过程中 , 自觉养成良好的用网习惯 。 ”张雨琦建议 , 游戏平台要通过技术手段加强功能优化 , 针对不同年龄段设置相应的游戏及社交限制;社交平台则要加强对未成年人传输信息的甄别 , 多方联动 , 坚持打击与保护相结合 , 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清朗健康的网络环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