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0月1日电(采访人员 孙自法)盔甲鱼类为什么演化出“铠甲”?最新化石研究发现 , 这可能是受同时期天敌恐鲎的压力逼迫所致 。
最新一期中国国际学术期刊《科学通报》以封面文章发表“中国发现4.3亿年前‘秀山恐鲎’”论文称 , 作为重庆秀山地区志留纪早期的混翅鲎一新属种 , “秀山恐鲎”属名指示恐鲎为一种具有捕食“利器”的大型掠食性动物 。 其发现既填补混翅鲎类在中国乃至整个冈瓦纳大陆的空白 , 也代表已知最古老的混翅鲎化石记录 , 并扩展学界对此类动物形态多样性和地理分布的认知 。
“秀山恐鲎”化石发现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盖志琨副研究员介绍说 , “秀山恐鲎”化石是2017年在重庆市秀山县志留系地层寻找盔甲鱼化石时意外发现 。 在此之前 , 华南地区志留纪早期的浅海地区尚未发现大型捕食性动物 , 而恐鲎作为具有捕食“利器”的大型节肢动物 , 极有可能在这一环境中扮演着顶级掠食者的角色 , 并成为同时期生活在一起的无颌类盔甲鱼的恐怖噩梦 。
他认为 , “秀山恐鲎”化石的发现为古生物学家研究盔甲鱼类为什么演化出厚重“铠甲”提供了新的方向 。 随着具有捕食功能器官在“海蝎子”(即板足鲎)中的出现 , 掠食动物的捕食活动不断强化 , 掠食者和被捕食者因此展开一场轰轰烈烈的“军备竞赛” 。
“在这种环境压力下 , 脊椎动物的造骨能力很可能得到充分释放 , 最终导致了一场以外骨骼甲胄出现为特征的‘戴盔披甲’的甲胄鱼类大辐射 。 这种攻掠与防御的矛盾冲撞 , 始终是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重要因素 。 ”盖志琨表示 。
“秀山恐鲎”研究论文由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专家和盖志琨等联合完成 。 据介绍 , “秀山恐鲎”在系统分类上属于板足鲎目混翅鲎科 , 板足鲎因其形似现代蝎子 , 故俗称为海蝎子 , 是生存于古生代海洋的一类重要的节肢动物 , 是现今蛛形纲节肢动物的近亲 。 它们最早出现在距今4.67亿年前的奥陶纪 , 在志留纪繁盛并且在海洋中处于霸主地位 。 随后逐渐衰落 , 在二叠纪-三叠纪的大灭绝事件中灭绝 , 共生存2.2亿年 。
【演化出|盔甲鱼类为何演化出“铠甲”?4.3亿年前“秀山恐鲎”提供新方向】板足鲎体长最大可达2.5米 , 具有良好而发达的附肢 , 其中翼肢鲎科的螯肢会特化成为巨大的夹钳 , 内有坚硬而突起的刺 , 它们的地位就像是脊椎动物世界中的霸王龙 , 而混翅鲎科的第三对附肢高度特化 , 具长刺 , 形态夸张 。 混翅鲎独特而极易辨识的附肢与现生鞭蛛的须肢相似 , 被认为可用于固定猎物 , 是混翅鲎较强捕食能力的体现 。 然而 , 与其较高的曝光度相比 , 学界一直以来对此类动物缺乏深入了解 。 同时 , 板足鲎生态多样性高 , 在海洋、淡水、陆地等多种生态环境中均占有一席之地 , 是了解古生代生态环境变迁的重要媒介 。
推荐阅读
- 地面|全程回顾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任务
- 平板|消息称 vivo 平板明年上半年推出:骁龙 870,四边等宽全面屏设计
- Intel|英特尔放出i9-12900K平台PCIe 5.0 SSD演示 突破13GB/s传输速率
- 最新消息|IT系统出错 英国银行给7.5万人多发11亿工资
- 能力|有了长续航的独立通信手表,就不必为出门没带手机而焦虑了
- 硬件|又一28nm晶圆厂计划浮出水面 但困难重重
- 平板|MIUI 13推出无字模式,内测机型名单公布
- Lenovo|联想将推出135W Type-C充电器:游戏本告别“砖头”
- Siamese|一个框架统一Siamese自监督学习,清华、商汤提出简洁、有效梯度形式,
- VIA|x86研发团队卖给Intel后 VIA出售厂房和设备:北美分部就此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