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升高后 , 列车上的很多技术也实现了升级突破 。 ”王志伟说 。 比如 , 这次列车首次研制并应用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轨道车辆“弓”系轻量化转向架 , 该转向架颠覆了传统轨道车辆转向架设计思路 , 在国际上首次推出“全装配无焊接、多级刚度挠性构架”全新设计理念 , 较传统转向架重量减轻25%-40% 。
“以18节编组的轨道车辆计算 , 一个转向架就能减轻近3吨重量 , 16个转向架就将减轻近50吨重量 。 ”王志伟说 。 重量下降 , 车辆运行能耗可减少15%以上 , 轮轨磨耗降低30%以上 , 全生命周期成本降低15%以上 。 截至目前 , 该转向架已申请52项专利 , 其中 , 国家发明专利36项 。
在实现全自动无人驾驶的前提下 , 列车还采用机器视觉技术、毫米波雷达技术、激光雷达多传感融合技术检测列车运行前方障碍物 , 实现主动防撞 。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 环保水平也成为判断技术先进性的重要方面 。 新型都市快轨列车将低碳、绿色理念贯穿于车辆的全生命周期 , 全列车材料可回收再利用率达96% , 生产工序全部在无尘的数字化生产线中进行;列车上首次应用CO2(二氧化碳)制冷剂智慧空调系统 , 采用世界领先的双向跨临界热力循环 , 使列车更为绿色环保、安全可靠、节能高效 。
服务更智能出行更便利
除了速度提升 , 专家认为 , 未来城轨发展的另一个方向是便利化 , 要满足高密度公交化运营模式 , 为未来智慧城市提供全天候、全人群、全过程的优质服务 。
城轨和高铁有相似之处 , 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 发展轨道交通主要作用就是通勤 , 因此 , 除了快速、智能外 , 还必须提升便利化水平 , 让乘客用得上、用得好 。
一方面要高效 。 相较于高铁 , 城轨密度更大 , 公交化明显 , 在检票、上下车、换乘等方面的便利化程度要求更高 。 中车唐山公司工作人员告诉采访人员 , 该列车通过红外线成像、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 , 自动实现人脸、遗留物识别以及乘客计数功能 , 显示车内外乘客实时数据和状态 , 缩短各个环节需要的时间 , 从而满足人们的高效出行需求 。
另一方面要舒适 。 因为拥有和高铁相似的技术 , 城轨能为乘客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 。 采访人员在现场看到 , 列车首次应用了可调光侧窗 , 乘客可根据外界光线的强弱 , 方便、快捷地调节车窗阳光透光率 , 始终保持车厢内的环境舒适 。 车上应用的智能感应光源、无线充电装置、区域风量调节系统等 , 也都能实现人与列车的友好互动 。
此外 , 根据不同出行人员的不同需求 , 列车也有了更多的服务方案 。 据研发人员介绍 , 列车车内布置采用模块化设计 , 拥有多功能旅客界面 , 可按不同的运营模式需求配置观光区、乘坐区、移动办公区及休闲区等多种组合 。 特别是在全自动驾驶模式下 , 列车驾驶区域呈全开放状态 , 车厢视野更加通透 。
推荐阅读
- 测试|图森未来完成全球首次无人驾驶重卡在公开道路的全无人化测试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IT|美律所对法拉第未来提起集体诉讼 涉嫌触犯证券法
- 制造业|稳健前行开新局 制造业未来五年转型升级迎来“加速度”
- 未来|5年解决限行,李彦宏“很傻很天真”?
- 技术|无锡东亭:智慧创造生活 科技点亮未来
- Hotel|向光前行,点亮未来 -- 2022上海国际商业及工程照明展
- 携手同行|陕西华晨教育集团携手同行,共赢未来
- 列车驾驶室|北京:体验无人驾驶地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