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同一模型完成多场景任务 人工智能大模型或加速技术落地( 三 )


同质化和涌现特性带来机遇与挑战
最近 , 斯坦福大学数十位研究者联名发表《基础模型的机遇和风险》综述文章 , 认为大模型的特点之一是“同质化” , 好处在于大模型的任何一点改进就可以迅速覆盖整个AI社区 。 但同时 , 它也带来一些隐患 , 大模型的缺陷会被所有下游模型所继承 。 特点之二是海量数据训练出的基础模型具有“涌现”特性 , 也就是产生未曾预先设想的新能力 , 这种特性有望让AI具备处理语言、视觉、机器人、推理、人际互动等各类相关任务的能力 。 因此这类模型将赋能各行各业 , 加快行业的智能化转型 , 在法律、医疗、教育等领域都会带来具有社会价值的影响 。
但同时 , 如何应对大模型下游的传播问题 , 进一步提高信息的精准性与适用性 , 以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激活各行各业?
【人工智能|同一模型完成多场景任务 人工智能大模型或加速技术落地】黄铁军回答道:“这是学界现在所面临的共同难题 , 未来应该从几个方面来减轻甚至消除这类影响:首先就是要关注训练数据的质量 , 目前一些模型具有的偏见其实都是由训练数据本身所引发的 , 因此我们要在数据源头上做好保障 , 既要量大 , 也要质高 。 第二 , 要加强对算法本身及模型内部运作机制的研究 , 目前深度学习算法的可解释性等理论还在探讨阶段 , 对大模型的理论分析和缺陷查找能力提出了更大挑战 , 这就需要加强基础研究 , 以支撑大模型在那些可靠性要求更高行业中的应用 。 此外 , 模型的训练过程中 , 要加入多模态的数据 , 比如文本、图片、视频等类型的输入 , 通过多模态信息内在的多重关联性降低大模型‘偏执’的概率 。 我们常说人要‘行万里路 , 读万卷书’ , 大模型也一样 , 会随着算法的改进和‘阅历’的增加越来越智能 。 ”采访人员 华 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