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鱿鱼游戏》:普通人与恶的距离,究竟有多远?( 四 )


文章图片

《过关斩将》电影剧照 。
上述作品有一点几乎是相同的 , 即主角在关键时刻都选择冒生命危险 , 去抵制系统所制定的规则 。 就像P.K.14乐队一首歌曲的名字 , 他们都是“拒绝参加游戏的人” , 也正是因为这份拒绝 , 才得以部分或完整地保留了人性中的良善 。 津巴多的研究显示 , 身处恶劣的系统中 , 大多数人或是顺从、屈从 , 或是被劝服、受诱惑而做了不该做的事 , 但始终有少数人拒绝服从不符合人道的指令 。
和平庸之恶一样 , 平庸的英雄之举可能发生在每个人身上 。 你当然可以跟随系统 , 跟随权威 , 跟随大流 , 那样看似最安全和有利;但也始终可以选择遵从内心的道德 , 对系统说不 。 在这方面 , 独立游戏《遗忘之城》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 。 它发生在一座古罗马城市中 , 这里的市民相信神明制订的“黄金法则”——即“一人作恶 , 众人受难”(这个设定的灵感源自罗马军队中通行的“十一抽杀律”)——统治着他们的生活 。

实验|《鱿鱼游戏》:普通人与恶的距离,究竟有多远?
文章图片

《鱿鱼游戏》剧照 。
问题是 , 对什么是“恶” , 黄金法则并没有具体解释 。 于是 , 这个小型社会演变成了一个森严的系统 , 大多数人非但自己不敢越雷池半步 , 也谨防身边有人做出逾矩的举动 。 但即使如此 , 仍有些人试图打擦边球 。 玩家也必须不断试探黄金法则的底线何在 , 才能在一次次失败后找到这座城市的真相 。
这个故事似乎表明 , 即使一个被设定的环境看似严酷无比 , 身处其中的人们仍有机会设法找到空隙 , 对系统发出质疑和挑战 。 在今天的世界中 , 这样的启示仍具现实价值 。
作者 | 张哲
编辑 | 走走;青青子
校对 | 贾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