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成像|小探头背后有大天地,超声医学的世界原来如此广阔( 二 )


整体来看 , 临床CEUS能够实时显示组织微循环血流情况 , 具有可提高血流灌注定量精度、微小血流分辨率和敏感性、对人体又无放射性的优势 。
我们人体的生物组织弹性(或硬度)与病灶的生物学特性紧密相关 , 对于疾病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超声弹性成像可提供人体组织硬度图像 , 也就是病变组织的特征信息 。 同时 , 根据受到外力压迫后组织发生变形程度的不同 , 将受压前后回声信号移动幅度的变化转化为实时彩色图像 , 借图像色彩来反映组织硬度 。
简言之 ,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能更生动地显示及定位病变 。 眼下 ,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正从评估肝纤维化的单一应用 , 扩展至评估门脉高压情况、评估消融术疗效、预测肝癌发生的多领域应用 。
AI超声技术发展渐入佳境
当前 , 超声医学领域的AI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疾病预后的预测、宏观影像与微观病理的关联、治疗方式决策等方面 。 可以说 , AI超声研究远不及AI在CT、磁共振领域的研究广泛而深入 。
不过 , 从世界范围内看 , 我国在AI超声研究领域起步较早 , 部分研究获得国际同行高度评价 。
例如 , 天津医科大学团队利用30余万张甲状腺超声图片 , 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CNN)模型实现甲状腺癌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大于0.9 , 优于熟练的超声科医生(注:AUC值越高 , 表示诊断效果越好) 。
内脏器官的超声智能诊断面临更大的技术挑战 , 解放军总医院超声团队组织了全国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 至今已有117家医院参与 , 并提供了2.4万例前瞻性标准化肝占位数据 。
初步分析结果显示 , 超声鉴别良恶性肝占位能力与拥有15年经验的超声医生相当 , 优于增强CT , 同时在小于2厘米的小肿瘤诊断上 , 其AUC值达到0.88 , 显著高于医生目前不到0.6的平均诊断水平 。
除此以外 , 我国的超声医学工作者正开展超声影像组学预测癌症研究、利用深度学习超声造影技术优化肝细胞癌治疗方案等多项研究 , 均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 。
超声医学新领域不断开辟
近些年 , 超声技术的快速发展也让我们看到了“天花板”效应 。 与此同时 , 随着临床多个专科(心脏、妇产、急诊等)分割独立出超声相关的亚专科 , 传统超声学科面临着被“瘦身”甚至“肢解”的危机 。 开拓新的诊断和治疗领域 , 保持超声学科可持续稳定发展势在必行 。
脑超声和疾病成像 , 康复、疼痛和麻醉的超声应用 , 多模态超声与影像融合技术 , 机器人辅助下精准介入诊疗等是现今发展迅速的超声应用新领域 。
以机器人技术为例 , 一方面 , 它为远程协助诊疗奠定基础 , 帮助边疆、高原、海岛等资源匮乏的地区快速解决疑难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导 , 另一方面 , 机器人辅助下精准介入诊疗正逐渐走入临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