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围剿苹果,耳机江湖没有赢家( 四 )


至于冲击有多大? 曾经与AKG、Beyerdynamic、Grado并称世界四大耳机品牌Sennheiser最是感同身受 , 特别是2014年 , 苹果收购了以Beats为首的几大潮流耳机品牌 , 数据显示 , 2014年5月29日 , 苹果宣布以30亿美元收购Beats电子和Beats音乐的计划 , 苹果在收购Beats电子花了25亿美元 , 收购Beats音乐花了5亿美元 。
这次收购成为苹果当时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收购 , 当然也是科技巨头对“音乐人”的一次认同与屈服 。 而在另一方面 , 传统耳机明显更难过了 , 例如森海塞尔就在迅速失去市场份额 , 2019年 , 森海塞尔实现了创纪录的约7.57亿欧元销售额 , 依旧处于亏损状态 , 市场排名逐渐从头部退居第六 。
掌门人Daniel Sennheiser在2015年时曾表示“我们肯定低估了新的竞争对手” 。
值得惋惜的是 , 热度来得快去得也快 。 2017年 , 美国的调研机构statista针对美国用户做过一次耳机品牌的统计 , 保有量前十的耳机分别来自索尼、Bose、Beats等十个品牌 , 成立在2000年后的品牌只有三家 , 新的耳机品牌再也不见踪迹 。
不可否认 , 音乐人的创业的确给耳机行业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只可惜 , 潮水褪去 , 这片市场还是最初的模样 。
穿戴宇宙没有尽头
2020年 , 消费者在可穿戴设备上的支出高达690亿美元 , 到了2021年 , 这个数字迅速增长到了815亿美元 。 走过智能手机时代 , 智能家居的风也在眼前一掠而过 , 如今的科技圈终于找到了战火燃烧的下一个高地 。
值得注意的是 , 可穿戴的概念范围也越来越大 , 这几年 , 耳机、手表、眼镜以及各式各样的手环接踵而至 , 令人眼花缭乱 。 光一个手环就能从健身个护到“救命”医疗 , 比如三星的智能手环不仅能跟踪心率 , 还能测试压力水平跟睡眠质量 。
从产品分布上来看 , 可穿戴的宇宙似乎没有尽头 。 除了常见的耳机手环之外 , 包括智能脖圈、智能服装、智能医疗产品、智能玩具、智能手套、智能体感运动芯片等等……顶着科技的光环在消费市场圈地跑马 。
不管概念真伪 , 资本的风口绝对真实 。 2018年 , 可穿戴设备公司Garmin公布了第四季度财报后 , 股价一度飙涨17% , 几乎在同一时间 , Fitbit、Fossil以及国内可穿戴概念股环旭电子、耀华等 , 股价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反弹 。
显然 , 可穿戴设备都成了苹果的又一棵摇钱树 , 苹果2019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 , 可穿戴设备等其他产品净销售额为73.1亿美元 , 据悉 , 苹果可穿戴设备收入已经超过iPod总销售量的50% , AirPods以及Apple Watch同期销量也是iPod的4-6倍 。
2020年 , AirPods产品线的营收达到了230.5亿美元 , 单纯从营收方面来讲 , 这个数字相当于一个奈飞、两个Uber还有半个小米 。 在AirPods的火爆下 , 整个穿戴产业链都在跟着沾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