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全球机器人制造九分其一 百万亿级赛道上海抢先机( 三 )


不止ABB , 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发那科 , 2010年底入驻位于宝山的上海机器人产业园 。 去年12月 , 发那科智能工厂三期项目开工奠基 , 建成后将成为中国最大的机器人智能工厂 , 预计年产值达100亿元 。
引进龙头、带动上下游企业 , 这一产业打造的普遍做法 , 同样被应用到了上海机器人产业上 。 四大家族先后布局、新松等国内领头企业落地 , 上海机器人产业逐步形成了集聚效应 , 既有国际机器人巨头的分公司、合资公司 , 也有本土自主研发机器人整机企业 , 还有大量从事设计、集成、销售和配套服务的中小型企业 。
上海市经信委智能制造推进处处长韩大东此前曾透露 , 2019年 , 上海工业机器人产量接近5万台 , 占全国规模近1/3 , 占全球规模的1/9左右 。 目前 , 上海已形成我国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的高地 , 国际机器人“四大家族”——发那科、ABB、安川、库卡均在上海设立了中国总部或机器人总部 , 国内机器人领军企业新时达、新松、科大智能等纷纷扩大投资布局 。 同时 , 达闼、高仙、钛米等一大批服务机器人头部企业快速崛起 , 成为新一代产业生力军与技术策源地 。
工业基础雄厚 , 再加上关键软件领先 , 上海在发展机器人产业方面具有先天的环境优势 。 王涛告诉采访人员 , 张江康桥经过20多年的积累 , 已经积淀了智能制造产业基础 , 园区产值突破2000亿元 , 这些都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应用场景 , “随着自动化的设备、机器人臂的应用以及工厂的数字化等 , 康桥制造业工人的数量逐渐精简 , 同时张江还有医谷和药谷 , 在制造环节同样是机器人的应用场景 。 ”
在张江 , 机器人企业可以便捷地找到合作伙伴 。 目前 , 张江机器人谷也在引进功能性的赋能平台、检测平台以及大企业开放式创新中心等 , 同时与高校联系 , 让学校的科技成果加速孵化 , 进一步完善机器人产业链 。
杨跞表示 , 机器人行业是重资本、人才密集型行业 , 上海具有人才、资本、产业方面的优势 , 可以为机器人产业的聚集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
“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和制造需要‘高、精、尖’的人才 , 这些人才很难在其他地方招募到 , 但上海张江独具优势 。 ”仲敏说 。
上海机器人产业迈向2.0时代
“上海机器人环境在国内是最活跃的状态 , 当一个产业出现非常活跃状态时 , 容易出现一些创新或者一些爆款 。 ”杨跞向证券时报采访人员表示 , 目前上海机器人产业产品线较丰富 , 传统工业、细分方向等都有企业布局 。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智能传感等技术的发展 , 在杨跞看来 , 上海机器人产业正在升级换代 , 即从1.0时代向2.0时代迈进 , “1.0代表工业机器人 , 2.0代表新一代智能机器人 , 上海正在对代表未来方向的产业进行更前瞻性布局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