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歆|王者荣耀与敦煌的第三次合作:“科技+文化”下的长期策略( 二 )


战略的高度让稳定性得到了保障 , 合作方式的进化也将纳入到考量当中 。 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变化的发生:第一次的“飞天”皮肤 , 符合一般人对敦煌最浅显的认知 , 核心元素的使用也成为了大规模传播的核心抓手;第二次的“九色鹿”主题 , 合作方式上契合了英雄与九色鹿的故事 , 内涵上也触及到了敦煌的佛教美术范畴 , 完成了“往前一步” 。
第三次还可以做什么?王者荣耀的选择是 , 在文化的层面尝试更深层次地挖掘一种精神 , 具体呈现方法上 , 也将完成从“一款皮肤”到“一个角色”到“一段故事”的进化 。
“我觉得最核心一点就是不管题材如何变化、合作的人如何变化 , 但合作的文化内容 , 一定要找到各自认同的精神层面 , 或者是价值层面的一致性 。 ”李歆告诉《三声》 , 基于这样一种初期的构想 , 在和敦煌研究院的老师讨论过后 , 将“目标”锁定在了第220窟上 。
莫高窟第220窟中所呈现的开元盛世 , 成为了这次主题定调的大背景 , 其中描绘胡旋舞场面的壁画 , 又让胡旋舞这一舞蹈本身 , 成为了本次合作最为核心的主题 。
包容、开放与自信 , 自然是李歆所提及的“一种精神”的具体形容词 。 这在胡旋舞身上有非常简单直接的呈现:胡旋舞自康国(粟特城国之一 , 今乌兹别克共和国撒马尔罕一带)传入唐朝 , 很快风靡中原尤其是中心长安 , 上自贵族下至平民都参与到了胡旋舞的表演和传播当中 , 而这也与唐朝的繁荣、包容甚至“胡风盛行”互相成为了因果 。
“胡姬酒肆”的背景下 , 我们可以从流传下的诗句中管中窥豹 。 著名边塞诗人岑参有诗句描述胡旋舞:“美人舞如莲花旋 , 世人有眼应未见 。 高堂满地红氍毹 , 试舞一曲天下无 。 ”诗仙李太白也曾在诗中描述胡旋舞的舞者:“催弦拂柱与君饮 , 看朱成碧颜始红 。 胡姬貌如花 , 当庐笑春风 。 ”

李歆|王者荣耀与敦煌的第三次合作:“科技+文化”下的长期策略
文章图片

根据《新唐书》记载 , 唐朝政府经常在节日举办大型游乐会 , 胡旋舞舞伎们也便拥有了表演的舞台 。 上元节 , 长安城中灯楼齐明 , 西域式的“灯轮”和中土式的“金阙”相互辉映 , 形成了一种文化交融的隐喻;风情万种的“胡旋女”裙摆飞扬 , 极速旋转 , 吸引着众人的目光 , 使得无数人拍手叫好 。
而这一“上元节齐舞”的景象 , 便成为了敦煌莫高窟第220窟北壁东方药师经变画的亮丽一笔 。
02|时空对谈 “我站在第220窟的时候有时候会神游 , 会想想当时我们的先人是怎样站在一起 , 创作属于他们的艺术作品 。 ”数字雕塑艺术家罗其胜对《三声》表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