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旋|从“5获”诺奖谈起|汪卫华院士:无序中找有序,复杂中寻规律

作者 | 汪卫华
冰河时代为什么会周期性重复出现?是否有关于混沌和湍流系统更一般的数学描述?成千上万只椋鸟的喃喃声中究竟有怎样的规律?
人们或许能从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意大利科学家Giorgio Parisi(帕里西)的工作中找到答案 。
10月5日 , 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日裔美籍科学家真锅淑郎、德国科学家Klaus Hasselmann和帕里西 。 其中 , 帕里西因“发现了从原子到行星尺度的物理系统中无序和波动的相互作用”获奖 。
这也是诺贝尔奖第五次颁发给无序体系相关的工作 。
其他4位因从事和非晶相关的工作而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是P.J.Flory(1974)、P.W.Anderson(1977)、N.F.Mott(1977)和高锟(2008) 。
无序系统中序和规律研究大师
帕里西是位善于从无序中发现有序、在复杂材料中发现隐藏规律的大师 。
他的主要贡献是最早给出了被认为是非平行体系中最简单的数学模型——自旋玻璃模型中的严格解 。
作为一个典型的无序体系 , 自旋玻璃相对结构无序的非晶玻璃而言更简单 , 此时无序的不再是原子的结构位置 , 而是原子的自旋 。
早在上世纪70年代 ,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P.W.Anderson和S.F.Edwards就提出了“复本法” , 并结合平均场理论初步探讨了自旋玻璃中的复杂数学 。
所谓复本可以简单类比于上文所述不同次相同的冷却过程所形成的不同无序图案 。
其后 , David Sherrington 和 Scott Kirkpatrick 构造了无穷维下自旋玻璃的模型 , 并利用Anderson等人的理论方法严格求解 。
然而 , 计算结果表示系统的熵在零温下是负值 , 违反了热力学第三定律 。
1978年 , 帕里西在规范场理论的研究中也借用了“复本法” , 从而关注到自旋玻璃的负熵悖论 。
他很快意识到“复本法”的核心在于创建系统在平行时空下的复制样本 , 并利用复制样本之间的对称性将其分类;而平均场理论仅凭单个序参量去分类 , 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去“破缺复本对称性” , 从而导致了负熵问题 。
因此 , 帕里西天才地引入了逐级分类方法 , 先将复本分为若干大类 , 然后将大类分为若干子类 , 再将子类分为更小的子类 , 以此类推 。
每一级分类都对应一个序参量 , 而无穷多个序参量组合成一个神奇的数学函数 , 并解决了自旋玻璃中的负熵问题 。
总之 , 针对自旋玻璃系统 , 帕里西发展了一套有效的数学方法 , 并给出了一个精确的理论解 。
在1992年获得波尔兹曼奖章时 , 帕里西就指出“这是无序系统历史上最重要的突破之一” 。
帕里西理论在其他复杂体系的应用
帕里西在自旋玻璃研究中发展出来的理论很快就被扩展到其他的无序体系 , 诸如结构玻璃、阻塞系统、恒星运动 。

推荐阅读